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婚姻本质的讨论,是谁绑架了谁的价值观?让我们听听导演谢淑靖讨论她的婚姻与家庭,愿无论同性异性恋,爱都能得到尊重。

身为一个有很多同志朋友的基督徒妈妈,在每次多元成家法案或同志大游行时节到来时,总是觉得相当冲突而矛盾。我不认同基督的教义吗?我认同,但是看见基督教以其教义否定同志,我就不认同。

如果同志是种原罪,是否应该上诉到生下这些同志的异性恋父母?如果基督教对“罪”如此坚持,是否也该把这样的高标回头要求基督徒跟异性恋家庭?在这个家庭功能缺乏的社会中,在讨论同性婚姻跟多元成家之前,是否应该讨论“婚姻”跟“家庭”的基本定义,我们要成为怎样的夫妻跟父母?

同志朋友努力了这么多年,为了爱情得到一个合法的位置,于情于理之外,更得到社会在法律上的承认。但是放眼已经得到这项权利的异性恋婚姻,有多少怨偶、不良家庭结构,离圣经里所说“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相去甚远。很多届适婚年龄的男女,在家庭跟社会的压力下,匆匆结婚,然后又跟着结婚后赶快生小孩的社会风气,前仆后继。该怎么当个好老公,好太太,书上没教,爸妈也不见得是最好的范本。

如何当个好爸爸、好妈妈又是好老公、好太太,更是一种慌乱的考验。更别提,员工的身分继续存在,增加家人后经济负担只会有增无减,当了妈妈后应该辞去工作,或是交给保母?其他家人?又该如何维持夫妻间的关系与平衡。这个在拍婚纱、度蜜月、选礼饼的时候,专门让人被泡泡围绕的幸福产业,绝对不会提醒这些。

同场加映:“剩女”的生存法则:经济不独立,可以吗?

其实很多事情都没有好好评估,恋爱、婚姻被这社会过度的抬举美化,好像是胜利人生的配备之一。但关于原生家庭、彼此对夫妻职分的期待、生完孩子后如何分工照顾、对经济、性事的看法,若在结婚前没有通盘考虑就步入婚姻,很可能婚姻里最幸福的一天,就是穿上婚纱的那天。

在经济挂帅的年代,我们花最多时间做的事,不是赚钱就是花钱。许多非经济性的事物,在人生的价值中非常重要,却常常被忽略,比如说养育小孩、家务、照顾长辈。而当男人在外赚钱,女人舍弃工作在家照顾老小时,男女在家中的地位就变得不平等了,好像会赚钱的就厉害过没有“产值”的那一方。而当男女都在外面工作,小孩托给长辈或是保母、外佣时,又衍伸另外的问题,孩子很小就会感受到自己是家中比较不重要的那个,因为开会、工作、出差永远排在陪小孩子之前。夫妻因为工作忙碌,缺乏沟通,也缺少对孩子内心的了解,不用说,长大后悲剧也不会少。

话再说回来,我们就是存在着“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所以时间到了该怎么做就怎么做,顺从却缺乏个别性。女性想要争取权利的同时,其实男性更要摆脱社会观感的束缚,如果说,一个男性想要为这个家庭的养育跟照顾负上更多的心力,与妻子共同分担家庭的重担。这时,公司可以让他上班时间这么自由吗?可以请这么长的育婴假吗?大家加班时他可以说要回家接小孩放学吗?推娃娃车走在路上,不会被人用狐疑的眼光质问:你都不用上班吗?你老婆在干嘛?

延伸阅读:妈妈不是家庭保姆!瑞典育儿学:父职母职都是好职业

如果说这社会过度压抑女性,其实也在过度抬高男性,把经济重担、光耀门楣的责任都放在男性的肩头,于是当男性想要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时,他不行,因为除了医生、律师、电子业外,都是不务正业。“妈,我就是想当演员啊!”可以想见爸妈已经想到他以后赚不到钱,无法结婚生子、养儿育女、延续后代就焦虑到快要死掉,怎么可能有心力去想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只要想到不知道怎么跟亲朋好友交代,就只能说出“我这是为你好啊!!”来中止话题。

除了职业的选择变得缺乏想像,对家庭的组成相对的也不可能有太多选项,看看周间男人推婴儿车或是夫妻两人一起推婴儿车的画面,肯定少过阿公阿嬷带小孩或是母亲独自一人一打一、一打二或一打三吧!像我跟先生都算是自由行业,我是剧场工作者,他是保险从业员,我跟先生两个人自己照顾孩子,带着孩子一起工作,家事我先生负责的比我还多,赚得虽然不多,在时间的使用上却有很大的自由。我先生甚至为了要扶助家事跟我的工作,甚至刻意降职,为求不用天天上午准时到公司开晨会。但说真的,这样的事在多少家庭里面可能发生?都是因为对男性女性的形象存在某种固化的想像。

而所谓一夫一妻的分工,主要的目的为了让家庭顺利运转,而非外在形式的男主外女主内,能不能像选志愿一样适才适性?延伸到同志婚姻上,在名词上计较谁是夫谁是妻,是否是一样的道理?

再来论为人父母的问题,虽然很多报导指出同志的性向是天生的,但又有多少是因为家庭功能的歪斜,造成同志对同性的认同超越异性。难道部份原因不是来自女同志某部分对父亲形象感到不信任,或是男同志对母亲形象感到畏惧,而造成伴侣选择的倾向不同于一般。

既然现今社会不全的状态如此的多,又怎能将同志选择同性作为伴侣这件事情,视为一个罪恶的起源而非结果呢?如果我们要讨论家庭,是否就从异性恋家庭本身的裂隙开始修补起,从累代未改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主外女主内/重男轻女/媳妇熬成婆这样的观念修正起,更重视每个人的原生特质,给予选择上真正的尊重跟自由。等这个社会在异性恋的世界里亲子、夫妻不互相压迫了,或许同志期待的婚姻也不远矣。

延伸阅读:性别观察:写在母亲节前夕,我能不能不做超级妈妈

结婚只是婚姻的起头,异性恋如此,同志也是如此,并非取得结婚权利便意味一路走向幸福的终点。婚姻用爱情牵起,在婚姻中夫妻如何分工、如何共处、如何高山低谷一起渡过,再在都考验智慧。而有更多由原生家庭父母所带下的影响,我们必须要学会明辨,在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能够成为孩子成长的温床而非歪斜的起点。

若论成为父母,同志夫妻要面对领养、人工生殖、代理孕母等,比一夫一妻循生物性生殖而产生下一代,更复杂的问题。而在取得社会法律性的同意前,已经取得自己与对方父母亲的同意了吗?虽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但家族之力绝对是婚姻中隐形而巨大的影响,甚至操纵得了避风港内的风浪,绝不能忽视。但想想异性恋婚姻都要承受社会、家族、个人这么多无形的压力了,更何况是同性婚姻,那沉重真是不可想像。

推荐阅读:【看见同志】Lana & Cindy:我遇上你,才开始我的人生

我无法不视某些基督徒近年来犯下的罪恶和某些异性恋父母所败坏的家庭,对这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直接将罪恶的箭射向同志。近年传出基督徒艺人犯下强制性交罪、新加坡知名牧师挪用公款判刑、韩国光州天主教聋哑学校的性侵案甚至拍成电影...

护家盟的诉求如同泛蓝跟泛绿斗争时,黄复兴党部对深蓝群众的呼喊,为了巩固以统一为核心信仰的人们,而对外举旗放箭。若教会希望人人归主,是否可以用友善一点的方式对未信者呼召,并自行督导好教友言行,监督神职人员权力是否滥用,而非对所谓异端未审先判的定罪,北风与太阳,岂不是不证自明的道理。

台湾的歧视太多,同志不必伤心,举凡老人、女人、小孩、身心障、精障、外佣、外劳、外配、单身、肥胖、街友、贫穷...我们人人都可以是歧视者,也是被歧视的一方。中华民国在国际上已经够没有生存空间了,真的不缺在这座狭小的岛上视自己为正义或优越的一方,然后互相打压,对着对方下指导棋。

善待自己的人生,宽容别人的选择,是多元并存的正常国家,人人都该有的基本素养。转型正义,始于消除歧见,终于人人平等,我们都还有很多哩路要走,何妨扶老携幼,不分男女,并肩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