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作者 Sabina 的 MBA 人物专访单元,与你分享精彩的 MBA 故事案例。带你认识 Ellie,从 MBA 选校到外国求职,她都不吝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到国外念 MBA 之后学到的三个价值,让她敞开心胸,不再一个人单打独斗,学到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一件美好无比的事。

从高中就认识 Ellie 了,她是一个活力十足的学妹,也是我听过极少数录取 Wharton 但选择 Ross 的奇葩,她高三去美国念书,Ross MBA 毕业后也在美国的 Booz & Company 管理顾问公司当顾问,据说是全办公室唯一土生土长的亚洲人,却还能得到很快的升迁,一直热中参与学校事务的她,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就读 MBA 的心得,以及对申请者的建议。

Ross MBA Ellie Interview

Sabina:

妳觉得 Ross 的价值是什么?这价值可能是课程也可能是想法的改变,妳觉得呢?

Ellie:

我大学就到美国念商管,所以在去美国念 MBA 前我就知道,这学位对我的价值不会是实现对美国的憧憬,也不会是在商业课程里。念了 Ross 之后,我深刻觉得它带给我三个很大的价值:

第一个是 community。

从小到大我遇到问题都习惯自己解决,很少会去找别人帮忙。举例来说,我在学生时期翘课之后,如果作业写不出来或问题答不出来,我都倾向自己想办法,我知道我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自己解决,但是很难改变自己。

到了 Ross 以后,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改变了我一直以来的习惯,甚至觉得有时接受别人的帮助是很美好的事情,现在我自己创业,更是应证到请求协助并不是坏事,而 Ross community 绝对是对我在这方面最大的影响。

第二个是看商业的视角。

Ross 有一堂课叫 Business in Asia,这门课是把政治和商业的概念合在一起讨论,会把政治的状况加入商业环境中。例如教授上课会说,新加坡的政治结构其实就是一个家族企业的概念,因为哪个立委可能就是总理的某位亲戚; 中国的房地产一直涨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法规,让人民有钱却没地方投资,所以不知不觉的投资客就集中到房地产这块,房价于是水涨船高。

这些探讨让我对商业世界有了不同的想像,过去虽然知道政商脱不了关系,却是到这堂课之后才从实务上更具体地瞭解到这个概念,也让我从此在看政治新闻时不是只用政治的角度去想这个新闻事件,而是思考它在商业上的意义。

第三个是发现自我的过程。

我在念 MBA 之前的管理经验和方式,通常是和属下做朋友、建立好关系。这其实很花时间,效果又不一定立竿见影;因为彼此太像朋友,所以如果下属交出来的东西不符合期待,我需要比其他主管花更多时间去导正到我要的品质,但是相对的我可以比其他主管更真实地了解属下的需求。

而为了了解不同的管理方式,我在 MBA 时透过各式各样的专案、社团等机会,实验不一样的管理方法,透过这个方式慢慢发展出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这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到现在也还在进行中,但是 Ross MBA 给了我很好的起点。

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我相信 MBA 的确有它的价值。只要不是为了 MBA 这个镀金的光环,而是真的想清楚为什么要念,了解 MBA 能帮助你、能对你往后的人生带来什么变化,那么念 MBA 就有意义!而就算是念了 MBA,还是一直要督促自己成长,不要一直抱着 MBA 的框架不放,毕竟商业环境一直在变,我们的脚步也要跟上。

Sabina:

大家都说 Ross 的学生非常“collaborative”,妳有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气氛吗?

Ellie:

我举我当时找工作的例子好了。找实习的时候,公司会邀请已经被他们录取的人去参加办在某间酒吧的 happy hour,而我当时因为还在这间公司的候补名单里,所以是没有收到邀请的。

可是当时我身边有被录取的人,比我还积极地想拉我去一起参加,我怕引起反感,没有很想去的时候,他们还帮我安排好了情节,要我假装很碰巧地跟他们遇到(笑)!这就是 Ross 的校风,就算是有一些竞争的关系,大家都很真心地互相帮忙,彼此相处很融洽。

而这样的学校风格很适合我,我自己是不喜欢热脸贴冷屁股的人,所以 Ross 的氛围让我觉得很舒服,就算是总经理阶级的校友都愿意回馈分享给学弟妹,而且在他们拿名片出来之前,你甚至感受不到任何压力,相处地非常愉快!这是我到现在毕业四年了还能持续感受到 Ross MBA 带给我的价值。

我觉得与其说 Ross 很 collaborative,不如说我们愿意对团体贡献,心中有利他主义。像我现在会帮学校面试我们学校的申请者,有些申请者会在拿到学校给的录取通知后就消声匿迹,我蛮不乐意看到这样的状况,因为这代表他不是真正相信 Ross 所代表的  collaborative culture。

我真心希望来到 Ross 的人是愿意回馈、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所以每次我在面试人,都会放很高的比重在这件事情上。

Sabina:

刚刚提到妳有在帮学校面试申请者,可以讲一下你心目中,怎么样的人可以录取 Ross 吗??

Ellie:

我不期待申请者对我问的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毕竟他们还没念过 MBA,当然不能用我的最佳标准套用在他们身上,如果他们什么都知道,我甚至会去思考他们为什么还要花两年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这个学位。

所以我在乎申请者具备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性,如果在跟我面试的过程中,申请者无法把自己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无法让我清楚知道他要表达的意思,那我会担心未来他进到 MBA,面对课程、生活、找工作时要怎么处理这些课题,说真的这不太可能是拿到面试后花点时间就准备好的,这是多年来累积的思考和逻辑能力。

推荐你看:好的文案跟企划怎么来?练习“拆解”及“四象限思考”

Sabina:

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想申请 MBA 的学弟妹?跟我们分享一下妳当时的选校策略。

Ellie:

想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你一定要先多了解自己,我当时在选校的时候有三个条件。

第一个是 MBA 两年中能够得到的经验。

很多学生在选校时都只看学校的表面,例如课程、生活和地理位置,这些因素当然很重要,但你待在学校毕竟只有两年,所以你要想得比较深,要去思考这两年会培养你成为怎么样的人?每间学校的文化不同,给你的影响当然也不一样。每个 MBA 毕业生大概在这两年后都觉得脱胎换骨,但是这个全新的你是不是你想要变成的人,是我建议每个人要非常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个是毕业之后的工作。

我一直知道自己想走管顾业,所以我会去找管顾公司的网站,查出每间公司会去哪个商学院征才,所以建议想跟我一样留在美国管顾业的人,在选校时可以上公司网站做做功课。(延伸阅读:什么是管理顾问?)

第三个是 MBA community 带来的长期帮助。

一般人比较看重毕业后的工作,但走过一遭 MBA 以后,我深深觉得后面的长期抗战更为重要,而你的 MBA 能不能够在你毕业后持续带来价值,就得看它的 community了。Community 我又分成了三个面向,分别是校友人数、校友素质以及校友的黏度。我觉得校友黏度是很重要的事情,举个例子,如果学校一届有两百人,这两百人都互相认识,感情也都不错会一起聚会、办活动; 相比之下,学校有五百人,但其中四百人你都不认识,彼此互动很少,你会喜欢哪间学校?所以我将校友黏度当成是有效的校友数,这是在我毕业后都还很受用的“community”念。

Sabina:

我知道妳当时一直都想进入管顾业,Ross 在这方面给妳什么帮助?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对管顾业有兴趣的学弟妹?

Ellie:

我一直都想从事管顾业,而 MBA 毕业后从事管顾业的人占了 Ross 很大的比例,所以 Ross 的 Consulting Club 很有组织,加入这个社团有很多帮助,像是会开很多课教我们如何做 case interview 或如何 network 等等。对管顾业有兴趣的人很多,但想进入这产业不是件容易的事,一定要有准备才能进得去,但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扎实的练习,又借助 Ross 在这方面的充沛资源,还是有机会可以达成。

当我在准备 case 的时候,身边有很多管道,包含 MBA 之前做过顾问而 MBA 毕业后也要申请管顾业的朋友等等,我们在准备 case、看履历表这方面都会互相帮忙,彼此都会给对方很多的建议跟想法。

我觉得还没念 MBA 前的自我探索很重要,如果想进管顾业那么从学期一开始就要朝这产业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很多人想进管顾业,但连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想进,这种人会在入学时花非常多时间在摸索,最后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至于在准备 case interview 的时候,每个人都该想清楚自己的学习习惯是什么。我是属于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思考的时候会有最佳学习效果的人,所以一开始练 case interview 时,我都是先自主练习,在不给自己时间压力的情况下,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架构,再回去对解答,如此反覆练习练到有了好的架构之后,才开始去找别人练习。这是我自己的方式,不一定适合每个人,但至少大家可以参考。

我看过很多人都是大量的在练 case,一直练却没有吸取每次的经验,真的要记住重点不在于量,量少则精才是要点!

Sabina:

想在美国找管顾业有没有什么策略?

Ellie:

当你应征一间管顾公司,你会被要求列出你对于工作地区的志愿。如果你想留在美国工作,那就所有志愿都填美国的分公司,因为如果你在当中填了一个中国分公司,刚好中国分公司在缺人,公司哪管你最优先的选择是在哪里,肯定马上把你安排到中国去,相对的如果想在亚洲工作,最好五个都填亚洲。

Sabina:

很多人想毕业后留在美国的管顾业工作,妳觉得台湾人想留在美国当顾问,要怎么做准备?”

Ellie:

管顾业其实完全不看你是哪国人,会被录取就是因为你很优秀,所以公司愿意帮你办工作签证,为了把你留在他们公司,签证这问题他们一定会去想办法。

再来是语言,很多人觉得自己讲英文有口音怎么办,好像很不专业?我用我之前待的顾问公司- Booz & Company 当例子。Booz 是很 diverse 的顾问公司,员工训练的时候,我们一桌有 10 个顾问在吃饭,10 个人里只有一个人是在美国出生的,其他有印度人、波兰人、巴西人等等,这些人也不少是讲着有一些口音的英文。

所以英文讲起来像不像美国人不重要,主要是别人必须觉得和你沟通没有障碍,因为公司必须确保你能够呈现出专业感,让客户觉得安心,尤其顾问的年纪基本上都会比客户年轻(我们的客户都是大企业的 CxO),所以专业感的呈现更是重要。

但我必须说,很遗憾台湾人有先天的弱势,假使有一个欧洲人和一个台湾人,两个人讲起英文都有口音,我们就是会输给欧洲人,这没办法,这世界就是有偏见存在,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只能更努力去争取。

还有一点很重要,social!

想进美国的顾问业,你必须要能跟美国人聊天、social,have a small talk!假使今天你跟客户或同事被困在机场时,你要能和对方聊天,所以你得是个有趣的人才行。要怎么变有趣呢?平常就多充实自己。美国人也许跟你聊说他周末会去冲浪玩扑克,万一你只能回说周末都在逛街睡觉,这不是完全搭不起来吗!台湾人和美国人不一样,他们从小就有很多课外活动可以去多方发展,所以台湾人要更努力充实自己,而且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才能和别人用英文聊台湾的东西,例如美食。

Sabina:

Booz 之后你选择创业,为什么会想创业?越来越多人 MBA 毕业后选择创业,有什么建议可以让他们参考吗?”

Ellie:

我一直有计画要创业,但一直没有明确的 business idea。

准备要离开顾问业的时候,我有考虑是要继续找工作或是马上创业,最后让我做出创业这决定的因素有两个。

第一个是当我在找其它工作时,还没投履历就已经在想预计做多久、多久后会离职,这样不对!代表我根本不想要这份工作。

第二个是我对台湾感情很深,同时又觉得如果我想评论台湾的好或不好,我必须让自己也对台湾有所贡献才够资格。以现实面来讲,如果要帮别人工作,留在美国当然是利多,钱多事少,所以一旦回来台湾,我就一定会投入创业,希望为台湾带来一些正面影响。

推荐你看:创业,就是有勇气创造不同!创业必备的五项心法

所以当时在考虑这两个因素后,我就决定回到台湾开始创业。

我觉得如果你已经有很明确的 business idea,也确定自己要创业,那就直接去创业吧!但如果你还不确定创业的路该怎么走,心里还存有太多疑惑跟想法,那么 MBA 是个好的选择,它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找出某几条创业路的可能性和发展性。

Sabina:

从前管顾业的训练对于妳现在在创业的过程,有带来什么帮助吗?

Ellie:

当顾问那段时期会被训练如何解构问题,这对我创业帮助很大,因为创业会遇到很多模糊的状况,都需要想办法去厘清和解决。

虽然 MBA 或是管顾业容易被抨击不适合创业,但我觉得没有哪种人一定不适合创业的这种道理。每个人都会因为过去的经验或是不同的背景,而在创业时面临不同挑战,就算是个连续创业家,也总是会遇到新的挑战需要自我突破。

以我自己来说,我的挑战是要让自己 think like a consultant but act like an entrepreneur. 用这样的思维让我过去的所有经验,都能够在接下来创业的路上为我带来价值。

Sabina想说:

看到 Ellie 一直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让我想到很多想要申请 MBA 的人,常常会以 MBA 为目标,但是就像我一直强调的,MBA 申请者应该以“你 10 年后想看到什么样的自己”为目标,一步一步成长、学习,MBA 只是其中一个能让你达到目标的途径,如果以这样的心态申请学校,我相信写 essay、准备面试,都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