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反对性别平等教育之后,让我们反思台湾妇女权益与同志权益运动的脉络,所谓的性别平等教育谈的一直都是尊重。

婚姻平权两个版本(尤美女版、蔡易余版)的民法修正案,正式在2016年12月26日,送出立法院司法与法制委员会,准备进入二读。这是台湾民主化以来,同志争取婚权最靠近成功的一次,也让反同势力的焦虑再次提升至高点。

推荐阅读:【现场更新】为婚姻平权站出来!凯道音乐会:人生很长,我愿意陪你一起走完


(照片来源:摄影师谢名振)

反同的保守势力从护家盟张守一爆出婚外情之后,气势一度锐减,且他们一直找不到最有利的论述,来博取社会大众的支持。近来,有另外一群由家长组成的“抢救台湾希望联盟”(简称救台盟)拿“性别平等教育”开刀,直指“性平教育=同志教育=性解放教育”。此举,总算吸引了全国各地保守家长的关注,开始打泥巴战、焦土战,全面反对含有“同志教育”、“性教育”的教材进入国小教育。

同场加映:教孩子前先教自己!从课纲谈起,给自己上一堂《性别平等教育》

保守的家长们,害怕的是什么?

有许多信仰救台盟论述的家长,抱持着“凭什么干涉我对孩子的教育?”、“我的孩子不可以那么早接触性教育!”、“不要把我的小孩教成同性恋!”等想法,串连全台湾各县市议员,紧盯各县市教育局,甚至扬言公布全台具有同志身分的国中小教师,并公布他们姓名,因为他们“拒绝把小孩给同志教师教的权利”。

所有的说法,总结来看就是他们对同志的恐惧,恐惧到他们根本管不着性别运动长期以来的努力。不论是早期妇女运动对女性权益的追求,或是晚近希望从教育着手,让我们的国民从小认识不同性别、性倾向、性别认同,注重身体自主与学习尊重他人,他们通通都不在乎。

同性恋真的好可怕,既可以呼风唤雨,不照天理,改变全球气候,还可以毁灭异性恋婚姻、把异性恋变成同性恋。

这些情况,在20年前台湾开始风起云涌的妇女运动时,也发生过类似事情。


(图片来源:同学阵 )

从一位女性政治工作者被奸杀开始谈起

救台盟以及受到他们召唤的许多家长们,可能忘记1996年彭婉如命案了。

彭婉如是谁?彭婉如是台湾性别运动的前辈,是早期推动女性参政的先驱。她身体力行率先投入妇女权益倡议的政治工作,包括:妇女新知、主妇联盟、晚晴协会等组织。

1996年,民进党将“妇女发展委员会”改为“妇女发展部”,彭婉如担任民进党第一位妇女部主任。她在民进党内做过最为人知的改革就是,要求民进党提名公职时,必须要有四分之一的妇女保障名额。

同年,11月30日,彭婉如到高雄参加民进党第七届第一次临时全代会。在全代会上,她极力主张并游说党代表要支持妇女保障名额的政策。会后,她在路边随手招了一台计程车,从此失踪。

12月1日,民进党决议通过妇女保障名额。12月3日,彭婉如被警方发现全身赤裸,并且身上有多处刀伤,陈尸在高雄的芭乐园中。

这件事情,震惊全台,女性的人身安全并没有随着政治上的开放,而得到更多的保障。12月21日,妇女团体发起《女权火照夜路大游行》,两万人走上街头,其中包含300名同志声援,喊出“妇女要夜行权,同志要日行权”,要求政府重视女性夜行安全,看见同志的存在,保障弱势不再受到歧视。

在社会的压力下,立法院快速通过《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教育部成立“两性平等教育委员会”(今“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规定学校必须要有性别平等教育的时数,以上就是现在《性别平等教育法》的原型与历史。

接着,当社会对性别议题越来越注重后,除了《性别平等教育法》,台湾立了《性别平等工作法》、《性骚扰防治法》,简称性别平等三大法,不分性别,保障大家在校园、职场、公共空间中都可以过得更自在、舒适。

历经妇女运动20年来的努力,台湾女性的地位,虽然还不够,但已经名列亚洲之前茅。女性参与公共事务,不再需要像吕秀莲、尤美女等妇女运动前辈一样,被说是“妖女”、“巫婆”、“荡妇”,女性也能渐渐地争取更多权力,特别是年轻一辈的台湾女性,受惠良多。

同场加映:杨雅晴 TED 演讲全文:“亲爱的女生,你们要拿回自己的身体、情欲、权利”

如果没有妇女运动、没有性平教育⋯⋯

如果没有妇女运动、没有同志一路相挺,很多妈妈现在还是得被强迫冠夫姓,孩子一定要从父姓,女性在职场受到骚扰只能摸摸鼻子忍受。

如果没有性别平等教育,会有更多“娘娘腔”的男孩被霸凌、被强迫脱裤子验明正身,甚至自杀。也会有更多孩子因为没办法接触到性知识,胡乱在网路上、在A片中学习未经确立的性知识。甚至未成年怀孕的女性数字仍然居高不下,进而冲高未成年女子堕胎的数字。

推荐阅读:性别观察:那些在台湾堕胎的女人(们)

还有,家长们最爱挂在口中的“爱滋病”,也将无法能透过性平教育中的性教育,教育孩子如何避免高危险的性行为。

要在哪个阶段,教育孩子什么内容、什么程度的“性别平等教育”都可以讨论,但是全面封杀性别平等教育,等于扼杀孩子学习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学习尊重他人、尊重自己的机会。

性别平等教育不是一门课

性别平等,是一个复杂且丰富的议题。它并没有独立出一门课,现行的性别平等教育,也没有课本,老师也不会只单独教小朋友“摸鸡鸡、摸妹妹”等性探索。性别平等教育是将性别平等的观念,融入在所有的科目,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 性别平等,是一个整套的观念。不只是讨论性,也带着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彼此不同的差异,孩子可以更广泛地接受了解自己、尊重他人的平等观念。

性别平等教育绝对不等于同志教育。同志教育只是性别平等教育的一部分,本来是异性恋的孩子,他就会是异性恋,他不会“突然”隔天醒来就变同性恋。同样,同性恋的孩子,他也不会因为学校不教同志教育的内容,他就会乖乖变回异性恋,长大后还跟异性生孩子。

放入同志教育,不是要鼓励孩子成为同性恋,也不是要彰显异性恋的崇高价值,而是要让孩子知道,我们身边有各式各样的人,不论是什么性别、性倾向,他们都值得我们用相同的眼光去对待他们,也值得拥有相同的权利。


(照片来源:婚姻平权小蜜蜂社团)

简言之,从妇女运动到现在很火红的同志议题,核心价值都都是“尊重”、“理解”并“在制度上给予相同的对待、赋予相同的机会”。

我们千万不可以忘记彭婉如命案的血泪历史,继续走回头路,开性别平等的倒车。我也想跟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家长说,特别是妈妈们,妇女运动的成果,是长期由许多人一起争取来的,受惠的人包含你的孩子,千万不要因为对同志的恐惧,宁愿把所有成果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在争取女性权益这条路上,同志未曾缺席。虽然过程中有歧见、有路线之争,但仍然彼此合作,向社会宣扬性别议题的重要性,也向国家争取更多的保障。所以,现在轮到我们给所有同志一股力量了。

请停止继续抹黑性别平等教育,不要再打泥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