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rator 是一个“经理人”、“看守者”,传统上,他是“文化保存机构”的看门人,专长在筛选什么作品该被保存,并且要解释这些作品与文化间的关系。在网路时代,他负责筛选、整理、揉合资讯,提供给他的读者们享用。

 

Curate 这个字很难解释,传统上大家用“策展”来翻译,但我觉得并没有抓住 Curate 在网路时代的精髓。当《Curation Nation》要在台湾出版时,我跟 McGraw-Hill 的人在电话上讨论了近半个小时,也没办法想出一个更好的字。所以今天索性不翻译,我们就直接叫它 Curate。(读为:Q-rate)

 

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你需要知道 Curate,而且还要学会 Curate。传统的行销,比较像是歌手发片。每当有一个新产品推出,你就规划一段打歌期,设计几个 Campaigns,然后不断的重覆你的几首主打歌,直到消费者记得你为止。一旦发片期一过,行销预算用完,你就销声匿迹,直到下次又有新产品为止。

 

但网路时代的行销,其实可以不一样。除了当发片歌手,你还可以当一个 DJ,就算没有新歌要发表,你还是可以每天点播其他歌手的歌给消费者听,和他们维持长长久久的关系。也就是说,你从经营一个产品、一个短期的活动,变成了经营一个通路、一个长期的品牌情感。

 

你或许会问,网路上的资讯已经这么多,大家自己都找得到,为什么还要我来整理?其实就是因为资讯已经爆炸,Curator 的价值才更显得重要,因为你可以帮人们节省阅读、消化的时间,更快的获得有用的资讯。除此之外,从行销的角度去看,作为一个 Curator 还有很多很多好处,Intigi 整理了一个不错的列表,以下则是揉入我自己想法的版本(没错,我也在做 Curator):

 

  1. 思想领袖 –在成为 Market Share Leader 之前,新创公司必须要先想办法当 Thought Leader,也就是在你的产业发言有重量的角色,而成为一个 Curator,就是最好的第一步。
     

  2. 聚集社群 – 当你成为这个产业最重要的资讯来源,背后的社群也会跟着来到,所以你会很容易可以连结到关键的人物。
     

  3. 品牌疲乏 — 如果你一天到晚都在讲自己家里的事情,很快的你的读者也会感到疲累,所以能够每天换换心情,是维持长久关系必要的方法。
     

  4. 原创迷思 — 很多人执着于“原创”,认为一定要用自家制作的内容。但尤其是新创团队,你的资源往往不会允许你这么做。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消费者,其实也不是很 care。
     

  5. 天天出现 — 当你开始持续 Curate,你也开始持续与消费者保持关系,让他们很难忘记你是谁。
     

  6. 产业互动 — Curate 等于是一支聚光灯,当你能够帮合作夥伴照亮他们的新东西,这也会为你赢得很多新机会。
     

  7. 取得回馈 — 如果从 Lean Startup 的角度看去,其实每一个 Curate 出来的内容,都是一个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你可以从听众们的反应,去学习他们的心态。

 

 

所以下次,不要在问我为什么要经营粉丝团、如何经营粉丝团,因为答案很简单,就是一个字 — Curate。

 

 

图片来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