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从前着重学科教育,谈感情似乎不在追寻的目标里。直至二十世纪,恋爱成了大学时代里青春的代名词,人们在感情里学会体谅包容、挫败疗伤,而这些成就了当年的青春,也造就往后成熟的心智,面对起伏无常的人生。

90 年代或 2000 年早期,上学的一般美国人在“性成熟”与“定下来”之间大约有 15 年,假设他们确实定下来。从 2010 年起,女性初婚的平均年龄是 27 岁以上,男性则是 29 岁以上,而越来越多人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

20 世纪初期中学与大学教育的普及,创造了介于童年与工作和婚姻之间的一段暧昧期。似乎有越来越多千禧世代停留于其中。

1910 年都市的高中入学率几乎百分之百,到了 1930 年,就读大学的比例比 1900 年成长 3 倍。高中与大学都延长了心理学家所谓的“初始成年期”。

一个拥有成年人所有自由、却没有成年人该负责任的阶段,自然而然成为讽刺作品的最佳题材。

1912 年的畅销校园小说《耶鲁的斯托弗》( Stover at Yale ) 开心地传唱一首流行歌曲的副歌:“喔,付钱的是老爸老妈,玩乐的是我!”然而,上大学并非只是随心所欲的自我放纵。随着美国从工业化迈向以消费与服务为导向的社会,大学提供必要的全新训练。

推荐阅读:刘同的毕业演说: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售货女郎和女侍必须在职场中经营自己,争取最大的成功机会。20 年代到 30 年代,一群更好命的年轻人进入校园,去练习同样的技巧。

20 世纪大学兴起与男女合校的普遍化,也塑造了约会的历史。踏进 4 年制大学、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们开始以全新方式相遇、相处。他们对求爱的看法也有别于以往:视之为一种学习过程。

时至今日,朋友们会再三告诉我们,即使最枯燥乏味的约会、最惨绝人寰的分手过程,都可以教我们些什么。如今很多男男女女已经扬弃以往婚前性行为伴随的污名,即使我们不打算跟伴侣结婚,通常也会“突破最后防线”,不必担心遭到逮捕或受人谴责。

只要是为了学习,你什么界线都愿意跨过去。

对于那些有幸能在宿舍住上 4 年的大学生而言,校园生活更是如此。在外界看来,大学求爱模式状似混乱,人们普遍觉得,大学生约会历史有多久,这种现象就持续多久。事实上,它只是学校提供的延伸教育。招生手册上说,最重要的学习往往发生在教室外。

很多学生表现得彷佛“出去玩”才是上大学的目的。他们意识到,在大学时期出去玩,会跟他们人生的其他时期——或其他情境——有所不同,这点很正确。由于学校挑选学生的机制,以及学生们生活与读书的环境相对雷同又可预期,意味着出去玩的体验会跟到地下酒馆或来者不拒的酒吧大异其趣。大学生的玩乐似乎比较安全,即使那份安全感只是幻觉。(根据最近的统计数字,有四分之一的女性在大学期间曾经遭受性攻击。)

过去放荡生活留下的回忆,将来可能会成为上班族的慰藉,帮助他们挨过年复一年的朝九晚五生活。你必须选择长大,他们若有所思地想。你放纵的青春岁月太过疯狂,持续不了太久。

推荐阅读:感谢每个过去的荒唐,成就现在的自己

可是,表面上看起来最无法无天的求爱行为,却能训练学生去遵守钜细靡遗的人生剧本。能不能通晓这些剧本,对他们的爱情影响不大,对日后成就影响比较大。售货女郎与女侍必须学习调情技巧,才有机会在职场上出人头地。那些出身比较好的学生们则可以在校园或学联会里慢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