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看舞台剧演出吗?你喜欢现场最真实的震撼吗?喜欢看戏的你该知道的剧场生态,让我们看见戏剧顾问的责任与理想,更投入在剧场这一片丰富浩瀚的宇宙!

戏剧顾问是个很新的名词,去年“2015 戏曲国际学术研讨会--表演艺术的文化实践”,来自德国的戏剧顾问 Christoph Lepschy 发表 On Contemporary European Theatre:From Drama to Postdrama,“现代欧陆剧场:从戏剧到后戏剧”,我曾有幸受邀参加,和 Lepschy、陈正熙教授一起与谈。当天 Lepschy 讲述的主题是德国的纪录剧场以及跨文化的工作计画中,他担任戏剧顾问的经验。

Lepschy 之前曾经跟北京的纸老虎剧团合作了一出中德合作的戏剧项目“非常高兴”,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召集了数十位,来自中国和德国,不同职业领域的人们,参与了前期的调查研究和采访,累计形成了调查研究笔记和剧场文本五十多万字,以及大量的图像资料,这些调研资料就成为舞台工作的灵感泉源。调研同时,纸老虎工作室,也举办了一系列的工作坊,从不同方向探讨表演的可能性。这些故事图像及影像,来自文化历史和思想语境,在舞台上他们与表演者的肢体及个体经验紧密相连。

这些中德人参与的大量访谈是如何运作的,参与的人都是演员吗?这些田野访谈是在工作坊当中还是之外进行的有录音录影拍照吗?谁整理这些资料?演员只看最后整理出来的内容吗?彼此如何和多久沟通一次呢?当时我好奇的问。

Lepschy 回答说,研究小组大多数不是演员,但是也有演员参与。研究在北京和慕尼黑两城都有进行。除了纸老虎有访问他们的学生以外,他们主要访问的是研究群众的专家,像是询问慕尼黑当地的公共安全局的负责人怎么处理啤酒节的庞大人潮,问他们是怎么组织管理这一切。技术上细节非常困难很费工,访谈了两个多小时,再选出有意思的段落,打成逐字稿,然后翻译,然后大家才能在一起工作。在北京有好几个研究小组,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他们定期在纸老虎的 studio 讨论聚会,形成一种论述平台,讨论的结果都会在 wechat 上面让所有人看到。他和导演田戈兵至少一年要见两次,他本身在两三年内去了北京四五次,田戈兵导演也去了慕尼黑四次。

谈到翻译问题, Lepschy 说:“完全沟通失败”是有意义的,每一个文本本来都会受到挑战,翻译过程中,会容易诞生新的距离,帮助所有人重新看待母语,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剧场是游戏间,人生才是舞台!张世佩:“人生做好一件事,就完美了”

他举了一个“非常高兴”里的一个例子:中国的舞者说了一个故事,同时间做了一系列的动作。德国演员必须要翻译,不只要翻译故事,也要翻译那个动作。可是因为他是演员而不是舞者,他做不到舞者的动作,所以他就放弃不做。中国舞者说的故事,这个德国演员因为听不懂,所以也用自己猜到的版本来说。呈现出来的结果完全是一个误会的结果,却也显示出某种超越语言翻译以外的东西。

翻译陈佾均也以自身翻译德国剧本《金龙》的经验为例发表感想:翻译在处理语言时必须熟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她在翻德国剧本《金龙》时,舞台指示采取由远而近的写法,但她觉得不合中文文法,花了很大心血,努力把文字中文化,结果被导演骂,说改成中文文法之后,没有翻出 zoom in 的效果。这个经验呼应了教授所说的“对母语会产生新的观看距离”。               

到底戏剧顾问做些什么,戏剧构作是怎样的一门学问,台湾最近刚刚翻译了一本权威性的专论,《戏剧顾问:连结理论与创作的实作手册》 DRAMATURGY IN THE MAKING:A User,s Guide for Theatre Practitioners,由戏剧顾问联盟的共同创办人卡洛琳 特莲雀妮(Katalin Trencsényi)撰写,陈佾均翻译成中文,甫于 2016 年 10 月出版。作者在书中举了“美洲文学监督与戏剧顾问协会”所整理的两则书签来说明戏剧顾问和戏剧构作:

“做这些工作时,你就是在做戏剧顾问的工作:协助剧季规划、委托创作新作品、......校勘、删节、追踪、编辑、改写、建构、配置等动作。”

“使用这些词汇时,你便在做戏剧构作:行动、角色、概念、形式/内容、旅程/弧线、动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节奏、张力等。”

书中从戏剧顾问工作的三个重要领域来讨论和说明戏剧构作的工作:

1、场馆/机构的戏剧构作
2、制作的戏剧构作
3、新型态的戏剧构作

1、场馆/机构的戏剧构作

讨论任职于某一组织(无论是某一剧院、剧团或艺术节)的戏剧顾问、文学监督、艺术同僚的工作。策展(curating)与发展新剧本是这部分工作的核心。

-藉具体的例子,包括伦敦国家剧院、柏林雷宁广场剧院、布鲁赛尔芙兰德皇家剧院、与加拿大史特拉福艺术节(Stratford Festival),来讨论场馆/机构的戏剧顾问策展的角色

-以皇家宫廷剧院(Royal Court Theatre)和伦敦国家剧院这两个案例, 来讨论在制作翻译剧本时戏剧顾问在促使过程更加顺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透过几个案例研究,来追踪戏剧顾问在发展新剧本上面的工作:从头开始(多伦多夜泳剧场 Nightswimming)、先有初稿(伦敦芬勃若剧场 Finborough)、与知名剧作家工作(伦敦裴恩的犁剧团 Paines Plough),以及和几位剧作家同时在写作营的环境里工作(美国犹他州的日舞剧场实验室、加拿大班夫剧作家艺术村 Banff Playwrights Colony)等类型。

延伸阅读:剧场人带你一探舞台背后!国际剧场组织 Oistat

2、制作的戏剧构作

-由历史的角度概述了制作的戏剧构作与这个角色的形成

-展现制作的戏剧顾问在以文本为基础的剧场的工作,并用戏剧顾问米拉所区分的四个阶段来检视这个过程,透过两个案例研究(阿姆斯特丹剧团 Toneelgroep Amsterdam 和布达佩斯尤若夫.阿提拉剧场 József Attila Theatre)及其他不同戏剧顾问的评述,

-检视制作的戏剧顾问在集体创作的制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并用戏剧顾问米拉所区分的四个阶段来检视这个过程 
伦敦工厂剧团 The Factory、伦敦转向剧团 Shunt 和布达佩斯祕密剧团 The Secret Company)

3、新型态的戏剧构作

探讨舞蹈的戏剧构作。这或许是新形态的戏剧构作中最蓬勃发展的一支--一个改变了我们今日思考戏剧构作方式的重要领域。

-舞蹈中戏剧构作思维的历史

-检视舞蹈戏剧顾问这一行的历史-从二世纪下半开始

-透过根特的比利时当代舞团 les ballets C de la B、伦敦的阿克朗汗舞团 Akram Khan Company、多伦多的藤原舞蹈创新工作室 Fujiwara Dance Inventions 这三个案例研究,展现了同样使用拉法洛薇琪系统的舞蹈戏剧顾问,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阶级所呈现的各种方法

结论:为本书画下句点。

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耿一伟归纳戏剧顾问和戏剧构作如下:

“戏剧顾问将评论功能纳入创作过程,协助作品与观众保持对话。戏剧构作是一种持续对话的过程,挖掘作品深度与各种关联性。”

“戏剧顾问是艺术总监、导演、剧作家与编舞家的好夥伴,是某种内建的戏剧评论。戏剧顾问在创作过程中,透过观察与对话,协助作品找到更多层面的意义连结,建立作品与观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如果戏剧顾问可被类比为编辑,戏剧构作则是编辑学,是描述戏剧顾问所从事的思考工作。戏剧构作没有固定的知识体系,而是针对创作者的特质,透过描述、分析与解读的分享过程,提供作品最佳呈现角度的意见,给予创作者参考。”

但是到底戏剧顾问能发挥什么功能,台湾剧场真的需要这样的欧陆经验吗?

邹欣宁在 《Dramaturge在台湾剧场之必要?》这篇文章当中这么提问:“除了扮演另一双不同于创作者的眼睛,在剧场这个讲求团队合作的环境中,他/她还必须担负何种任务?少了他/她,剧场和作品会有哪些致命的影响?在这个名词出现频率愈来愈高的当儿,我的疑问也愈来愈多.........台湾剧场真的需要戏剧顾问吗?如果是,我们能够直接移植这套起源于德国的概念和方法吗?”

同场加映:被东尼奖忽略的最佳演员——剧场的声音设计师

其实台北艺术大学的杨莉莉老师很早就开设“戏剧顾问”专题,2011 年邱坤良老师在北艺大学制公演《雾里的女人》邀请评论/剧作者林乃文担任戏剧顾问,2013 年黄建业老师在北艺大的学制《营造大师》也有邀请杨名芝担任戏剧顾问。不过学院之外,戏剧顾问一职其实在台湾剧场界并不普及,甚至是鲜为人知。

直到台北艺术节艺术总监耿一伟有意识的积极推动“戏剧顾问”的概念,特别是2015年邀请奥地利萨尔兹堡莫札特艺术大学戏剧学系教授克里斯托夫·莱普奇(Christoph Lepschy)在 2015 年台北艺术节带来“戏剧顾问的角色与工作”专题讲座,以及戏剧顾问工作坊,导师克里斯托夫·莱普奇不久后又应“西九文化区”之邀到香港主持工作坊、讲座,并举行闭门活动为六个香港艺团的未来创作计画提供意见,戏剧顾问才真的引起台湾剧场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流行于台港澳剧场人的讨论中,有更多的剧团开始采用戏剧顾问制度。关于港澳大陆对于戏剧顾问的讨论和工作经验,可以先看一下《传说中的“戏剧顾问”》 踱 迢这篇文章的梳理。

推荐阅读:让心事成为故事!水面剧场创办人张嘉容:快乐是可以练习的

在台湾的当代剧场,现况是因为资源有限,极大多数的创作者自己都是校长兼撞钟,创作之外,身兼团长、制作人、募款人、行销、宣传、公关...等等,没有一件能够置身事外。如果能够有一个既懂创作又懂理论的专业人士去陪伴他,针对创作议题做多方思考,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如果现实环境当中没有这样的条件,那应该怎么办呢?

在那次的研讨会上,Lepschy 强调,虽然他自己本身就是戏剧顾问专业,他也非常喜欢他的专业,不过他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当戏剧顾问。一个创作者如果希望有一个对话的对象,他的舞台设计、表演者、音乐家、视觉艺术家、舞者等等,只要是可以刺激他,跟他形成对话选材的,都是很好的戏剧顾问人选。所有人都可以当戏剧顾问。

不过,戏剧顾问如何透过戏剧构作,让创作、团队、剧院间产生动态的对话关系?我们可能还是得好好念过《戏剧顾问:连结理论与创作的实作手册》这本书,看看欧美剧场的实践经验:“本书以 50 个欧美各个领域范畴的实际案例,探讨现代剧场中:文本、制作、翻译、舞蹈、策展、集体创作等,高度沟通与多面相的新形态工作模式。本书结合理论、历史与大量实例,让读者理解戏剧顾问在不同国家与工作关系的多元发展,掌握戏剧构作的运作技巧,展现戏剧顾问在奠立戏剧产业的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再来反思可以如何运作在台湾剧场的实际工作中。

进一步的,未来就读文学、戏剧科系的博硕士毕业生,有没有可能从事这样的工作?戏剧顾问是否会是华人剧场的新兴行业呢?我们可以先从这本书来打开不一样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