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许多同志满怀焦虑地返乡过年。我们都知道考验都在结婚后,而出柜也是。同志,只想过一个不伪装心惊的年。

春节近逼,整个城市进入既兴奋又焦虑的返乡倒数。看起来再怎样后现代的城,这一年一度的魔幻时刻,也能瞬间回到前现代的农村原型。

你终于抢到车票、挤上高铁客运,拖着行李抵达饭桌前,长辈亲戚热络招呼后,问题也紧接着射向你“在哪高就?薪水多吗?”“交男/女朋友了吗?”“什么时候要结婚?”你觉得自己在这里,不像人,倒像眼前的丰盛菜肴,即将被当作话题下饭。而那些问题,你在心中已预演千遍,每每一上饭桌,你仍如坐针毡。

平常日子,相隔两地的物理空间提供了安全距离。但是春节期间,全家相处时间长、浓度高,不自在与自我压抑的情境多了。顺利的话,撒点谎就能安全下庄,但密集相处容易产生大量张力与摩擦。春节,时常是同志意外出柜的时刻。


电影《饮食男女》剧照
 

她在除夕夜意外出柜

 

同志谘询热线协会出版《佳节/家结愉快》(2013)书中,收录许多在传统节庆出柜的案例。读青青的故事,你明白同志出柜不是一个瞬间,而是一条长路。

青青是一个女同志。某年除夕吃完年夜饭,陪伴家人至深夜后,她悄悄回到自己房里与女友讲电话。已先回房的母亲其实并未入眠,而是静静听着青青在隔壁房的低语。直到凌晨,母亲似乎终于无法忍受了,撞开青青房间的门,手上拿着青青手机的通联纪录,质问“如果这个女生只是好朋友,电话怎么可能每天讲那么久!”

令人窒息的沈默在空气中蔓延,青青什么都没说,只是流泪,而母亲则转身离开房间。那一整年,母女都未曾再提起这件事。

下一个过年,青青决定再次出柜,也带女友回家。她将从小到大身为同志的历程与一路曲折写成一封信。意外的,母亲却用短短几句话承接住她:“你是我最爱的女儿,不管你做什么,我永远都会张开双臂迎接妳。”

故事并不在此打住,母亲接受了青青的性倾向,却无法接受她以阳刚的装扮现身。她仍抱着期待,希望女儿从装束展现女性该有的性别气质,“如果妳是女生,为什么无法当漂亮的那种女同志?”即使出柜已七年,每次年节返乡,从球鞋到束胸,母亲仍要嫌弃与数落。对青青来说,过年回家,仍是一条备感压力的路。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改造蔡英文?我们期待怎样的“女总统”

出柜以后展开的拉锯


后童话时代,王子与公主婚后才面临挑战,而出柜现身,也可能是另一段家庭拔河赛的开始。

出柜后的过节返乡,从感情到健康状态,所有举措都容易被放大检视,同志必须不断面对长辈把手伸进自己亲密关系和伴侣议题之中。在讲究家庭连带的华人社会里,出柜带来的挑战,其实是让父母正视一件事——你和他们已分别长成相异的独立个体。

同志谘询热线的教育推广部主任许欣瑞在电访中提到,原生家庭接受同志身份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两方之间真正的差异。这段期间的阵痛,其实就是来自亲子关系内的双方,终究要长成两个独立个体的分离过程。欣瑞鼓励恐惧回家过年的同志,可以调整自己参与过年活动的次数,不论是逐年减少,或是改采“一沾即走”的方式都好,如果不愿意回家,却不知如何拉出距离,对自己其实也伤。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承担出柜,但如果选择出柜,这条路上需要更多的同理和耐心。欣瑞建议,从同理长辈或家人的生命历程开始,动之以情,让家人了解出柜后的你并没有变;并说之以理,从家人相信的权威说法来支撑自己,结合两种策略并行,是相对温和的作法。
 

或者,带父母一起出柜/出走

然而过年对某些同志的父母来说,也一样焦虑。

朋友A很早就顺利向原生家庭出柜了,她的父母也喜欢A的伴侣,大家时常一起吃饭,但每到即将与亲戚相聚的春节,A的父母往往比A更焦虑。

“我们知道妳喜欢女生,也支持妳,但就这几天,你能不能假装自己很‘正常’?”A的父母问,他们只是希望她配合几天,一起演一场戏。他们猜想,作为父母的可以接受女儿,但别人不一定能理解。在一年才一次的春节饭桌,他们不愿冒风险挑战传统社会框架,向家族出柜。

拥有返家焦虑的,不只是溢出父权框架的单身男女、同志。只要这社会仍把亲子关系绑得令人窒息,父母认为有义务向其他亲戚交代自己的子女,也就同样倍感压力。因为这时,同志出柜了,父母仍困在传统价值的柜子里走不出来。

今年,A计画趁春节带父母出去旅行,帮自己解套,也帮父母逃离被亲族当面质问的焦虑情境。而拜网路之赐,人们终究也能透过电话和网路拜年,离开那张充满压力的饭桌,更积极主动地创造与家人自在相处的空间。

 

2018,让同志伴侣讨论该回谁家过年


2017年的农历春节前夕,半版刊登在苹果日报 A3 的婚姻平权广告,打进了许多同志心底。


图片来源:婚姻平权大平台

愿所有人都能更自在,愿所有伴侣都不必分别返家过年,是我们对下一个春节的期待。

婚姻平权立法,虽无法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是透过法律提供正当性,让沟通有一个更具体的前提和基础,也才能从社会层次(而不只是靠个人努力),撑开一个更广阔的自在空间。至少明年,让同志伴侣可以有机会和异性恋夫妻一样伤脑筋,讨论过年到底该回谁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