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尼奖方才落幕,音乐剧《汉弥顿 Hamilton》拿下11项大奖,成为今年第七十届东尼奖舞台上的大赢家。听女人迷合作夥伴 OISTAT 细谈《汉弥顿 Hamilton》的精彩之处,嘻哈与革命本是同根生,藉着美国开国元老汉弥顿的身影,我们看见弱小因而强大的自己。

放眼2016最热门的音乐剧,莫过于《汉弥顿》(Hamilton),该剧以嘻哈(Hip Hop)诠释美国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弥顿(Alexander Hamilton)的一生,2015年甫开幕,立刻席卷各大剧评,观众捧着大把钞票也一票难求。

 
图片来源 The New York Times/Sara Krulwich 摄

《汉弥顿》先抱走2016葛莱美奖最佳音乐剧专辑大奖,又横扫2016年东尼奖,入围16项,一举夺下11项大奖,包括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剧剧本 、最佳音乐剧导演、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编曲、最佳编舞、最佳音乐剧男主角&男配角、最佳音乐剧女配角、最佳灯光设计、最佳服装设计。究竟《汉弥顿》魅力何在?

先说结论,笔者认为《汉弥顿》扣动人心之处,在于剧本、音乐与作词者 Lin-Manuel Miranda 成功捕捉嘻哈与革命精神的相似之处,唤醒埋藏人们心中的热血魂。汉弥顿出身低微,受到乡亲资助,到纽约闯出一番事业,成为美国开国元勋,在全球贫富差距急速扩大的今天,汉弥顿的生平更映照现代社会的不公不义。

同场加映:饶舌界的邓丽君!打破他的葛仲珊 Miss Ko

《汉弥顿》,有三点特殊之处,值得一书:

第一个层次:用嘻哈唱开国元勋的故事,生动捕捉嘻哈&革命精神
第二个层次:恢复嘻哈面目,让被主流剥削的嘻哈艺术重现本真颜色
第三个层次:剧院外即兴演出的 Ham4ham,把嘻哈还给街头

 
《汉弥顿》剧本、作曲&作词者Lin-Manuel Miranda
目前是炙手可热的百老汇创作人。图片来源

一条高速公路,催生风靡全球嘻哈文化

一提起嘻哈,很多人脑海浮现的是粗金项炼、性感裸女、宽大T恤,嘻哈怎么会和正经严肃的美国开国元勋汉弥顿连在一起?这要先从嘻哈的起源谈起。一如所有席卷世界的狂潮,嘻哈音乐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嘻哈其实跟一条高速公路有关。

由 Robert Moses 设计的南布朗克斯高速公路1973年启用,它是第一条建造于人口密集都会区之上的高速公路,被誉为工程奇迹,这条高速公路大大提升了运输效率,但是对于原本居住于南布朗克斯的居民们,却是恶梦的开始。

高速公路把该社区一切两半,地价一落千丈,街上的店铺因为车辆改走高速公路不停留而纷纷倒闭,加速了该区的衰败与贫穷化,高额的房贷与生活压力,让处于经济弱势的居民苦不堪言。很快地,有人发现与其苦撑咬牙缴着不合理的高额贷款,一把火烧了房子申请保险补助还比较划算。于是东一把火,西一把火,切断了很多人家的水电。

 
1980年代的南布朗克斯,人们聚在户外切磋音乐(图片来源:来源

想像酷热的夏天,公寓里懊热无比,年轻人干脆聚集在外头,一夥人即兴放音乐、唱歌,总比待在没水没电的屋子里好,来自牙买加的移民把雷鬼音乐技巧带进来,加上放克、灵魂乐,当音响没电卡住,会唱会说的人跳出来领节奏(B-boxing),慢慢地一种新型态的文化—嘻哈—诞生了。

嘻哈精神“敢现真我”

嘻哈的精神不是肤浅的“为反对而反对” ,嘻哈的四大元素:饶舌、DJ、街舞和涂鸦,核心在于“敢现真我”(self-expression),嘻哈来自街头,毋须昂贵乐器,身体和声音就是最佳发声工具,无论何时何地,用B-BOX或街舞,宣泄生活无所不在、令人窒息的压迫。

汉弥顿的一生超级嘻哈

美国开国元老汉弥顿是出身西印度群岛的一名私生子,因为岛上学校由不承认私生子的教会主持,汉弥顿被拒于学校门外。汉弥顿很有可能终生文盲庸碌一生。但是汉弥顿天资聪颖,才华颇高,一边打工一边自学,17岁时,全岛的人都知道汉弥顿的聪明才智,大夥捐钱送他去纽约King's College (现在的哥伦比亚大学)就读,以现代社会来比喻,就像一个没念过小学的7-11店员,整个县的人集资让他去念哈佛大学。 


以才华震惊乡里父老的亚历山大汉弥顿
(图片来源:来源

汉弥顿投入军中,而后结识华盛顿。他靠着一身才华和一支笔,成为起草美国宪法的代表之一,更成为美国首任财政部长。1804年,汉弥顿和副总统参选人 Burr 决斗,身受枪伤不治。

一个可能终生文盲的私生子,成为美国开国元勋,最终死于枪伤,汉弥顿的一生,只怕比众多混黑帮的嘻哈歌手都精彩,他的一生活脱脱就是底层人民挣脱命运的活教材。

嘻哈和宪法,展示书写的力量

诞生于街头的嘻哈是反压迫的发声工具。不难理解,为何诞生于1970年代的“嘻哈”,竟然可以无违和地唱开国元勋的故事。无论是抛头颅洒热血的建国革命,或是街头 b-boxing 反对拆迁,都是一人呼,众人诺,以自己的方式,喊出自己的声音。有什么比革命更嘻哈?

然而,90年代,大众媒体“发现”了嘻哈此一次文化,媒体撷取了最肤浅的符号:暴力、黑帮、裸体与性,让嘻哈风靡全球,也让嘻哈变得扁平,丧失原初精神。(注:笔者于2008-2011年居纽约时,听闻许许多多前辈大摇头“嘻哈已死,永远不再”)

汉弥顿文采动人掷地有声,用一支羽毛笔写下释宪篇章,奠定开国基础。整整两百年后,一条高速高路催生了嘻哈。在影像当道的年代,Lin-Manuel Miranda展示书写的力量,以嘻哈捕捉革命精神,催生全球“汉弥顿”风潮,遥遥和 Alexander Hamilton 的一生唱和致敬。

同场加映:《同一种世界》竞选影片消失的女性脸孔:政客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嘻哈女人味”吗?

 
Lin-Manuel Miranda(右)饰演汉弥顿
(图片来源:来源

嘻哈与宪草,证明书写的力量大于枪炮

Lin-Manuel Miranda 和汉弥顿,一个透过嘻哈,一个透过释宪文件,让世人知道,书写的力量不输枪炮,文字书写,可以改变世界。甚至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不仅仅是嘻哈让人们认识汉弥顿,是汉弥顿所代表的革命精神,让人们重新认识被主流切割剥削的嘻哈,那个生猛有力,直指人心的力量,来自语言与书写的艺术力量。

只要听过 Lin-Manuel Miranda 表演,很难不被他的魅力吸引。2009年他曾在白宫演出,欧巴马夫妇也为之倾倒,预言了6年后《汉弥顿》的大成功。


Ham4Ham把嘻哈还给街头

才高八斗的 Lin-Manuel Miranda 不只把嘻哈结合音乐剧,更推出 Ham4ham,让嘻哈重现在百老汇街头。每天下午剧院外挤满了等着抽乐透的观众(注:纽约百老汇行之有年的“乐透”制度,保留第一排高价座位,每个人都有机会以极低票价抽中票劵)。其他剧院的乐透,都是行礼如仪的排队抽签。Lin-Manuel Miranda 偏偏不甘于此,他率领一众演员,现场即兴演出,嘻笑怒骂,唱尽分秒现实人生,人们争相走告,逝去多年的嘻哈街头形式又回来了!

排队的戏迷、路过的观众随时可以加入 Ham4ham,和演员们一起大乱斗。很多时候,下午场剧院的 Ham4ham 比正式舞台上的演出精彩,充满真实璀璨的火花。(注:后因 Ham4ham 太热门,严重阻碍交通,不得不停止街头演出,Ham4ham 改为数位播出)


革命精神永远不老,剧场魂热血不灭

《汉弥顿》歌词有一句“这个国会没有办法代表我们的心声,我的狗都表达得比较好”,闻者无不摇头苦笑,权贵高层只知利益,不管人们死活,政府腐败、官逼民反,听起来是否感到熟悉?

推荐阅读:永远站在鸡蛋的一端!25张震撼照片带你看香港的雨伞革命

两百年前美国开国元勋的故事,透过嘻哈加上音乐剧,准确的契合现代观众的心跳。渴望独立,渴望声音被听到,为了梦想,随时准备好放手一搏,这样的精神时时在人们心中涌动,不分国籍,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嘻哈,就有革命。

革命精神永远不老,剧场魂热血不灭,《汉弥顿》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