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时代下,除了社群,你还有什么跟朋友联系的管道?脸书好友越多,为什么你倍感空虚?纵使有三千个脸书朋友,真能听你倾吐心中块垒的又有几人呢?

本文作者:彭树君

以前想念一个朋友,我们给他打电话,现在想念一个朋友,我们追踪他的脸书。但还是有些朋友选择在云端之外,过着与脸书绝缘的生活,例如 Jonson。

Jonson 一周有三天在花莲教书,而我在报社的工作最早也要十点才能下班,两人的时间要能凑得上并不容易,仅管如此,我们还是每隔一阵子就相约见面,在深夜的小酒馆或居酒屋里,搭配蟹肉煎饼或干贝串烧,以彼此的近况做为下酒的材料,也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他最新的动态,毕竟他不用脸书。

在脸书统治全世界的今天,能安然做脸书王国的化外之民,颇有一种独钓寒江雪的孤冷,也像坚持自己用卷纸卷菸草一样,几乎可说是一种个人风格了吧。

Photo via Visualhunt

我自己加入脸书的时间也算晚的,若不是因为喜欢大卫芬奇的《社群网战》,所以才心生好奇,想研究看看脸书究竟是怎么回事,说不定现在也没有脸书帐号。因为我总觉得,脸书这种最初只是几个大学男生在男生宿舍里恶搞出来的发明,彷佛有着某种一不小心就可能失控的危险。脸书是一张效益弘大的公众布告栏,传递与交换讯息的速度既快又广,却也因此而容易招惹是非,更容易失去个人隐私,所以与它维持安全距离是必要的,私事不能说,心事也不能说,说了十之八九要后悔。

不能告诉脸书的私事与心事,只能告诉值得信赖的朋友了。

延伸阅读:朋友还是老的好?七个应该和老朋友联络的原因

但纵使有三千个脸书朋友,真能听你倾吐心中块垒的又有几人呢?

真正的感情,还是得在真实的生活中才能感受。就算与某个朋友在脸书上互动得再热络,中间还是隔着终端机的海洋,感觉其实并不那么精准。毕竟如果没有近距离地感受到他的气息、碰触到他的肢体、看得到他的表情,又怎能听得到他心里真正的声音?

所以,当我因想念某个朋友而去看他的脸书动态时,总不禁要思索,这些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还有哪些隐藏的讯息?他快乐吗?最近好吗?如果可以的话,还是约出来见见吧。

就像纸本书很难被电子书取代一样,见面这件事,还是很重要的,情感这种东西,也终究不是在电脑、手机或iPad的两端想像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气味、温度与拥抱,face to face 的表情、眼神与微笑,再先进的3C产品也无法制造。见面的当下,那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心境所交织而成的感觉与气氛,后来都会成为偶尔掠过心头的回忆,那样进入心里的画面,永远无法被任何电子产品所取代。

延伸阅读:脸书也操控了你的人生吗?社群软体是为了炫耀还是分享?

收集三千个脸书帐号,不如有一个可以一起谈心的朋友。所以,哪天约他见见面,一起去散散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