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沙”

在出发之前,仔细想想,葡萄牙对我而言,似乎就是如此了,还有之前经手过那一篇又一篇的欧债危机文章。

里斯本依山傍水的位置得天独厚,在十六世纪可是欧洲首屈一指的大港。历经政权更迭,转手于罗马人、摩尔人与十字军之间,都未影响到这个城镇的蓬勃生机。直到十八世纪中期的一场大地震,大半城镇全毁,既摧毁了港口机能,也间接让葡萄牙的国力一路走下坡。

身为一个首都,里斯本给我的印象是很朴素的,没有高楼大厦,玻璃帷幕,有的是砖砌的街道,褪色的墙拱,随处可见的耶稣像,和晒着日常衣物的阳台。登高一望,举目所及的砖红色屋顶,也仍是当年震后重建的样貌。


里斯本是个坐落于七座丘陵的城市,为了克服坡道,发展出不少独特的交通工具,一是哥德装饰风格的13公尺高电梯,另一个则是不时发出叮叮声,缓慢爬坡的电车。其实看着这些交通工具的移动速度,似乎也反映了在地的悠哉气氛。而牵着老伴的手,拾级而下,一路望向海港,则是里斯本人享受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城镇的另外一头,是以圣乔治教堂 (Castelo de Sao Jorge) 为制高点的 Alfama 区,这区的巷弄窄而蜿蜒,常常一个转弯,就是个小广场,或小庭院,hostel 的主厨 Antonio 每周都会带着住客一起进行 walking tour,散步到了中午,他领我们到一间无名的小餐馆,品尝地道的葡萄牙鳕鱼料理。身处海滨,又有适合风干腌渍的环境,葡萄牙衍伸出无数以鳕鱼为主的菜肴。听从 Antonio 推荐,我们一行人都点了鳕鱼伴炒马铃薯丝和蛋的薯丝马介休 (Bacalhau à Brás)。据说许多葡萄牙小孩不喜欢鳕鱼的腥味,妈妈为了让孩子营养均衡,特地把鱼剁碎,混入颜色相近的马铃薯丝,烹煮这道简单的家常菜。


搭车沿着河岸走,可以前往古迹林立的贝伦 (Belem) 区,这里是达伽马 (Vasco da Gama)、亨利王子等许多大航海家的扬帆启航之处。贝伦塔、跟庆祝发现印度所建的杰若尼莫 (Jerónimos) 修道院都座落于此,而这座修道院最为人所知的,不是华丽至极的大理石建物,而是其传教士在十八世纪所研发的葡式蛋塔。

旅馆隔壁的巧克力店、一号出口、街角的 antique 小店,我也开始建构属于我的里斯本地图。这个古典的首都,属于橘白为主的暖色调,有着温暖的冬阳,跟人。英文不一定通,但是从他们的微笑跟手势,可以发现他们很努力要跟你沟通。抵达里斯本的时间是清晨五点半,离开刚好是傍晚,连结起来彷佛是个漫长的一天,搭上车时,我发誓,夏天我一定会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