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大稻埕吗?藉由作者塔吉锅的选剧《紫色大稻埕》让我们一窥日治时期的台湾缩影,那些历史课本上的名字,陈澄波、郭雪湖、李石礁、颜水龙、廖继春,突然都生灵活现了起来,台湾的艺术史其实并不输西方,只等着我们细细看见。


图片来源

国中时候,中西历史与地理比台湾史地还瞭解;五专时候,中国西方的美术史、艺术家瞭解得比台湾的还多,尤其是西方美术史不但有一整套完整系统,更有多项资源让人易于记忆,反而是对台湾本地的相关史地与艺术的瞭解浅薄。日前看到一出电视剧,名为“紫色大稻埕”,一部改编自谢里法的小说,述说着日治时期繁华的大稻埕。

这部戏剧主要以民主政治、绘画、戏剧与茶叶构筑,其中多数角色都是真实存在且赫赫有名。


南街殷赈 1930 郭雪湖(图片来源

“紫色大稻埕”讲述的年代,是台湾人因长期受到日本人的统治,心里总渴望某个部分可以优于日本人,而美术就成为当时的出口之一!

藉由来台的日本教师教学与鼓励,西洋绘画的进驻也造就了台湾美术的多元性,而台湾人获得帝展(帝国美术展览会)的肯定,则使台湾许多人纷纷投入美术世界,企图藉由美术来证明台湾人不亚于日本人,此外,贸易的盛行让台湾人的眼界迅速扩展,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台湾在动荡的年代中更显蓬勃,也孕育出许多优秀的台湾艺术家。

同场加映:越沉越香,新旧文化交织的大稻埕

透过这部戏不只看见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台湾人的矛盾,亦可看见那时候台湾人对美术的热爱与执着。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石川钦一郎、盐月桃甫与乡原古统都是来台发扬美术的日本人,许多台湾知名画家都是他们的学生。在日本与台湾的冲突年代,在美术的世界看见和平与文化发扬的美好!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剧中有许多日治时期的台湾画家,透过本剧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不但可以瞭解当时的环境,更可以明白这些画家当时的心境。

学生时代曾学习台湾美术史,里面角色自然觉得亲切,如陈澄波、郭雪湖、李石礁、颜水龙、廖继春...等等,心里不禁认为若当时学习台湾美术史时能先看过这部戏,或许课堂上就更加容易进入状况!但看完这部戏总会不自觉的感叹,明明就是在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却遥远的彷佛不存在。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在女人迷里一定要特别介绍这一位女性——陈进。

台湾第一位女画家,更是入选帝展的台湾女性,亦是“台展三少年”的其中一位(当时的台展只有三位台湾人入选,故当时被称为“台展三少年”。)陈进的画作温儒雅致,展现出台湾大家闺秀的风范,一种温雅坚毅的气质。

推荐阅读:凝观自己的女性艺术家 芙烈达·卡萝

或许是因为学科的关系,这次的介绍偏好于美术方面,但是《紫色大稻埕》除了美术,更体现了当时的生活,是一部相当用心的戏,大家都尽可能呈现那个年代的所有,像是语文,那个时代的台湾以日语及台语为主,反而会中文的人少(国民政府来台才开始以中文为主),虽然听得出来有些僵硬,但是用非母语演戏到让人感到佩服。

《紫色大稻埕》这部戏不只看到日治时期的台湾,更看见国民政府来台时候的冲突对立,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二二八事件,但是透过这部戏轻轻的带过,就已经可以体会那个年代的人所承受的压力!

推荐阅读:【苗博雅专文】转型正义,是为了避免下一个二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