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灵魂低吟着纯真的初衷,用音乐流淌在每个需要被疗愈的生命里。在佩蒂史密斯与可可罗丝的眼色间,彷佛看见乐声带来的永恒。

当整个世界都在慢慢褪去纯真的时候,佩蒂 · 史密斯 ( Patti Smith ) 和可可萝丝 ( CocoRosie ) 选择以孩子般的柔软初心,探索未知,结合诗歌和实验性旋律打造了耳朵 Neverland。她们的作品今年将分别以另番面目,搭配现代舞或音乐剧,在台中国家歌剧院呈现。

庞克教母—— The Godmother Of Punk,这个显赫的头衔,应该是多数台湾乐迷对于佩蒂 · 史密斯根深蒂固的认知。

事实上,去年她刚满 70 岁,在现实生活里也是一位祖母了,无论年龄、在摇滚乐坛的辈分,以及过去 40 年她对文化界造成的种种影响,庞克教母这个头衔,确实是恰如其分


(摄影|Richard Isaac)

不过,早在成为庞克教母之前,佩蒂曾经是一位热爱文学与艺术的年轻诗人,她的诗人身分早于歌手身分先被建立起来,并被艺文圈所接纳。

推荐阅读:【读诗人】专访陆颖鱼:诗是救命的栏杆,没诗不成世界

这也是为何她的词总是铿锵有力,并且特别敏感,以一种叛逆的语调宣扬着社会意识,具有高度的感染力,与市面上一般谈情说爱的女歌手产生明显的差异。

一切得回溯到她 20 岁那年:佩蒂离开故乡到纽约寻梦,当时正是百花齐放的 60 年代,那个属于嬉皮和梦想家的自由年代。佩蒂在书店打工、到餐馆当女侍,只为了赚钱糊口,好进行自己热爱的文字创作。她接连出版了几本诗集,渐渐培养出一点声誉,原本,美国诗坛应该就此增添了一名优秀的诗人,直到佩蒂发现了两样比纸笔更能立即发出巨大声响的工具:电吉他和麦克风。

从此,诗人的灵魂仍常驻在她体内,不过乐坛更多了一个敢言,并且勇于挑战传统和禁忌的先锋女歌手。

佩蒂在她的回忆录《只是孩子》Just Kids 如此描述她踏上摇滚旅程的初衷:“我们想像自己是 18 世纪的自由之子,肩负保存、保护和表现摇滚乐革命精神的使命。我们担心曾养育我们的音乐会入精神危机,害怕它丢失宗旨,害怕它被商业化,害怕它在壮观的场面、钜额资金和乏味复杂的技术泥沼中挣扎、陷落。我们也会拿起武器,我们这一代人的武器:电吉他和麦克风。”

推荐阅读:从佩蒂史密斯到小野洋子,摇滚乐的灵魂爱侣

1975 年,她发行了被誉为史上最佳出道专辑之一的《群马》Horses,接下来 40 年的人生,都是历史传奇了——摇滚名人堂成员、美国国家书卷奖得主,去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她代表缺席的文学奖得主巴布 · 狄伦 ( Bob Dylan ) 现场演唱了一首歌,那淋漓尽致又真情流露的演出,让许多人动容。

被法国费加洛报誉为舞蹈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荷兰舞蹈剧场 NDT 1在《激肤》( Thin Skin ) 这支舞作采用了多首佩蒂的歌曲,多半是慢板而以钢琴为主干的作品,部分歌词以口白的方式呈现,譬如〈Birdland〉与〈Wave〉;值得留意的是,编舞家对佩蒂的音乐显然颇有研究,选择的配乐多半不是佩蒂的名曲,往往来自专辑的最后一首歌,或是罕为人知的 B 面曲目,也许,那样更富含想像与诠释的空间。

推荐阅读:单身日记:如果要爱,要爱得像佩蒂史密斯一样

同样是舞台风格鲜明的女性演出者,可可萝丝 ( CocoRosie ) 呈现出另一种典型,她们是可可 ( Bianca Casady ) 与萝丝 ( Sierra Casady ) 这对亲生姊妹组成的拍档,2004 年以首张专辑《La maison de mon rêve》打响了名号;这张专辑的名称虽然是法文 (译成英文是《The House Of My Dream》,即“我梦想中的房子”),里面却以英文歌为主,原因在于,两人当时是在巴黎成团的,专辑中的歌也都在巴黎谱写与录制,这种略带欧陆风情的调子,在她们往后各张专辑都有延续下来。

譬如,她们会有仿效歌剧的声乐式唱腔,编曲也时常不按牌理出牌; 她们在意艺术性的表现手法,以及音乐的个性,胜过一般聆听者着重的“好不好听”。一些比较罕见的异国乐器,甚至儿童的玩具,都可能被可可萝丝当成编曲的素材。


( Photo Credit|RMV/REX/Shutterstock )

很多时候,她们的音乐是相当悦耳的,以民谣为底蕴,佐上适度的电子碎拍提味,营造出一片瑰丽的魔幻声景。这次可可萝丝与新版的冒险童话《彼得潘》×罗伯 · 威尔森合作,是相得益彰的组合,从那首同名曲〈Peter Pan〉里,我们便可听出端倪——那些在背景流窜的古灵精怪小声响、富有故事性的弦乐编排、洁净的钢琴音、暗沉的电子缓拍,还有多部的男声与女声,这些丰富的听觉元素加在一起,便是一首引人入胜的剧场配乐。

关于《彼得潘》,我们都略知一二:一个拒绝长大的小男孩在 Neverland 经历了一连串的冒险故事。可可萝丝有一首歌就叫〈Beautiful Boyz〉,是她们献给法国同志作家尚 · 惹内(Jean Genet)的作品。尚 · 惹内最终当然长大了,他活到 70 多岁,但他的小说始终流露着一种近乎诗意的少年情怀,其实,他也是佩蒂 · 史密斯的文学偶像之一呢。

推荐阅读:【性别选书】《盐的代价》:同志故事该有更多版本(文末赠书)

即使身处在艰难的现实世界,心底仍保有一丝纯真与童趣,用以对抗缓慢的衰老过程,这是我在可可萝丝缤纷的音乐里所听到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