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家开始愿意谈论死亡议题练习写遗嘱、遗书、帮自己安排死后的财产分配、甚至是将来死去的入葬方式都能侃侃而谈,除了土葬,开始有人倡导火葬、土葬或海葬的方式,一来是因为台湾的土地面积狭小,一来,则是想在人生的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到终点。于是我们对自己死去的肉身有了新的视野,让女人迷旅游作者 Hedy 为大家带来西藏风光和视野,一起来看看藏人的天葬死亡观,或许你会有新的体悟。

以前的我,很少接触死亡。这次来到玉树,倒是遇见了‘他’两回。

其一是天葬,原本只是去天葬台拜访,也许有缘,也许时机到了,刚好遇到仪式进行。带着我们去的是根嘎老师,曾经出过家的他,对佛理、藏传佛教有深刻的体悟。根嘎老师说,‘藏人认为人过世后灵魂会离开身体,剩下的就是肉身,自然界中秃鹫以腐肉为食,如果自己的肉身能喂养其他物种,就像我们倚赖其他物种而活一样,其实是一种布施,是生命的循环。’死者被白色哈达层层包裹,由家人们载来天葬台,喇嘛将死者固定在台上,诵经后,切开肉体,秃鹫们闻到味道,纷纷从天而降,享用它们的‘餐’。

喇嘛们会视状况继续切割肉体,最后将皮肤与骨头捣碎,加上脑,才算是完成秃鹫们的一餐。整个仪式约两小时,仪式进行的时候,不见任何人哭天喊地,家人们只是平静地坐在不远的草地陪伴。

说起藏族人视为神鸟的秃鹫,很多人误以为是‘秃鹰’,其实秃鹫是中国保育类动物,因为只食腐肉的它们,食物选择性不高,数量也越来越少。据说 2010 年玉树大地震的时候,有一名怀孕的妇女过世,秃鹫却怎么样都不吃,当地人向高僧请示后,才知道原来妇女肚中的孩子还一息尚存,手术取出孩子后,秃鹫们才飞下。


秃鹫。(照片来源:施孟廷)

对藏人来说,‘死亡’是件自然会发生的事情,不像汉族把死亡、全尸、祭祀等看得这么重,人死后仅是肉身的消逝,死者的精神却永远伴着家人。根嘎老师曾用一个妙喻,他说死亡就像一支坏掉的手机,机壳会被丢弃,只要留着那张sim卡,你可以‘旧机换新机’,买上新壳继续使用;和死者生前相处的点滴、死者留下的精神,就如同那张sim卡中被记忆的资料,是可以继续被保存下来的。

仪式结束后,我在天葬台转转,石头上依稀可见暗红色的痕迹,秃鹫们还在草地上未离去,我和其中一头秃鹫四眼相对,它的眼神令我玩味许久,那是一种…我说不上是什么,也许是面对生命的坦然与从容吧!

其二与死亡相遇,是一位学校老师的妈妈过世了。那几日,老师一直频繁地进出医院,他和我的朋友说,‘妈妈还活着我就会再跑医院,妈妈走了我就不去了。’妈妈过世后,遗体被哈达层层包裹,回家后点起一盏酥油灯,再放上藏式‘十相自在’的图腾,象征肉身安息,不再被其他灵魂干扰,而家人们照常生活,等着老师将妈妈带回老家进行天葬。

面对死亡,藏族人视为自然,提得起放得下,与我从小接受到的观念,大不相同。我无法比较究竟哪一种比较‘好’,或许没有所谓好与坏,只是一种选择而已。

同场加映:龙与赤巴与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