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木从《爱情未来》里看见世代间对于理想与热情的撕扯,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的平衡得透过了一次次挣扎得到。

故事讲述一位哲学教师走到中年,遭逢儿女长大离家、母亲离世、丈夫有外遇等等生活转变,再混杂了时代变迁, 如她学生把哲学上线、希望由她供稿,又如出版社强迫她的哲学教科书换成糖果般的封面以配合市场,后来更决定不再出版, 凡此种种,都令她有点适应不来,更觉生命虚无。

电影法文原名《L'avenir》,意指“未来”,是每个小人物都希望在混沌间探索出路,徘徊游走挣扎矛盾,好不容易。电影一开场便是青年就退休年龄问题示威,法国青年失业率高企,身为老师的主角就已站到保守的一方,希望示威者别妨碍其他学生上课。

电影的主线离不开主角与其爱徒——法比安的对比:稳定建制中产习惯城市生活,与热血年轻抱打不平的知识份子渴望隐居深山,形成极大落差。

这些绝对是近年一再被论及的世代之争,然而也是长久以来每个人成长历程的挣扎。哲学,没有使主角生活得更易,却让她反反覆覆思考人生。要继续墨守成规离地的拥抱眼前一切,还是可以卷土重来的自由生活?

推荐阅读:【独立影评】《我出去一下》倘若你想抵达终点,就得自己走

主角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或者至少对自己抱有怀疑。本已由左转右,以为在家庭散落后,可与学生重过自主生活,却发现没有想像般容易,反而隐隐约约的对后辈的热血与激进不以为然。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如何游刃、如何平衡?

主角于末段只给出一句[我也经历过],而她的爱徒也为着将来的生活不可能再像现时般隐居深山。

电影有几个片段特别深刻:主角有段戏与学生在草地上课,真让人羡慕;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之一阿多诺的书竟然大特写的出现在电影;不得不提的是,主角与其学生法比安那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实在令人羡慕,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学生,将来关照我,提醒我勿忘初衷,别全盘放弃热血。

《从前。现在。将来》属于真实而淡然的故事,属于每个人步入成熟的故事。当然也可能有人一早就世故得到,或背景容许天真得到毫无这样的挣扎。电影的好,在于“平衡”,它把不同世代的心态淡淡展现,没有想要打倒热血或否定安稳的欲望,让人理解及反思,释出同理心,不竟每个人都年轻过亦会步入中年、晚年,因此电影绝对适合当今的香港,甚至世界。

推荐阅读:轻易放弃的梦想,称不上梦想!激励自己的四个追梦秘密

我没有从中找到答案,只知道李维史陀在《忧郁的热带》中说过:人文和理科学生的普遍出路——教书、研究⋯⋯在性质上与法科、医科学生相当不同。选择文理科的学生并没有告别童年,相反的是设法要留在那里。教书是使成年人能一直留在学校里面的唯一职业。文理科的学生有个特征,就是倾向于拒绝群体生活的要求,某种像修士一样的倾向,促使他们暂时或永远地躲入研究工作里,全心全力保存和传播那些不受时间流逝所影响的人类遗产。或许,教书的伟大与不幸,就在于它是传教站或者是避难所。而我希望,希望,永远站在年青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