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9 届奥斯卡,八项入围的《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呼声很高,黑人男孩的成长史,不只有一种声张人权的版本。

风徐徐吹过,一个黑人男孩站在海里,身体冰凉,月光下,他看起来像蓝色的,他轻轻撅嘴,转头回眸,时间快转,那是他的一生,在大萤幕上显得有一点点陌生。

原来黑人男孩的成长史,不只有黑白族裔对立一种平板拍法,不只能做马丁路德式的平权表态,《月光下的蓝色男孩》色彩斑斓而内核温柔,给了另一种版本的《年少时代》想像。

推荐阅读:走过《年少时代》:不是我们把握当下,而是当下抓住了我们

他的名字是小个,夏隆,黑仔,一直以来他都不是有自信的男孩,可能因为他的温吞个性,可能因为他走路的模样,可能因为他爱的形状。

当别人在背后窃窃私语,当妈妈冲着他喊娘炮,当他望向大海心怀自己,他一直这么想:我到底是谁?我为什么格格不入?这世界有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弱势与弱势的背后:没有谁的苦难真正相同

《月光下的蓝色男孩》的英文片名是 moonlight,月光的疼爱,大概是没有偏心的吧,不分族裔性别地域,可这世界不是这样运行。

时代杂志票选《月光下的蓝色男孩》为年度最佳影片,夺下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奥斯卡八项入围看好,初看片单与剧情简介,以为是因为很“政治正确”。这时代的我们,早已避不开性倾向与种族人权话题。人人碰起这话题,哪怕都得小心谨慎,于是多数电影不免都有政令宣导的意味,像打不进心里的教科书。

同场加映:致非黑即白的奥斯卡:不聊种族主义,你赚不了我的票房

而《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却新鲜,从它的第一颗镜头开始,就敲开其画面设计的暧昧,喜悲有层次,意念未说破,情绪点到为止,没有滥情,感伤来得很慢。政治正确说穿了只是皮相,人的生命是立体的,溢出萤幕之外,日常正在发生,贩毒、恋爱、吸麻、离家,没有谁的苦难真正相同。

这部电影最温柔的是,它不企图谴责、代言、拯救任何人,带着一点诗意的疼痛,舒张绮丽的成长史。

失落的爱情与迷乱的成长史

《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巧妙地把剧情拆分三段,幼年的小个、青春期的夏隆,成年的黑仔,好的电影擅长留白,成长有时真是断裂的,你一恍神,岁月经过,回神发现已经长大,没有回头路。

然后你闭上眼,成长画面像细碎的玻璃碎片埋进寻常的柏油路面,阳光洒落的时候,会闪着微光,提醒你那些走过的路。

小个误闯毒窟,毒贩老大尤安从窗户看到他,破窗而入,牵着他,从门口走出去,门外他看见有光。尤安唤他小个,带他回家。小个从小父亲缺席,尤安接住他,给他的不是典范,而是家的想像。尤安对他说,“你终究得自己决定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别让任何人替你决定。”

然后夏隆的青春期,面前是海,身后是嘲弄笑声。他还搞不清楚自己是谁,摸索与决定很花力气;母亲有她自己的困顿,时常不在场;亲吻他的友人没隔几日,被逼得痛殴他好几拳,夏隆被殴倒在地的时候想,这世界居然那么荒唐。

成年的黑仔脱下虚张声势的金牙,躺在床上,他已经失眠很久了。夜半电话响,打来的不是终于戒毒的妈妈,而是他爱慕多年的友人。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他还记得当时的海潮,与他们的喘息声,他摸他的时候让他感觉温热。友人在电话另一头笑,有点扭捏地说:“我现在是厨师了,跟你一样,我蹲过牢,偶然想起你,你若有空经过,我请你吃顿饭。”他开车上路,去见这个唯一碰过他的男人。

画面戛然而止,最后一刻才发现,这原来可以被读成一则爱情故事,时间线性向前,有些爱留下来,在那阳刚至上的黑人社区,人人都学着伪装,可是他们曾经共有过的,那些暧昧的、难堪的、失落的、无解的爱,一直在那里,等着时间重新打开,你的身体与感官都记得。

推荐阅读:眼泪是爱的代价!奥斯卡热门电影动人告白:爱是接受你自己

这也是一则包裹在层层叠叠标签底下的成长故事,长大也好难啊,不如我们都承认吧。拆除那些界限分明的城墙,撕下那些区分你我的标签,没有谁的成长真正容易顺遂,起码我们是坑坑疤疤地走过来了,踉跄写下自己的纪年。

那么以后呢?三条线性时间以后,夏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会亲吻吗?他会是不一样的人吗?我们不知道,我们身上没有他人的答案,我们手里只有自己的命运。

走出戏院,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就这样跟着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