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还在赶进度吗?是时候倾听心底的声音,走好自己的路了。小时候急着长大,大家都说男生爱女生,你喜欢的却是坐在旁边温暖微笑的他;求学时无助摸索,大家都说成功就是求个好学位,你开始追着成绩为了升学忙,但当你踏出校门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宽广;成人后年纪推着你成家,大家都说结婚是个人生的里程碑,后来发现婚姻里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日常点滴的扶持陪伴。亲爱的,人生是自己在过,大家怎么说,都好不过你的自在快活。

回到了美国之后,今天收到了一封读者寄给我的抱怨信,抱怨说许久不见的一位邻居突然传简讯给她,一方面向她祝贺新年快乐,另一方面关心她们家人的身体健康。

收到许久不见邻居的简讯本因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就在于,那位邻居在简讯中居然以长辈的口吻,开始软性地“教导”那位读者,应该要早点结婚。

“妳都已经 30 好几了,现在还不结婚,就是让妳的父母操心,就是不孝顺。”简讯中说到。

其实不只是这则简讯,最近这几年因为年纪逐渐到了适婚年龄,身边结婚的朋友变的很多,每次回家的目的,不是参加婚礼,就是跟错过婚礼的朋友们叙旧。朋友们找到愿意陪伴一生的伴侣固然值得庆祝,但“到了几岁就该结婚”的观念,却也逐渐变成强加在身上的压力。

“要先成家,才能立业。”

“结了婚,才是人生胜利组。”

还记得这是在去年跨年结束后,计程车司机滔滔不绝地跟我解释年轻人要趁 30 岁前结婚的道理。

其实生活在国外,每天面对工作的压力,我早已经对自己接下来几年的生活默默地做好了规划;包括几年内要存到房子的头期款,几年后要换到哪一类的工作,甚至是几岁之后再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等等。

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可以静下心来好好地实行自己的人生规划;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独自地生活在外,所以避免遭受到许多杂音的攻击。

推荐阅读:留学长路:培养直视自己灵魂的能力

所以我很难想像生活在台湾,超过 30 岁还是单身的人,尤其是女性,所遭受到的压力。

我一直都搞不懂,今天如果一个人在 30 岁前成立了一家国际知名的公司,或者一个人在 30 岁前就做了一些年轻人很难做到的事,那这些人当然有资格成为我们的榜样,他们也有资格去教导别人该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创造无限的可能。

但结婚,什么时候也变成了一项人生在 30 岁前达成,就让你有资格去教训别人的事?

结婚,当然值得庆祝,我们也不需要为了反对而去否定结婚的重要性;可是结婚之所以难能可贵,是因为你遇到了值得陪伴一生的伴侣,而不是单纯地指“结婚”这件事。

当你在指责或者嘲笑别人怎么还不结婚时,你不是为了别人的幸福着想,而是自负地以自己的标准来要对方向你学习——你就是要人家为了结婚而结婚,不管对象如何。

你之所以结了婚,是因为你很幸运地,遇到了心爱的人;但这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比其他人还要成功。有些人选择单身,因为单身带给他们生活的好处大过于与另外一个人共同生活;有些人则是再晚几年才遇到心爱的人。无论她单身的原因为何,这些都是人家的人生,我们无从谈论起。

更可怕的,是有许多人以一个人是否结了婚,来衡量她人生的成功与否。

我相信有太多的长辈,不会去在乎一位 30 岁女性的工作职位,年收入,或者是完成了什么样重要的大事;他们只在乎她结婚了没——如果还是单身,那么她其余所有的成就,都是枉然。

推荐阅读:珍妮佛安妮斯顿:“身为女人的价值不是只有生小孩!”

这就像一位同性恋艺术大师,无论他在艺术界的地位有多么地崇高,他的才华有多么地难得一见;对许多反同人士而言,他们对那位艺术大师不屑一顾,纯粹因为他们不认同他的同性恋倾向,

这是一个多么任性,并且假以传统文化的名义,所带给人们压力的集体式霸凌?

就跟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刻板印象,就跟异性恋对于同性恋人口的“生病”理论,甚至就跟男性对女性的无理打压一般,我知道我无法改变任何人的想法,但当你下次要开始评论身边的单身女性时,请闭上你的嘴巴。

结婚,是真爱表现出来的一种形式,但不是责任;就跟你决定读哪所学校,或者申请哪一份工作一样,最有价值的婚姻,来自于最适合妳的那个人,而不是“结婚”这个仪式。

再说,每一个人的人生自己过,人家结不结婚,到底关你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