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初专文,从女子身上的旗袍谈到时代里的言论、思想自由,那着于身的旗袍不只是穿,更是女子独立自主的表态。

先前从《黄金时代》谈到中国女子的命运与衣着。但或许汤唯始终不是张曼玉,她的旗袍造型没有引起太多讨论,倒是想起许鞍华另一套与张曼玉合作的电影《客途秋恨》(1990),那是关于两代女子迷惘的故事,70 年代的香港,张曼玉伦敦留学归来,陪二战时留在中国的母亲回到故土日本,归来后又复到文化大革命中的广州去探望中风的祖父。伦敦、香港、日本、澳门、广州,多城故事,站站都是客途,两代女子都有此身虽在堪惊之感。

推荐阅读:【不是影评】永远失落的《黄金时代》,柔软而铿锵的萧红

60's:旗袍黄金时代

当中有一段少女张曼玉从澳门回到香港,惊见当年的母亲、谨言慎行的日本女子,已变了穿摩登旗袍的香港少妇,能说广东话、打麻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当时是六十年代,陆小芬饰演的母亲穿时兴的无袖旗袍,那是受欧洲时尚影响而改良了细节与剪裁的旗袍,介乎西方的连身裙与东方的旗袍之间。此时大概是旗袍的黄金时代,再过 10 年,就愈发少人穿旗袍了,旗袍也从日常衣着转变为隆重场合时的衣着。

推荐阅读:复刻经典,不合时宜的墨绿长旗袍?

香港女子穿旗袍,她们不知道不只为自己穿,也为另一些女子而穿。香港的穿衣风格原就既受西方时尚影响,亦受上海风潮影响。而在 1945 年后,因中国内战,上海商家携巨富来港,旗袍裁缝老师傅亦一样来到了南方小城。


上世纪六十年代,邵氏女明星们的合影。可见其时旗袍的发展深受西方连衣裙的影响。

为了土地另一方的人

香港不只在风格上承接上海摩登,也保留了顶级技术。而更重要的是,1949 年中国建国后,内地衣着与政治关系益发密切,人们改穿深蓝色中山装,早期尚可穿苏联花布裙,后来则愈演愈烈,衣着倒成了彰显忠诚与否的工具,你最好别跟他人有所不同。

推荐阅读:【方太初专文】萧红:乱世里,女子既写也穿

那数十年大概是穿一样衣服说一样话的时期。

而南方小城香港,从满服蜕变而成的旗袍,在此处与西方剪裁结合,女子穿着旗袍招摇而出,开始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人生,她们却未必知道自己的身上衣,她们的自由,也有另一种意义——承接着血脉相连另一地女子的命运,让她们知道世上还有另一种可能,还有另一些生活。

又想起《客途秋恨》,无论张曼玉走到那么远的伦敦,她终要回到她自身的身份,在日本之旅与广州之旅中,思考自己的将来——是的,唯有在充份了解自己的身份后,才能思考将来。香港位处中国偏南,无法割断与中国的关系,我们传承着也发展着中国文化的种种。而我们所做的,我们所寻求的自由,不只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了土地另一边的人,他们不能做的,我们努力为他们而做,让他们知道世上有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