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让生活的一切骤然停止,你不是想耍赖、也不擅长依赖,你比谁都不希望自己生病,你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你要咬紧牙根宁愿自己硬撑苦撑,你只是敏感细腻,你习惯压抑自己。但亲爱的,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长期亏待自己,身体就会想尽办法让你停下脚步勉强自己,身体的生病,是讯息也是转机,好好善待自己,给自己一点弹性和温柔,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给未来的情书】能不能有一个坦然接纳心理疾病的社会

2016/11/16 张嘉琦

谁没有经历过情绪低潮?谁没有曾经压力大到难以排解?如果可以,我们都期许自己永远是个乐观正向、积极进取的人,可是,没有人能每天二十四小时充电满满。而这个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基于很多旁人并不了解的伤痛和情绪,积压成了心理疾病。我们能不能接纳他们,甚至接纳自己?我们能不能期许,未来将会有个坦然接纳心理疾病的社会?

接近才会理解的心理疾病

 “精神病”在我们耳里听起来,可能是不解、同情,甚至是厌恶、排斥。以前我对精神疾病也并不了解,台湾社会并没有给我们一个太好的印象,很多电影都以诙谐嘲讽的姿态再现精神病患。但我对心理疾病的所有不理解,都是在我亲身走了一遭之前。 

在我小时候,八九〇年代,根本不可能想像自己会跟忧郁症、躁郁症、恐慌症、思觉失调症(早期称精神分裂症)这些疾病有关系。不太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家里路口对面突然多出了一栋医院,夜夜闪着绿色的灯光,看起来格外诡异。当时妈妈跟我说,那是精神病院,我吓得不敢去想自己哪天会不会得精神病。然而,二十四岁这一年,我外出旅行时把身体搞坏了,积压已久的心理状态急性发病,我得了这些“精神病”,必须靠着精神科药物与日常调理走出疾病。这调理过程中,我的一切生活被迫停摆。

停摆的生活让我反覆思索,为什么我会得病?我开始对我的过去抽丝剥茧,也开始在脸书上记录我的病情与想法,意外地获得许多病友的回馈。

与许多人聊过之后,我渐渐明白,这个社会给予我们多数人一个太积极正向的期许,如同这个社会过度排斥负面情绪与心理疾病。但同时,社会上许多人们却基于自己的私欲彼此伤害。许多受了伤的人,被迫自己躲起来疗伤,甚至将伤口掩藏。但是,事实上,我们应该在受伤的当下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而不是选择压抑。总是压抑着,心理状态不好,很有可能会积压成病。

台湾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相较于欧美国家,心理疾病在台湾仍然较难被接受。许多病友与我聊过,他们在家中无法被接纳,更不敢向人坦露自己的病情。然而,在西方社会并非如此。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系的荣誉教授 Furedi,早在 2004 年就观察到 [1],在西方社会里,受到心理治疗逐渐兴盛的影响,许多于 1970 年代还未受到普遍认识的心理治疗相关字汇,在 1990 年代早期已经是日常生活用语;许多关于个人情绪表达或情感状态的叙述字汇,在当代已经成为心理治疗特别关注的细节。而这样的转变不只是引起语言学领域的兴趣,同时也象征当代西方社会文化的转变。

推荐你看:遇见有力量的自己!让负面情绪温柔释放的身体练习

倘若长期观看欧美电视节目,不难发现,人们已经习于在电视上看到影视名人告解精神疾病,或者来宾与节目主持人探讨个人曾遭遇的心理伤害;同时,也习惯用情绪来向他人表达自己的状态,解释生活里的各种困境。自从二十世纪1990年代开始,以私人生活为主题的故事大行其道,其中以病症回忆录、产后忧郁症、癌症等主题为多,似乎每个人都想说话或书写自己的经历以及伤痛,并将之诏告天下。Furedi将这种因着心理治疗兴起而促成集体关注“情绪”的文化,称为“治疗文化(therapy culture)”。 

回过头来看台湾,近几年台湾的精神治疗、心理谘商领域的数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扩增。根据卫福部统计资料 [2],全台湾精神医疗资源的门诊数量,于民国 99 年时的 348 处,至民国 104 年时增加为 448 处;全台湾医事人员每年发证的人数,其中谘商心理师取得证书的人数,民国100年时为 189 位,民国 104 年时增加为 364 位。而 2014 年的一项研究指出 [3],在全台湾的谘商心理师中,服务对象以儿童与青少年居多。但是,纵使台湾心理治疗也日益兴盛,一般家庭对于“精神病”的接纳程度还是很低,普遍不太能接受家中成员成为心理疾病患者,或者,即使可以接受,也不太知道该怎么处理。

解药是坦然接纳心理疾病 

我在发病至痊愈的过程中,最大的体悟,就是要“坦然接纳自己的心理疾病”。这不只是病患本身所需要,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亲友。台湾社会里,多数人仍然对心理疾病有一定程度的误解,甚至是“可以发生在别人身上但不能在我家里”的想法。但是,对于病患来说,能够接纳自己、被亲友接纳,是最大的解药。否则,在发病之后很有可能会经历一段长期抗战,甚至在周遭环境的不谅解下难以痊愈。

 如果你有心理疾病,或正在打这一场仗,我想对你说,我明白你不是抗压性低,也不是对人生耍赖,你比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生病。你生病了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心思细腻、习惯压抑,通常很怕麻烦别人,而且对家人报喜不报忧,或是与家人关系不好。你的痛我懂,你的努力我也懂。就是因为太努力了,长期亏待自己身体,所以突然间身体垮了、心生病了。但是,你会好起来的,需要这样相信着,然后给自己一个梦想,陪伴自己慢慢好起来。 

如果你没有心理疾病,或正苦恼怎么帮助亲友,我也希望能让你知道,心理疾病并不可怕。身体会生病,心理也会生病,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疾病患者需要的不是多余的焦急或责备,只需要家人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陪伴。如果你愿意,或许你的一句话、一个拥抱、一次陪伴,都能成为他们的力量。心理疾病患者通常比任何人盼望着能早些好起来、尽快回归正常生活,但他们真正最需要的是时间,还有多一点的勇敢和意志力。给他们一点时间与鼓励,对他们来说是最佳良药。 

健康是照顾好身体与心理

很多人以为,身体健康没有病痛就好,事实上,处在这高压社会下,心理健康也必须要顾及到。临床心理师张家齐提出心身互动观点 [4],说明:“人的身体系统与心理系统是紧密相关的。心理压力会透过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内脏系统,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健康心理学研究中发现,与心理压力有关的身体疾病多得不胜枚举,诸如胃溃疡、腹泻、胃痛、肩颈酸痛、下背疼痛、心悸、偏头痛、感冒、磨牙、荷尔蒙失调、不举、性冷感……等等,都是心理压力大可能导致的身体疾病。”

推荐你看:买本日记本吧!研究显示:书写让你纾压又不容易生病

以我自己为例子,我从小身体就不好,经常胃痛、头痛、荷尔蒙失调,但不曾好好地治疗过,每次都吃个止痛药解决。在这样素质不好的身体机能下,又累积长期压力与不正常作息,突然间就“病倒了”,身体与心理状态一同失调,需要一段时间修复才能会到正常状态。生病期间我与许多病友相互交流,多数病友也都是身体状态不好,难以支撑心理状态累积的伤痛与情绪。 

“我们的心理系统运作确实是如此快速且自动化,必须靠心理专业协助,或是学习适当的思绪整理技巧,才能逐渐看清”、“简单而言,那些医学检查数据无法解释的身体病痛,其实是生活压力已超出自己所能负荷,必须好好升级自己心理系统健康的具体信号。”所以,不容置喙,身体与心理机能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谓的健康并不只是顾及身体而已,心理压力也需要适度释放,身体与心理二者兼顾才是真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