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副总裁【古里奥重磅专栏第二篇】,此篇从智商水平与幸福感的关联性谈起,探讨目标型导性人格的心理,快乐从试着放下目标开始。

古里奥说:为什么聪明的总是不开心?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会出乎意料,那件老生常谈的事情会让你真正的快乐。

在脸书上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某种程度上给我了极大的心理安慰。长期以来我一直很难在工作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并且总是对现状焦虑和不满。

我都以为这是在大城市大公司上班的人的通病。有时候看到那些自得其乐的人悠悠闲闲的上班,还会焦躁,心想你们为什么都不紧张?工作有什么好开心的,总是傻乎乎的。直到读完这篇文章,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

推荐阅读:快乐方程式:创造幸福感的最大值

以下,我请 Tianxiang Lo 罗想想同学翻译了通篇跟大家分享,作者 Geoffrey James。

奥斯卡获奖影片里有这样一组镜头, Woodie Allen 在街上看到一对甜蜜情侣且追问他们,是什么使得他们这么幸福?他们的回答十分经典:

问:你们看起来是非常幸福的一对,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女:我很浅薄而且脑袋空空,我也没什么想法,也说不出来什么有意思的事。 
男:我和她一样。

这组镜头如此经典是因为,即使这组台词看似大部分是玩笑,但背后却蕴含着真正的哲理。

根据许多研究显示,智力水平的高低与幸福感并不成正比。

如《大西洋月刊》曾刊登的“一个比普通人受过更高等的教育,更富有或者更有成就的人,并不能因此预判他本身是否幸福。事实上,这些背景反而可能意味着他对生活拥有较少的满足感。”

最近出版的《智者寡乐》( If You’re So Smart. Why Aren’t You Happy?)一书中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教授 Raj Raghunathan 阐述到:高智商的人更倾向于通过外界难以达到的高标准来衡量自己,致使自己拥有较少幸福感。

推荐阅读:优秀不是天注定,而是你的决定

正如 Raghunathan 教授在《大西洋月刊》上阐述的那样“如果你这个月得到了巨额加薪,你会为此高兴一整月,甚至幸福感持续 6 个月。那之后,你便会习惯这个新的生活,你将会想要更多更大的升迁,并且你为了维持住自己的幸福水平,你会不断的想得到类似这些外界的刺激。”

通过观察大多数人就会发现,“依靠外界的刺激而获得快乐并不是持久稳定的幸福感来源。”高智商的人大多数是极度的目标导向型人格,这使得他们把“赢的概念”,即,目标完成度,与幸福感脆弱地捆绑在在一起,当事情不如他们的预期时,他们就会相应的受到打击。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上述问题在特别容易压抑的企业家中尤为突出。当你备受打击时,即使巨大的成就也难以使你振奋。同时,巨大的损失和持续的问题会导致你的幸福感持续不断的下降。

换句话说,高智商的人会因他们极度的目标导向而使自己低沉;相比之下,那些没有太多目标导向的人对他们本身与他们的生活怀有更多的满足感。

然而普通人渴求“浅薄思想且放空思绪”,他们并不苛求自己执着于外在的成就,他们寄希望于当下,活在当下是他们的人生准则,尤其是当他们在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时。 

所以,尽管那对在《安妮·霍尔》里饰演情侣角色的桥段使人捧腹,但放空你的思绪是真正的智慧。事实上,放空思绪(以及从外在的目标中解放出来)也正是世界宗教瑰宝之一的道教所提倡的主要思想。

看完这篇文章千万别误会,我在开头说的意思并不是我终日郁郁寡欢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那些每天乐呵呵的人是笨蛋。而是当我读到目标导向型人格会导致持续性的不满和打击后,一切都豁然开朗了。

推荐阅读:人生最大的目标不是成功,而是有人分享你的快乐

很多人的不开心其实是来自于自己界定的明确希望和目标,因为太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会因为得不到而不开心。就算得到了,也会习惯性的给自己更高大的目标,再次进入焦灼的情绪之中。如果要从这些不满与焦虑中被释放,就要学着放下“目标”。

中国人一直说知足常乐,说的也几乎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而过程会有完全不同的精彩。要适度的给自己全身心的放松,任性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没有追逐目标动机的事,可能会能开心很多。

以上,同行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