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婚哑嫁到自由恋爱的年代,女孩的自我价值与婚姻观念随着时代更迭,作者藉由理解上一辈人的想法,爬梳历史带来的思维改变。

最近分别有不同的机会跟外婆、妈妈讨论到关于“女孩”这个议题。由于这个讨论十分有趣,所以很想透过这个平台跟大家分享。

先说明一下我外婆和妈妈的成长环境:外婆的故事就跟很多香港的战前 / 战时婴儿的故事相类似。她出生后不久就开始打仗了,因她还在襁褓,太公害怕会在躲避敌军时因婴儿的哭喊声而被找到,而外婆又不是男生的关系,所以就在她手上画个印记后就把她放在田间,看之后有没有缘份才碰到。这个故事外婆没有多说,只是说后来和太公他们团聚了,一直生活在一起,帮忙带弟弟(即舅公),做家务,直到适婚年龄。

那时有人帮她和外公作媒,之后很快就结婚了。因为她是女生的关系,一直没有机会读书,是后来因为帮我舅舅他们买报纸多了,才开始认得几只简单的单字。妈妈则是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尽管穷困,但外公外婆并不像其他家庭般重男轻女,并没有要求妈妈或姨姨们辍学上班好使舅舅能有更多资源读书。相反,家中的大小家务都是由舅舅负责,致使妈妈和姨姨们都不太会煮菜。

推荐阅读:【视野重讯】香港首位女首长林郑月娥:对不起老公,你要为香港市民继续牺牲

首先打开这个话题是因为爸爸说他有一个中国朋友,他的太太头胎生了个女孩,之后 3 次怀孕都是女儿。但因传统思想及两孩政策的关系,这两夫妻拿掉了胎儿 3 次。可这个朋友的表弟妇却不能生育,婚后 3 年决定从邻居那里买一个女婴作自己的女儿。买女儿的原因是因为女婴的价钱较便宜吧。

听到堕胎和买卖婴儿的事后,我除了感到生气外,还为中国的落后情况感到相当诧异。在我还未回过神时,外婆说:“堕胎 3 次真折福。生小孩要看缘份,生女儿是福气呢!”尽管知道外婆一向都不是重男轻女,但听到这番话从她口中说出来时都照样感到惊奇。要知道那年代的人有这种观念实属难得。想深一层,外婆有这种想法也许是源于她从小到大所受的不公对待,让她在家里只能是一个带小孩,辅助家庭的角色。

有时我亦觉得,可能是因为外婆儿时的生活不太好,所以她待她的女儿比她的儿子好,只是她从来都不承认。记得表哥结婚时,外婆跟我说,女孩子是要结婚的,不过不要那么早就结婚,不应该那么快就被家庭所困住。依她来看,家庭始终才是女人的重心,一旦结婚了,孰好孰坏,都该全情投入。

推荐阅读:不想结婚也不想单身的台北女生

隔了一个礼拜左右,我都忘了正在跟妈妈谈论甚么,但她就回我一句“女生生来就应该要被人宠的,不要太辛苦。”我真的想不到作为职业女性,亦很自豪自己有在工作的妈妈会说这句话。然后,我问她是觉得女生天生比较弱,所以才要被宠吗?她又回我不是,只是觉得男生生下来应该要努力工作打拼,但女生就应该要打扮得好好的,然后被宠。

那一该我觉得好气又好笑,然后就慢慢的跟她说起西蒙波娃的第二性来,跟她说女生并非生来就是女生,女生是因为跟着社会的规范种种才会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女人”。妈妈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又想其实她会有这种想法也不足为奇。现今很多受欢迎的剧集,不论是韩剧也好,最近的香港剧集《不懂撒娇的女人》还是电影《春娇救志明》也好,它们说的都是最强的女人都会想依靠一个人,可以有一个撒娇的对象。

家庭未必是女人的重心,但必定是女人的幸福依归。以《不懂撒娇的女人》为例,这套剧集并没有把女人设定成弱者,反而是一个可以与男人争欋夺利的强者,甚至是强得让很多男人都感到惧怕的女人。但到了剧集中段,主角因与旧男友爱火重燃而令她变得非常温柔。虽然未到结局,但剧集中的其他角色都不断有无意地提到“女人要结婚才是完整幸福的”。

社会给女人的规范大都一式一样,好像女人非得要嫁人不可。不是说这样的生活不好,而是不明白为何要把女人的幸福与伴侣 / 婚姻 / 家庭挂勾。但细心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曾受影响,有类似的想法。就好像觉得 30 岁就是女人的大限,一定要在 30 岁前找到一个稳定的伴侣、觉得生过小孩的女人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现在想起都觉得很幼稚,而启发我的,一定是外国朋友的这一句说话:“男朋友不跟她结婚倒没所谓,但如果不想要小孩的话就不行!”是因为这句话我才知道 2 个人的关系其实是很多样化的,而女人的生活亦不是一成不变的。

推荐阅读:“30岁,该结婚了?”找到一个人相爱之前,我不结婚

因此,婚姻以外,欧洲有很各式各样的法律保障不同的伴侣关系,如德国和法国的同居法。性别不应是我们生活的规限,不论男生或女生,他的生活模式应该是他的选择。回头一想,要是我没有出国的机会,一直生活在香港,我又可会有这个发现?

看见外婆和妈妈两代人的想法,就觉发现由盲婚哑嫁到自由恋爱不过是 10 多年之间的转变。再看妈妈的婚姻观到自己认为的幸福又不过是数 10 年间发生的事。这不期然让我想起 Edith Wharton 的 The Age of Innocence。书中未章讲述美国由旧式婚姻过渡到自由恋爱的时代,主人翁 Newland Archer 见到自己的儿子的婚姻自主,想起了以前自己的婚姻有多受父母的影响;见到他的儿子的自由和其他人的率性,想起了自己的拘谨。每一代的人的思想上都十分不同,我也很好奇,20 多年后的香港人到底对“女性”这个话题会有甚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