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重讯,1000 字短篇与你分享重磅世界事。精神疾病比例跃升当代,我们如何面对痛苦直视死亡?一起看看精神疾病现况。

你害怕“精神疾病”吗?你恐惧“精神疾病患者”吗?你患有精神疾病吗?

精神疾病又称心理疾病,主因可能原由家庭、社会环境等外在推力,和患者自身的生理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内在原因相互作用,所生成的心理活动、行为、及其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属于情感性疾病的的躁郁症、躁症、忧郁症;属于焦虑性疾病的强迫症、恐惧症、创伤后症候群与精神分裂症,都是精神疾病的一种。

精神疾病离我们并不遥远。2016 年小灯泡随机杀人事件,精神疾病患者跃上新闻台面,2017《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写下精神疾病与性暴力幸后交织的污名与苦难。

同场加映:【心理学解析】从郑捷到小灯泡 ,当“有问题”的人消失了之后?

他们并非遥远的故事,而是一则则既存的事实。精神疾病患者不是异类,他们就生存在你我身边、或是你我的身体里。

2014 年卫福部统计,看诊并请领取治疗忧郁症药物的台湾人总数为 116 万,每年有 1 亿 5000 万颗镇静剂及安眠药被吃尽台湾人的胃里,每年都有至少十万人因精神疾病到医院求诊。

精神疾病是焦虑高压的当代排名第三的死亡症,以下根据美国成人精神疾病协会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字报告,一边阅读这些数字,让我们正视精神疾病,并且告知身边的他、与你自己——我并不孤单。

全球有三亿忧郁症人数,十年内增加 10%

老一辈讥讽青年族群“得忧郁症是赶流行”,但事实上人口高龄化也是忧郁症增加的因素,全球有百分之四的人深受忧郁症所苦——青年、怀孕或产后女性以及老人,是三个特别容易得忧郁症的族群。女性患有忧郁症的机率是男性的 1.5 倍。另有两亿五千万人为焦虑症所困,包括恐惧症、恐慌症、强迫症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

为什么忧郁症患者急速增加?《英雄:大屠杀、自杀与现代人精神困境》研究犯罪行为、无差别攻击、自杀与大屠杀,去举证大量消费时代人性的虚无,也因为科技化的工具使用,使人们行为丧失更多情感,我们不断投注时间给予资本主义社会,以一种“典范的自己”去弥补“空洞的自己”,活在去疆界化的与虚拟化的当刻,人们的认同究竟建立于何?

“标准的幸福”是许多人的答案,我们正在复兴一种概念全球化——在文化交融下,只能胜出一种文化;在一群鲁蛇里,人人向往成为菁英;在 M 型社会中,你想要的绝不会是“刚刚好的生活”。

延伸阅读:【小郁乱入专栏】轻郁、重郁、产后忧郁!六张图文带你认识忧郁症

精神疾病像病毒一样传染,不是人际之间的交互影响,而是不同的社会板块高压作用在能力有限的、每一个孤独人类身上。

全球将一半的忧郁症患者没有获得医疗保健,25%人因为精神病污名不寻求医疗治疗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系列的深谈忧郁症活动,希望解除忧郁症与精神疾病的污名。对精神疾病的恐惧在中国特别显着,统计上中国有 5400 万名忧郁症患者,占据全球的 4.3%。不过,在中国,只有约 20% 的忧郁症患者接受了治疗。即使是在高收入国家,也有将近 50% 的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治疗。美国统计青年大学生罹患精神疾病却不接受治疗的比例就有 60%。

近年许多亚洲艺人的忧郁症出柜努力破除忧郁症污名,Janet 谢怡芬在镜头前哭泣说道:“我在大众面前看起来总是很开心、充满正面能量、很有活力,我确实是,但是我也会有忧郁的时候,我们都是人。”歌手卢凯彤谈起躁郁症时许多人给她鼓掌,她说:“我最勇敢的其实你们没有看到。勇敢的不是站出来,而是我征服了这个病。”

延伸阅读:快乐一辈子很无聊!专访卢凯彤:最勇敢的不是站出来,而是征服了这病

不接受治疗的原因除了认为心理疾病不是一种病、担心被异样眼光看待、也有其一是人们无法负担医疗费用,世界卫生组织计算有 10% 的人无法支付精神疾病的药物费用。许多台湾的保险公司拒保精神疾病患者,也是因为自杀者中有 95% 为精神病患。但是这样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就是许多患者求助无门,无法在社会里得到支持,只好走上那一条“体制以外的道路”。

15 年内自杀率增加 24%,死于自杀者可能处于未经治疗或治疗不足

自杀者中,高收入国家男多于女,中低收入国家女多于男。2015年全球的自杀人数推估有78.8万人。

《自杀与灵魂》一书中提到三种自杀类型——集体自杀、象征型自杀与情绪型自杀。多数人死于想要“解决自我痛苦”的情绪型自杀,因为失败、因为年华老去、因为感觉不被爱、因为没有生存的意义......。

“情绪型自杀也是‘救救我’的自杀性呼喊,是杀人或被杀的自杀需求,或爱与死的陶醉融合,一种模仿神(imitatio Dei)的自我牺牲。”

从外在来看,自杀只是自杀,可是对每一个自杀者来说,自杀都有内在意义,只是主观(自杀者)与客观(旁观者)永远存在裂缝,我们不可能因此规范出自杀典型、甚至鲁莽的抢救生命。在生命的开始与结束面前,我们学习倾听生、倾听死,试着将那些“非标准答案”的存在打开更多社会的空间,让异质的灵魂也能住进来。

推荐阅读:12 张图理解如何陪伴自杀者:接纳、倾听、不要批判自杀行为

让每一个无力施力于世界的人,不轻易将痛苦施力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