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击的鼓手》到《乐来越爱你》,导演 Damien Chazelle 偏执地用镜头和音符阐述了他的电影梦。

在 La La Land 里,导演 Damien Chazelle 大概也曾唤起曾经义无反顾陪你做梦的人,在爱里让人追逐梦想也看见友情,彼端是《乐来越爱你》绽放筑梦的浪漫诗篇;另一端在《进击的鼓手》激昂壮阔踏向梦想之路,或许很难想像,这样两部差异甚大的电影,都是 Damien Chazelle 生命灵魂的结晶,而《进击的鼓手》更是只用了 19 天拍摄,便造就了这部获得奥斯卡五项提名的电影。

推荐阅读:单身日记:《乐来越爱你》爱是我乐见你的成功

进击的鼓手:反思追求完美的教育意义

Damien 说:在拍完 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 之后,他就一直想拍 La La Land。 “I'd been making documentaries in the Harvard film program — kind of cinéma vérité-focused. But I was also worshipping old musicals. And the idea was: Can I somehow combine the two? Can I somehow yoke old musical tropes to real life on the streets? That kind of began what turned into a 10-year project.“(我在哈佛时期就在拍摄纪录片,偏向真实电影那种,但是我同时也对那些旧时代的歌舞剧十分痴迷,所以我就时常在想,有没有方法可以结合两种元素?让真实世界的街道上可以染上歌舞剧的色彩,(因此拍摄 La La Land )可以说是个 10 年计画。

推荐阅读:终有一天,我们并不是得到梦想,而是成为自己的梦想

这期间为何又诞生了 Whiplash?由于拍摄 La La Land 的计画并不顺利,Damien 写了 Whiplash,”to convince people that I could do this.”(去让别人相信我可以做得到)。 Whiplash 的确为 Damien 证明了自己可以做到!这一部看不出仅仅只花了 19 天所拍出的作品,获得奥斯卡五项提名,最终拿下最佳男配角、最佳剪辑和最佳混音三项奖项。

Whiplash 从字面上的解释是 the lash of a whip,不难看出跟鞭打、伤痕和责骂之间的关联,讲述的是 19 岁少年 Andrew 立志成为顶尖爵士鼓手,遇到魔鬼教师 Fletcher 的故事,Fletcher 指导学生异常严格,并且不乏以肢体和言语羞辱学生。Damien 说,Whiplash 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他个人经验的半自传电影。

推荐阅读:一场跨国演讲的震撼教育:没有搭配行动的梦想,称不上梦想

导演谈到他学习爵士鼓的生涯是这么说的:“It will always be a fresh memory, a somewhat traumatic memory”,一段鲜明却又痛苦的回忆,在我看电影的当下,总是不自觉地将导演和故事中主角合而为一,我想也许这是因为导演的亲身经历,才能将 Andrew 心中的挣扎、混乱和好强拍得如此真实,因为苦练而滴落在鼓面的汗水和血迹,因为微小错误而招致的辱骂和大吼,配上强烈的爵士鼓声,在我的脑海里轰轰作响,“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当电影里 Fletcher 对着 Andrew 低语出这句话时,却也令我不寒而栗。

“‘Whiplash’ provokes,” said Faust, a strong supporter of the arts in learning. “I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art and performance, about learning and teaching, about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and the mania that pursuit can engender.”

哈佛校长 Faust 对于 Whiplash 是这么评价的,这部片激起了关于美学和艺术,关于学习和教学,关于追求完美的疑问,教育所倡导的应该是毫无差错的尽善尽美吗?在我们高声赞扬旷世钜作或是学术成就的同时,是否也应该仔细思量造就不凡成果的背后,那些近乎疯狂的举动,是否也同样具有被鼓励的价值?在 Whiplash 片中,Andrew 因为急忙赶到音乐会的表演会场,而在路上发生车祸的场景,其实也曾经发生在导演身上,他在拍摄 Whiplash 的期间也因为车祸住院,但却仍然坚持隔天必须照常拍摄,"There was no room for error," he says. "Every day was walking a tightrope between really getting something special and utter, crushing disaster.",(这里没有出错的可能,每天的拍摄就像在走钢索:在拍出钜作和灾难之间拉扯。)

“life imitates art far more than art imitates life”

Damien 最终没有走上爵士鼓手的专业生涯,而是选择了拍电影,他说现在只有偶尔打打爵士鼓,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电影中感受到他对于爵士音乐的热情,究竟这段人生经验对他的影响为何?也许答案就只能从他的电影作品里面寻找了吧!

推荐阅读:活着就为了拍电影!三位创下电影里程碑的国际女导演

乐来越爱你:那些在追梦和追爱路上跌撞的疯魔和痴狂

随着奥斯卡颁奖典礼的落幕,La La Land 以 14 项提名之姿最终抱走 6 项奖座,Damien 也成为奥斯卡史上最年轻的最佳导演获奖者,从上映以来便广受讨论的 La La Land,直到颁奖典礼上最佳影片颁错奖的事件,无不被媒体疯狂用放大镜检视,关于 La La Land 的情节,有人说它仅只是一部平凡的爱情电影:失意的男女主角来到大城市,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拉扯的生活中挣扎,关于 La La Land 的拍摄,有人说不过是技巧性的向旧时代电影大量借镜的集大成,谈到 La La Land 为何如此受欢迎,Newsweek 将它评为 ”The Movie the Trump Era Deserves”,不论是正评也好,负评也罢,这部导演 Damien 和作曲家 Justin 的再度合作,从波士顿走向好莱坞,La La Land 成功的背后却蕴藏着这么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从一段两人的访谈中讲到为什么以洛杉矶为场景,而两人搬到洛杉矶的第一天又是什么样的情景? Justin 回忆他的第一天被各式各样的会议塞得很满,但是 Damien 说他却是花了整整一天在这座城市里游荡,”LA took a while to grow on me”(我花了一段时间才渐渐喜欢上洛杉矶),谈到 La La Land 为什么以歌舞片的形式呈现,Damien 说他觉得歌舞片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电影表现手法,尽管在镜头前面呈现的是 ”All Suger”,在甜美糖衣包装之下却能够巧妙的渗透人心,让人不经意的发觉自己脆弱的一面。

推荐阅读:《乐来越爱你》:放手是我爱你最好的方式

谈到 La La Land 的故事,两个人同样都回忆起初入洛杉矶的场景:年轻且热血,怀抱着成就大事的梦想,却在大城市里屡次遭受拒绝,La La Land 在英文字典中的解释是 a euphoric dreamlike mental state detached from the harsher realities of life,一种急欲逃离残酷现实的幻想心境。

”LA has one hundard different versions of no.”

洛杉矶像是一个有着上百种拒绝人的方式的城市。导演用这句话来表达他拍摄 La La Land 的心路历程。

从 Guy and Madeline on a Park Bench、Whiplash 到 La La Land,十年的岁月,也许很多事情已经不一样,但我仍可以从导演的作品中看出那些他想要保留的:对于友谊、对于个人经验,还有对于理想的坚持,也许那首 audition 里唱的 “A bit of madness is key. To give us new colors to see“ ,恰好可以代表 Damien 一路走来的人格特质:一个疯狂且偏执的梦想家,用镜头和音符来对我们诉说他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