从男人出轨现象深谈社会里性道德的双重标准,女人遭压抑的性自由与自我内化的性道德,反思婚姻关系里的权力不对等。

上篇文章谈了妈妈们的养育焦虑,其实已婚尤其是生过孩子的中国女人,还有另一重焦虑:担心丈夫出轨。即便是经济独立的女性,也在所难免。我发现,这是这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已婚女性普遍面临的又一困境。在此,我试着做一些自己的分析。

注:这篇文章仅针对异性恋婚姻体制,不涉及同性关系等其他一些多元关系。另,文中所说的 “中国女人” 和“中国男人”,并不是指所有和每一个中国男人和中国女人,只是就总体情况的一种抽象而不严谨的描述。我的本意不是批评任何具体的个人,希望不会让您感到冒犯。


明星佟丽娅丈夫陈思成被曝出轨,佟最终选择了维系婚姻

男女性道德上的双重标准

分析出轨问题,要先从男权社会中男性和女性面临的不同性规范说起。男性常是情感和性关系中攻的一方,能追求到女人或更多女人被认为是有能耐的体现。因而男人可以有更自由的性,丰富的性关系对男人来说,反倒是一种“光荣”。而女人是情感关系中守的一方,以被男人追求及能抓紧男人的心为荣耀。

女人的性是被严格管束的,女人在情感和婚姻市场上的价值,也与其对贞操的守护有关。女人的性自由,往往会招致严厉的社会惩罚。女人自己也内化了这种性道德,以贞洁为荣,以“乱”为耻,认为乱性的女人有道德问题,不值得尊重。爱情本来就是昙花一现的东西,尤其是在缺乏情感能力而又空虚的(多数)中国男人那里。感情也本来就是攻易守难,所以女人在情感关系中实际上是非常被动的。

推荐阅读:用“性”建立的男性自尊:床上功夫强,女人才离不开我?

如果说女人一生中有过什么“好日子”,那就是年轻貌美还没把自己许给一个特定的男人之前。这段时间,是女人在男权社会里,短暂的性别红利期。

为什么中国男人的出轨那么普遍?

如上一节所说,获取和占有更多的性资源,是男人成功的一个标志。另外他们一个是太闲,一个是精神空虚,需要用“爱情和欲望”装点如死水一般的人生,寻求一点还活着的假象。他们闲是因为基本不做家务,不带孩子。如果需要像他们的妻子那样,整天忙着做家务带孩子、研究育儿知识,他们恐怕也会一没机会二没时间三没心思去外面拈花惹草了。

再一个是精神空虚。在结婚生子之后,多数男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都只与事业有关。准确地说,是与金钱、权力和地位有关。然而,追求权钱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空虚感,发展暧昧的异性关系,便成了寻求刺激的首选。

他们哪怕已经发生了婚外性关系,也很少会对妻子感到内疚。从小到大被家庭宠、被学校宠、被工作单位宠,许多男人早已被惯成自我中心的自私动物,认为愿意和一个女人结婚,已经是对自己自由的牺牲。需要说明的是,认为在外面玩玩很正常的男人,多数却决不能容忍妻子也和自己一样。当他们鼓吹性自由,指的只是男人的性自由(特权)而已。

职场的性别歧视,也让很多男人自觉高女人一等,即便他们未必是靠能力取胜的。借助性别特权,加上不被家务和育儿牵扯时间精力,男人往往很快就能在职场升官发财。这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造成过度良好的自我感觉。

在一个女性缺乏职业机会和上升通道、多数女人只能藉助男人提升经济地位的社会,男人的钱权又必然转化成性资本。从其他女人那里获得的讨好和青睐,进一步增加了成功男人(其实稍稍成功就足够)的自我好感。

他们往往也看不到妻子的辛劳和付出,觉得那不过是女人的本分和义务。在婚姻失去激情之后,他们认为出轨但没把妻子一脚踢开,已经是仁至义尽,功德满满。美其名曰,还养着你。

中国已婚男人的日子,实在是太好过了。他们婚后普遍发福的身材,就是最生动的说明。然而,与稍微发胖便会面临巨大压力的女性相比,他们并不会因为身上的赘肉,感到有任何的抱歉或者矮人一截。身材问题上的可以任性,只是他们享受的诸多特权中的一个罢了。

推荐阅读:瘦下来就有人爱?胖女孩的告白:社会别再“猎奇”我们的情欲

已婚男人可以任性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女人对婚姻的看重和依赖,及其对养育孩子的投入和在乎。一旦有了孩子,便很少有男人需要担心妻子过日子会不专心。根本不需要他们自己做出任何努力,用孩子就可以轻松拴住女人。有了孩子以后,男人在婚姻里的地位,迅速反转。

身材上的任性、不分担育儿、敢于出轨,这些有恃无恐,都是他们在婚内权力关系中占据上风的体现。荒唐的是,社会和出轨男人自己为他们所找的藉口常常是:妻子把精力过多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妻子变得蓬头垢面、不再具有性魅力;妻子停止了个人成长,以至于和她不再有共同语言。

被出轨女人也接受了这种说辞,反而去检讨自己哪里做的不对。然后她们在养育孩子造成的时间和精力困窘之外,还要操心形体和魅力的问题。可是,如果男人自己去做家务、带孩子,妻子何至于“堕落”至上述模样?他们又为何不会问自己对妻子又有多关心这样的问题?得了便宜还卖乖,以及理直气壮的自我中心,真是特权者的通病。

为什么中国女人那么担心丈夫出轨?

因为在男权社会对女人经年累月的成功洗脑之后,婚姻以及丈夫的忠诚对女人有了本质性的意义:首先它关乎婚姻本身,关乎女人对天长地久的向往;其次,它关乎这个丈夫:女人需要男人从关系到性上的全面忠诚;再者,它关乎孩子:很多女人认为,孩子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需要父亲;最后才是关于女人自己:在社会看来,离婚对女人来说,是一种失败。

但是,所有这些其实都不是真的关于她自己: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伴侣?这个男人对我有什么意义?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总的来说,维持婚姻和保持丈夫的忠诚,是许多女人未经思考过的诉求。哪怕这段婚姻和这个男人是坨牛粪,它也是香的,不容别的女人侵犯。

陷在维婚的思维定势里,多数已婚女人没有精力、也想不到去思考,这个男人对我有什么意义。出于对贞操价值观的认同,她们也不屑染指婚外性/情感关系。再就是,家务劳动和孩子占据了女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她们的社交范围极大地萎缩,没有时间也少有机会再去接触别的男性。母亲的身份也给婚外性造成阻力,因为母亲是一个无性的角色,孩子也会参与到对她们贞操的监督中去(参见电影《菊豆》)。

此外,已婚女性在社会上广受歧视,在性魅力上基本被判了死刑(参见已婚妇女和中年妇女这种词语,暗含的贬义)。失去了贞操的她们,在婚恋市场上的价值也一落千丈。再加上社会对女人的年龄歧视、男人性欲望中的恋童倾向(20 岁以上的女人就已算老),已经失去青春的离婚女性,找到满意对象的概率大大降低。对多数中国女人而言,披上婚纱的那天就是人生巅峰,从此,就是下坡路了。

最后是职场的性别歧视。很多女人从一开始就抱定以家庭为重的人生取向,再加上数年来在无偿家务劳动中的不平衡付出,已婚女性的职业前景往往十分暗淡。在中国特色的婚姻法下,离婚女性往往分不到什么财产。在婚姻里多年的无偿投资都要打水漂,失婚妇女面临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问题,甚至会立即陷入贫困。
还有最致命的一点,是孩子抚养权的问题。经济能力不足的年轻妈妈,在抚养权争夺中,处于极大的弱势。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基本不太可能获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离开哪个能忍心。即便真的拿到,又有几个女人,有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的能力(让离婚男人出抚养费,常常成为一纸空文)?失去孩子,对倾力养育孩子的女人来说,是不能承受的代价。正是因“孩子这个软肋”,女人变得更为被动,而男人也更加有恃无恐。

这一切加起来,使得中年夫妻离婚时,男女双方面临截然不同的未来图景。离婚能给事业有成的男人造成的损失有限,却会让女人陷入社会关系、情感和经济的三重贫困。这也是很多女人宁可忍辱吞声也不离婚的原因。

但是,选择不离婚的被出轨女人,常常又活在巨大的痛苦里。让她们痛苦纠结的,很多时候并不是离婚这一选项本身,而是不清楚该走哪条道路,挣扎在离还是不离的纠结里。社会上有太多的声音劝她们不要离(几乎每部此类电视剧,都是以丈夫回归家庭妻子原谅丈夫为结局),离婚也会面临上述诸多的不利处境。于是她们在情感伤害的折磨和总想挽回丈夫的期待里,患得患失、精神疲惫。

总的来说,已婚女性对丈夫出轨的焦虑,是中国已婚男性婚外性关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以及女性因为多种社会歧视而不得不维婚的弱势处境造成的。

为什么很多已婚女性恨“小三”和性工作者?

遗憾地是,很多中国已婚女性看不清男权社会从一开始就为她们设计好的陷阱,看不清自身惨淡处境的真正原因,反而把怒火投向了“勾”其丈夫的女人。打小三、踩性工作者成了“守规矩”的已婚女人的发泄途径。

这是古往今来一直延续的,男权社会里女性的心理惯性和情感模式:在一场让人焦虑的对男人的竞争中,所谓“贞妇”与“荡妇”之间的利益冲突,及前者对“放荡不羁”不受约束的后者的怨恨。这种竞争,是由女性对男性的从属/依附地位造成的——男人掌握着资源、权力和地位,而女人只能靠男人的恩宠实现自己。

然而多数人认识不到一点,“良家妇女”以为“荡妇”才是自己不幸的来源,消灭了和管住了对方,自己的利益才能守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原配”在丈夫出轨后,会去羞辱和殴打“小三”,而且认为自己对对方的惩罚天经地义。她们看不到,男人才是这场战争的制造者,才是她们焦虑和不幸的来源。而且说白了,婚姻契约只适用于缔结契约的双方,其他人并没有义务去帮其存续契约。

出轨问题不是法律问题,不在法律管辖的范畴,除非两个人离婚,在分财产时可能考虑些许精神补偿。然而,社会道德会去管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女人需要这个道德去维护婚姻,男人需要这个道德去诱使女性进入婚姻,社会和国家也需要用这个道德安慰在婚姻中贡献无偿劳动的妇女,鼓励她们留在婚姻里。社会管理也需要婚姻的稳定,需要女人在婚姻里为了“情感”贡献家务、生育、养育、养老等劳动。

婚姻的迷思

然而现在已经不再是农业社会,婚姻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男女双方都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异性。离婚率上升、婚外性增加、人一生中经历多个情感/性伴侣,已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死守一对一忠贞到老的婚姻幻想,不过是把头埋进沙子里。忠贞爱情和天长地久的婚姻,是千百年来人们(尤其是女人)执拗的迷思,其实一直都鲜见。所以人们才渴求、歌颂、拼命追寻。

在一个男性享有太多特权的社会,再怎么努力、再怎么年轻美丽的女人,其实也难免面临被出轨的命运。你看,连马伊琍、佟丽娅一样被出轨。随着结婚生子及男性经济地位上升带来的男女权力关系反转,“暖男”往往变“渣男” 。

是时候看穿这个迷思、放下这个执念,面对现实了。很多女人的痛苦就在于,婚姻把她们耗尽伤透,但她仍以为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

有出路吗?

每个人的婚姻和处境都异常复杂,每个人的人生也都只能自决,所以没有其他人有能力、有资格对别人的生活,开具体的药方。但是,鉴于已婚女性面临的相似困境,这里还是试谈一些普遍性的应对原则。同时我也深知,在性别和阶级等多重结构性压迫之下,在社会资源分配极其不公的条件下,困境的出路不在个人。所以,这里谈的只是无奈中的个人挣扎,希望不会成为新的压迫声音。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经济独立。没有经济独立,也就没有自由可谈。在当前这个职场对女性充满恶意、婚姻法不承认女性婚内无偿劳动也不予补偿的制度环境下,谨慎为了家庭和孩子辞去工作,尤其是长期做全职妈妈。仅满足于有一份工作也不够,要奋斗,追求职业前途。二三十岁也是女人事业的关键时期,这个时间中断职业,潜在的代价将是巨大的。这里引用妇女权利工作者吕频的一段话:

推荐阅读:【厌女症】女强人与宠爱自己有什么问题?无所不在的厌女陷阱

从“傍大款”到“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都是异性恋体制给女人下的毒。傍到大款嫁得好的女人只能是少数,然而更多的女人却在这样的幻想当中消耗了斗志。依赖可能是一种运气,但不是一种选项。种种被灌输的“白日梦” 不知道浪费了多少女人的宝贵生命。

此外,在商家像秃鹫一样觊觎我们的钱包、总有人告诉女人买买买才是对自己好点儿的时代,我们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接受许多实际与自我福祉相背离的生活原则。物质对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很重要,就是一例。然而,如果不警惕商业主义,我们便难免掉进忙着赚钱忙着花钱的圈套里。过多的物欲会妨碍经济独立,所以,抵制商业、减少物欲,分辨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哪些消费才是必须。如果有可能,试试极简主义。

其次是比经济独立还要难做到的,情感独立。克服从男人那里寻求认可的心理惯性,不以“男性凝视”定义自己的价值。引用一个朋友所说:爱可以很宽泛,亲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亲子之间的爱,只要是高质量的爱,都能构建丰富而坚固的情感支持体系。男人的爱,不是人生的必须。

第三是精神独立。对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和群体的关切,是超脱个人困境的必须。所以,从个人生活的那一亩三分地中抬起头来,了解他人尤其是弱者的生活经验,增加人生的意义感,并不断改造狭隘的认知(每个人都在从狭隘走向相对更少狭隘的路上)。努力获取没有被污染的信息,阅读、学习、提升自己。

第四是永不放弃争取平等的努力。谁都要有基本的自理能力、任何家庭成员都要分担家务劳动、对家庭生活做出自己的贡献。养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事,而不是女人的事。人都只有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人都只有这一次生命,女人没有义务包揽无偿劳动。以爱之名,也不可以。

如果有机会,加入改变社会大环境的努力。因为女性的困境是社会问题,是结构性歧视造成的结果;如果社会制度和环境没有改变,个人能做的将非常有限。不是谁都能自立自强,上述所有独立都需要诸多条件。处境最弱势的女性,根本没得选。

第五,把育儿当作自我成长和丰富人生的契机。那些我们学到的育儿原则,例如平等、尊重,例如把人当人,一样可以用到我们自己的人生当中,用以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

总之,生命本来广阔,如果可能,尽量不要让婚姻和孩子定义自己。努力长出发达的根系,人生的大树才能从容站立,经得起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