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忙着追赶、被世界洪流往前推的同时,你是否想过,成功对你来说是什么?成功不是考试卷上的一百分,不是升学脱颖而出的名校,也不是开着亮晶晶的进口名车,更不是挤进人人称羡的大公司。成功是对自己所做的事乐在其中,由内而外感到幸福,成功是面对困难依然能保持正念,欣然接受挑战。只有自己能决定自身幸福,也只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的“成功”。

学生想国外升学,大学端要求学生针对自己为什么值得被录取写一篇短文。学生告诉我,这部分想要强调自己的人格特质,正向思考、乐观的部分。她讲着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看出学生似乎觉得这不值一提,不够有力,便跟她提了尚恩・艾科尔在哈佛期间进行的许多与幸福感有关的研究。尚恩・艾科尔的长期研究显示,哈佛学生在大一时期感受到的幸福程度,可以精准预测 19 年后的收入水准。不管本来的经济状况如何,大一时期幸福感越高的学生,19 年后收入都明显高过其他同侪。职场上幸福感低的员工每个月平均会请 1.25 天的病假,一年下来比幸福感高者多请了 15 天病假。

推荐你看:你真的幸福吗?忙碌的意义

以往我们都被父母、师长灌输--只有成功,人生才会快乐。

如果成功了,快乐就会随之而来,为什么建中生、台大生自杀的新闻总是时有所闻?按照前面的假设,这些学生不仅不应该自杀,还应该都没有忧郁症等等身心症状才对啊?为什么我们看见的往往相反?有些父母,害怕孩子勤于嬉荒于学、过度沉溺于玩乐,便禁止孩子休闲娱乐,扼杀了孩子感觉幸福的能力。优秀、听话的孩子往往内化的最多,中毒的越深、越是奉为圭臬。将外在要求,内化为自我要求,发现自己稍有疏懒,便不断鞭斥自己。

也许你喜欢:让孩子《凝视死亡》: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守规矩但不会思考?

父母师长总是要求我们延宕满足“现在不要谈恋爱/不要玩社团,这件事情等未来上了大学再说”、“为了好学校努力一点,未来才能比较轻松”。以保护为名的训词甚至在成年以后也阻碍了我们获取幸福感,甚至是工作成就。我们时刻不能松懈,却未必能帮助我们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反而成为忧郁、焦虑的来源。

将工作上的困难,当成学习和自我成长的机会,欣然接受挑战,鼓励自己。让大脑习惯处于正向状态时,你的表现才可能达到最佳的运作水准。

是时候让我们修正对成功的信念了。

成功之后,人不会自动感到幸福。但幸福感却可能让我们在同侪中脱颖而出。感到幸福者与感到不幸福者,差异在于挑战来临时是否能够正面解读情境。将哈佛求学当作是荣幸的学生,视挑战为一个机会,对每件事情都抱着学习的心情。将哈佛求学当作应得的学生,将挑战是为一种压力,过度的压力导致健康失衡、潜力无法发挥表现失常。前者日益进步,后者勉强维持尚且吃力。

我问学生,那你还觉得乐观、正向思考不是个优势吗?她答应我,以这个主题为轴,再思考一下自己的短文应该如何撰写,也会去找找尚恩・艾科尔撰写的书籍来看。申请大学必须完成的短文只是人生的阶段性任务。我更想她把这样的想法深藏脑海中。不要忘记她正向、乐观的特质,不管外环境如何,都不要丢失了这项优势。

推荐你看:练习幸福的关键字:珍惜

职场上的你我,当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