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童年决定长大爱人的样子,从青少年时期的房间可以看出自我认同的端倪,每个特质,都其来有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童年时期的每个细微决定,都深深影响着你的一生!来看看女人迷心理疗愈作者  Chloe Wu 谈我们如何在一段关系中把自己还给自己。

青少年时期是我们建立自我认同—“我是谁”的概念很重要的阶段,从房间的分配其实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你的房间代表你的自我状态,房门代表的是心理界限,也就是你可不可以决定谁可以进来,谁不可以进来;这件事情是你的责任或不是你的责任,你是否能做决定。在房间内的物品,代表一个人在空间里拥有的声音,像在有一些家庭里妈妈的权力最大,就会在各个地方摆满她的东西,为什么?因为家人“允许”这件事发生。

因此我们去看静雯的房间,虽然她有一个房间,但在国高中五六年间同时也是妈妈的避风港,因此她是不能(也不会)拒绝妈妈进来的,甚至后来房间里越来越多妈妈的物品,因此妈妈的声音、思想,甚至妈妈的心情都会成为静雯很重要的一部份,甚至是责任,觉得她可以做就去做,也分不清楚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妈妈的,包括情绪与责任。

同场加映:偷窥音乐人 Hush 的房间:我的房间就是我的小宇宙

我们一般说太太如果对先生生气,其实是需要直接面对先生,事情才会解决,但当她面对孩子时,孩子会当那个想保护妈妈的角色,有时候去对抗爸爸,或者去当沟通协调的角色,但同时孩子又会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却又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与父母的关系也因此带来亲密关系的矛盾,她其实很爱爸爸,但又带着妈妈的视野去看爸爸,因此也会有愤怒跟不信任,因为经常看到爸爸让妈妈难过,而亲密跟归属的需求,她也会希望有人可以保护和照顾自己,在保护母亲的过程中,练就静雯有着强壮的肩膀,因此会很难相信人与依赖人,但有时候又很希望能够再当小女孩那样被照顾与呵护的感受,又同时担忧一旦被照顾了会不会忘记自己?或者一旦承诺的关系,是否有余力去照顾对方?是否自己有能力去让关系是和谐和幸福的,而不会像父母一样?

说到这里,我其实已经在华人家庭中看见太多这样家庭下长大的孩子,父母关系的失和中,总是会有一个孩子“介入”父母的关系去“求和”,而这种压力也只有当事人清楚,而周遭的人都习惯差遣他,或不能没有他,而对女儿来说,最容易延宕的就是“婚姻”,因为身上的压力,其实很难承受有另一个人需要照顾或需要负责任,而带来情感矛盾的感受,又想靠近又害怕靠近,除了自己困顿难受之外,也让另一半难以捉摸而带来关系中的冲突。

同场加映:对话原生家庭:一面抱怨父母,一面保护父母的孩子

所以亲爱的,我相信很多人有类似静雯的处境,而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透过各种方式不断让自己变好,而我想告诉你们的是,其实你们真得够好了,而因为不可能的任务:让父母“幸福”,而让你害怕去拥抱幸福,也害怕去拥抱自己的不完美,而忘了父母婚姻幸福与否,永远是身为夫妻两人的责任,而孩子因为心疼和不忍试图拯救他们。

如果你准备好要卸下这个角色,如果你身旁的人也开始担心你的幸福,如果你身旁的人总是认为你给自己太多压力和责任,亲爱的,请你就如实地做回“孩子”吧!你要记得,你是妈妈的女儿(儿子),也是爸爸的女儿,帮自己看见保护者/协调者的角色影响你跟爸爸的互动,也影响你去爱人以及感受被爱,当你可以如实的卸下保护者/协调者的角色,你才能清楚看见爸爸与妈妈对你的爱,谢谢自己一直以来在保护着你的家人,做回你孩子的位置,把自己爱回来,你爱人与被爱的接受器就能打开,在爱里你就能感觉安全和自在了。

公视+7 线上观看直到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