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女生面对不同年龄层的性别压力,未婚、已婚都好头大。从单亲妈妈身上看女性的共同困境——华人社会对母职的苛刻与对女性婚姻的完整期待。

春节来临,家户洋溢着幸福氛围,许多人开始大手大脚地办年货、准备亲戚间的礼尚往来,妈妈们忙进忙出,收刮市场备齐年菜。然而有一种女人,难以参与这样的幸福热络,春节,不过是她们的寻常日子,或者是他们心惊胆战的节气。

单亲妈妈们的春节,因为父职的缺席,他们被传统新年看作不完整的女人。

传统新年,一位好媳妇要手脚俐落眼观四方;一位好太太得上奉长辈下疼子女。那么一个没了夫家的女人,在这个春节要做些什么?

我专访的几位单亲妈妈以个案之姿,谈出了不只是单亲妈妈、而是身为女人,一辈子都在面临的春节难处——在饭桌上,大夥关心的不是你好不好,更是从你的感情状况、持家功力、孩子的学业成家探问:你,够不够格被看作一个好女人?

延伸阅读:泡牛郎、整形又怎样?不甩“好女人”规则的中村兔


(截图至:来源

没有夫家,于是不敢踏入娘家的女人

陈小姐早婚,47 年次,与先生共度近十年生活,再也忍不了另一半不共担经济责任的无能,她负气拎着一只皮箱肩负一个孩子出走,近年关,陈小姐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与先生正在办理离婚手续,唯一知道她婚姻状况的大哥知晓处境,塞了万元的红包在一个女人与一个孩子蜗居的破败大旅社里,简讯写:“钱给孩子买新衣,初二以后再回来。”

彷佛这是对一个婚姻失败的女人最大的施舍,陈小姐说:“在那时候离婚是很要不得的,不像现在年轻人说结就结说离就离,我可以体谅他当时不让我回家,出嫁的女儿初一回娘家会给娘家触霉头。”

后来几年,陈小姐在除夕便可以回家,但是饭桌上总是沈默,家人们生疏相待,不敢提及她“失败的婚姻”,媳妇同在一桌替公婆夹菜替孩子添饭,陈小姐相形失色,家不再是情感上最亲密的地方,家更像一出舞台剧,透过红包大小与勤跑厨房的频率,展演谁是长辈眼里的好女人。

远房亲戚来访陈小姐更是痛苦了好几年,那自诩高尚的关心:“你们孤儿寡母,一定要买间房子才会安定,不要让你家里人担心,父母年纪都大了。”令人难为情。

同场加映:单亲妈妈告白:女人,妳不一定要选择生育

许多人觉得离婚女人要维系一个让家庭成员身心健全成长的家庭困难度较大,但相比在一个父亲情感上刻意缺席冷冰冰的家庭,陈小姐觉得离婚后走出那个家,家庭系统才开始呼吸了。只是,婚姻没有走到尽头的女人,顿时成了娘家的房客,年节不仅不能遮风避雨,对单亲妈妈来说,还是风雨交加。

完整女人的传统意义:支撑好太太之名的母职

传统女人不敢离婚,因为古时说女生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怕是死无葬生之地,再怎么受到家暴或婚姻里的变故都要挺下去。衍生了母亲们曾经这样要求自己,后来也期待自己的女儿,在漂泊的人生里要有依归,哪怕是死了还能进夫家的神主牌。

你当然能同理长辈对女儿婚姻的期待是“嫁好门有个好归宿”了,过去在历史有一类被传统意义放逐的人:单亲、失婚、丧偶、同志,因文化的恶意都没有好下场,父母不希望子女成为被老天忘却的可怜之人,“婚姻”成为最可靠的验证,从生育子女来印证女性的生育机能完整,从子女的功成名就来强化母亲的自我认同。这些曾经是受困者的母亲终将成为婆婆,再一次巩固与轮回相同的价值。

然而这不是女人的战争,完整女人的神话要被打破,还得邀请男性们加入,哪怕是从洗一块碗盘开始,解放女性与母职的连结。单亲妈妈的完整,女人的完整,不是该以“女性是否能补足男性权力领域以外的缺憾”。从结婚率下降、晚婚和高离婚率中看出传统婚姻式微体察,女人不再只想为了成为好母亲好太太而努力活着,她们不再需要吸引男性得到经济支持、更无需因男性工作优先缩限个人职涯选择。

推荐你看:《月薪娇妻》的女力启示:家庭主妇或全拿女强人,该是女人的选择


(截图至:来源

所以“被历史意义放逐”的单亲失婚丧偶者,也有了活出自己异质家庭的可能。晚生未婚的 Alley(化名)就是一个案例,70 年次的她没有婚姻生活,带着孩子与三个女人在台北一层老公寓展开日常,里头还住着一对女同志伴侣,另一个是离过婚的单身女性。

他们生活的腹地很足够,家庭成员互相扶持走过大半日子,Alley 产检时、孩子足岁时、孩子拿回第一份考卷,都发生在这个家,没有父亲,他们在自己的空间延伸出了母系的版图。

虽然是单亲妈妈,除了经济上更需努力,情感支持与教育系统没有不足,Alley 自认是个很好的妈妈,除了每年回到老家过年时,她几乎可以自信说出这句话。

“你小孩带得怎么样?”不要让孩子在奇怪的家长大

每年除夕与初一,Alley 硬着头皮把孩子带回家,餐桌上爷爷奶奶百般对孩子寒暄,餐桌下就是另一番家族对母亲的教养。


(图片来源:来源

“小孩为什么回来还一直玩电动,说话也不应。”、“你还是早点搬回来,不要让他在不三不四的家庭里生活”、“没有考上公立,你有没有在注意小孩功课”。

相信这些话,不只是 Alley 的个人故事,而是大部分母亲都曾遇过的责难。只是 Alley 一类单亲母亲的自责近一步被深化,来自外界对她“失败的投射”。

同场加映:性别观察:母亲节,一个妈妈无声的死去

传统社会母亲的价值来自子女的表现与成就,若子女学业优异事业有成便是反射母亲最为一个照护教养者的成功,母职受困在这种母子课题紧密的情况已久,无论是校园的“母姐会”或是“育儿杂志”都深深强调女人成就的评价来自小孩。

孩子的成长不单是母亲责任,更关乎所有家庭成员与国家政策如何形塑孩子的模样。我举例来说,如果一位母亲教养他的孩子多元成家是没有错的,但学校却只灌输异性恋主流价值,那么孩子是否会在这样的困惑中感到不安?如果一位母亲告诉孩子“单亲家庭很正常”,但是其他家长却告诉自己的小孩“不要跟单亲家庭小孩做朋友”,那么孩子是否能得到完善的成长支持?

社会对“单亲”的指责还出现在各大新闻报导,比起看见单亲家庭的亲职实践,他们宁愿大张旗鼓地说“嫌犯来破碎的单亲家庭”。

一个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母亲的责任,整个社会都要负起责任。

破坏社会安定的不是单亲,而是歧视

孩子的成长关乎所有家庭成员与国家政策如何形塑孩子的模样。尤其是在台湾当代,人人都该学习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单亲家庭:

2016 年卫福部宣布单亲家庭比例为全台 10.32%,统计单亲家庭户长比例,单亲家庭父母以“女性”占  56.68% 高于“男性”之 43.32%;就性别观之,对目前单亲家庭感受女性觉得“工作或经济压力较大”、“担心自己或子女未来”、“能自己规划人生,使人生更加充实”、“抛掉包袱,脱离苦海”的比例高于男性;男性觉得“更能专心工作”、“对不起子女或父母”的比例高于女性。

由此可见台湾当代单亲家庭几乎占了一成,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是单亲家庭。再梳理单亲父母的不同困境可以理解性别刻板的压力依旧存在,女性因逃逸家父长制的传统婚姻型态更感自由,男性却觉得背叛了父母扎根下的家庭殿堂;女性同时因不再享有家庭里的父权红利必须肩负经济,却遭受许多社会上性别阶级门槛的阻难,男性则因为不再需要把时间成本投注家庭,因此更能专注发展事业。

推荐你看:劳动结构中的女性困境:地下经济的性别包袱

这个春节,如果你家的餐桌上也有单亲父母,请拔除“单亲破坏社会安定与婚姻结构”的有色眼镜看他们。

真正迫害婚姻结构的,是从小没有建立起的亲密关系教养,教会男人女人母职与父职自由流动;真正扰乱社会安定的,是那些一再深化单身者污名、将其推向边缘的歧视。

还给他们春节自己需要的家庭意义,不必非得是一大家族热闹凑一块却无话可说,单亲妈妈 Alley 更希望能用自己迎春的方式带孩子出门旅游;不必非得要让女儿与媳妇在厨房里较劲,陈小姐更希望一家人协力分工地饱足年夜饭。家,不该是母亲或父亲单一支撑起的避风港,而该是所有人都能安全安心挤身在里头的地方

未来我们还期待,单亲家庭的爸爸与妈妈可以不再那么孤单,除了单亲当自强,社会可以给予他们更好的支援系统,以及文化必须坦然欢迎不同异质家庭的到来,我们必须不断挑战既存的传统家庭价值观、找出世代断裂中未来家庭更适合生长的空间,直至每个人都是欣然地坐上那张春节饭桌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