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副总裁【古里奥重磅专栏第四篇】探究职场工作态度,思想上的惰性常让人挑简练的事做,试着不划分工作界线,不替自己找藉口,提高对工作的投入程度。

古里奥说:在中国文化中懒惰是很难听的指责,没人愿意被如此定义,但工作中的惰性却经常发生,不断自我反省,提醒自己不要用各种理由给自己的偷懒找藉口,才能保持高效产出,最重要的是,提升工作的满足感和投入程度。

我跟自己团队里的一个支持部门负责人说:“你们这个策划做完之后,跟业务部门和我一起去见客户吧。需要你们跟客户讲解一下你们的想法,也好第一手听到客户的反馈。”

这位领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事不用我去了吧,派个人跟着凑个数就行了。”

一边说一边顺手指了一位坐在旁边的人:“那谁谁,到时你跟着去听听。”

我问道:“你为什么不去呢?很忙?”他有点惊讶我会追问,说到:“我觉得这事不大,不需要我本人去。”

“你带人做出来的方案,不想去听客户反馈吗?怎么会觉得只要凑数就行了?”我皱起了眉。他意识到出了问题,赶紧挽回道:“哦,那我就去吧。你早说我要去不就得了。”我没有再接他的话,一方面我知道他只是嘴硬;另一方面我怕自己失了言,说出什么太严厉的话。

推荐阅读:成功无法模仿,但态度可以!七个创业家的效率生活法

可能他当下只是一个下意识的反应,我没必要无限上纲,但我却开始不安起来,这个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让人焦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同事不想去开会的?

初步猜测有 2 个可能性:

一,他觉得这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范围。因为他不是业务部门,所以见客户跟他没关系;换个角度说,这是工作的惰性——只把自己认为是份内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二,他身体懒,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能不开会就不开会了;他个人身体是否懒散就不去讨论了,毕竟也纯属我个人的胡乱猜测。

但工作范围真的有界限吗?我的答案一直都是:没有。

一个公司里面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永远有空间可以把事情做的更好。这些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需要每位同事一起去主动付出,才能多做一些出来,多进步一点。如果全靠领导指派,按工作范围文件框定,那要么就是累死领导,要么就是公司越来越差。

如果一个团队里面所有人都只扫门前雪,遇到事情都喜欢谈判是否属于自己的本职范围,不单止内部人做的没劲,外人看起来也是个没有冲劲、动能,比较懒散的队伍。

这种思想上的惰性被很多人叫做“工作态度”,推一下走一步是态度性问题。我却觉得是懒惰的问题。思想上,他们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不去碰的事就不要管,宁可自己闲着没事。

推荐阅读:职场笔记:至少我很努力,其实是一种懒惰

有人说这是体制管理问题,如果领导不把工作都分配清楚,角色划定清楚,自然下面都不敢做,不想碰。我倒觉得这是给自己找藉口。

商业世界应该没有哪位领导会嫌弃自己的下属抢事情做,最好是所有人都抢的昏天暗地,老板只要负责拒绝和调停就可以。所谓的规定和文件,只是为了麻烦而设定的建议,并不应该成为不想多做一丁点事情的藉口。

还有一种懒惰叫得过且过。只要没有人再提出异议了,那么就可以赶紧呼拢过去,不愿意再多看 2 遍,多问一些,再尝试做的更好。

在广告公司最经常出现的状况就是有人会说:“客户都 OK 了,你还要改什么?”不止是同事之间,连我这种做领导的也经常被如此挑战。有时候我看到自己团队做出来的东西出了街,觉得不太满意,跑去跟他们说哪里哪里下次可以做的更好。就会有人跟我说:“没办法啊,我们早就试过了,我们客户就这个品味,就这个要求,我也只能这样了。”

推荐阅读:职场笔记:职场成就气场!做一个有品格的工作者

我问他们:“你的建议有做出来给他们看过吗?有亲自去提案解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只是做了个大概,然后随便给客户解释 2 句,指望对方可以买单。在没看到最终产出物之前,我们的客户也非常为难。他们压根不知道我们所说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被好好解释说明,他们只能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思进行修改。

现实中如果我们认真讨论过,很好想过并演示出来的创意,很多时候客户都会比较认可,到最后不能被完美执行出来,是因为到细节执行的时候,每一处的讨论和思考又不足够了,参与者贪图省事,想赶紧弄出来就算了,也懒得再去多谘询不同人的意见,不想把事情搞的太复杂。

但在有惰性的人眼里,没有做足功课,没有耗尽所有心力做好一件事的真正原因被放在了一边,客户的要求却被当作了藉口。反正客户最后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做,我们干嘛还要去折腾这么多没用的呢?听起来是满腹的道理,但细细想起来问题却很大。

客户如果真的什么都很清楚,知道怎么做,他们为什么还要找代理公司呢?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的安排吗?干脆自己招聘 2 个人进团队做掉就算了。

除了拿着客户的要求当幌子,自己不想多试多做之外,还有一种懒惰,叫做“凡事挑最简单的做法”。 

举个例子,我们团队经常组织一些内部的团建活动,每一次我都想搞出不同的花样,藉由这样的机会提升同事感情,增进了解。有时候负责团建的同事会跟大家征求意见,一听到有机会出去玩,所有人都乐开了花,各有各的想法,但有时被拿到我这里来的最终建议,却要嘛是唱歌,要嘛是吃饭喝酒,也没有什么新花样。

开始我怀疑是大家都没创意,后来却意识到是组织的人嫌麻烦,一想到要做其他的活动策划组织和执行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就干脆挑了最省事的方案:唱歌吃饭喝酒,都只要打个电话预订一下,到时通知一下时间地点就好了。相比起其他的项目,基本不用做什么额外的工作。

恰恰唱歌吃饭这些简单的活动有同事提议,所以当事人在诸多建议中就放弃了真正对团队建设有帮助的活动,转向自己工作量最少执行最简单的。同样的状况经常出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哪怕是写一篇微信的文章,如果能用文字的,大家就不建议画图,能做成动图的,就没人愿意拍视频。

推荐阅读:职场笔记:如果你想成长,别留退路给自己

当然有时候确实是工作视野的问题,但我还是会经常听到一些诸如很麻烦,没人、没时间的理由。

有没有资源做是一件事,自己到底想不想做却是另一件事。就像之前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并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我们的甲方朋友可以在不怎么花钱的情况下自己拍出一个视频(这支视频后来我分享到微博上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新浪微博找古里奥的帐号观赏)。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想尽方法用有限的金钱和时间做出一些不同的事情呢?

在中国文化中懒惰是很难听的指责。没人愿意自己被如此定义,我们在工作中也尽量避免用这个词语去描述别人。但工作中的惰性却经常发生,就连我自己也发现有些事情的处理方法其实是尽量省事的懒办法。

不断自我反省,提醒自己不要用各种理由给自己的偷懒找藉口,才能保持高效产出,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工作的满足感和投入程度。

以上,同行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