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再见,在也不见》在去年拿下金马开幕,许多人期待着电影里更多面貌的陈柏霖,同时,这部片也是《爸妈不在家》导演陈哲艺首次担任监制。女人迷专访陈柏霖与陈哲艺,一起看见他们在戏里挑起生命更多情绪。这次,你不遇见大仁哥,而是遇见如实的他们。

从张士豪、大仁哥到陈丰,我们认识的陈柏霖一直如大男孩温暖。这次他在《再见,在也不见》一人分饰三角,细腻演绎人性,像白昼穿破黑夜的沈稳,一举释出他性格有棱有角的特质。这些年,他不断用作品打破从前的自己,此后,我们不会再用大仁哥记得他。

女人迷邀请《再见,在也不见》监制陈哲艺与陈柏霖与我们谈再见,更想看看他们之间的化学效应。陈哲艺三年前执导兼编剧《爸妈不在家》大鸣大放,第二部片却放下导演身份,一肩扛起监制。陈柏霖首次尝试一部电影与三个导演合作,对两人来说,无疑都是挑战。这天,我知道两人一拍即合的原因,他们都敢于不同,敢于挑战;他们都是不急的人,最好的,值得等。

同场加映:【城市游牧影展片单】跟着心去流浪,从生活里逃逸的八部电影

最幸福的不是你有答案,而是你能怀有疑问

“我没有刻意要突破,而是希望做到最符合角色,演员也是说故事的人,我希望说好一个故事。”——陈柏霖

陈柏霖演员触角延伸的腹地不断成长,他说这部电影拍摄过程很让人深刻:“挫折跟好玩都是一起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换三个剧组。稍微熟悉角色了,就要马上抽离,最困难的是角色塑造,还会带有上段故事的情绪,角色与角色间常会错乱。要从很多细节区隔他们压抑的方式。”

三个导演、四个地区,跨文化的拍摄出自陈哲艺之手,他先下大命题,与导演共同创作,激发出好玩的成果:“这个作品对我来说,最深刻的是结交非常多朋友,我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拍东西的方法啦、看事情的角度啦。尤其这次是跨文化合作,在新加坡、中国、泰国、台湾,体会到不同地方拍片的文化与系统。这是最珍贵的。故事是三个篇章,在四个地方拍摄,它本身是集体创作与交流。会经历很多磨合、碰撞与沟通,这些都让我回味与难忘。”

电影的命题如何来?其实是先起了“共同创作”的念头,哲艺认为这是一个关乎“距离”的合作:“这次剧本是与三个导演的共同创作,它不是独立的三个短片,而是根据一个大命题‘距离(本片英文片名)’下去延伸。要让距离具体化是很难的,我下距离题目,也是因为这次想做的就是‘跨’,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一部电影,里头每个篇章的主角在距离中,都必须再见,去处理过去的一段感情。”

所以再见,都来自距离,很奇妙的事吧。哲艺说电影好玩的也是如此,真的下去做了,才会发现故事中还有故事。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最幸福的并不是你有答案,而是你能怀有疑问。

“整理完后,发现距离就是再见,不管是跟这段情还是这个人。真正告别前,都要再见一面,这个再见很有意思,也许是再见一面才能了了一件事,也或者告别才能继续走下去。”——陈哲艺

最难忘的不是告别,而是你来不及告别

电影谈的再见,回到他们的生命历程,也相对是沈重的功课。我请两位分享最难忘的再见。

柏霖说:“最难的是,没有机会再见,我想到的是我爷爷,当时我在韩国拍电影,那天我就觉得非常难过,我问我自己,我怎么会不在台湾?上次和他碰面大约是两周前,最难忘的不是告别,而是无法跟这个人告别。再选一次,我会很想要坐下来好好跟他聊天、抽根烟,但是都没有机会了。”

推荐阅读:你欠了自己人生几次【道别】?

“最难忘的不是告别,而是你来不及告别。”——陈柏霖

“我真的好想,跟他说一次话。我很尊敬我的爷爷,从他身上学很多事情。与其说告别,倒不如说好好聊一次天。”整场访问里,陈柏霖说话不疾不徐的,每个字,都像成熟酿过很久才滴出来的。可是他这么说着爷爷时,脸上露出了很稚气的悦色,也许就是那个非常想念爷爷的小男孩,从心底深处发出来的声音。

哲艺谈起永远不能忘记的再见,是三年前来自于他真实故事的《爸妈不在家》:“那是我第一次要面对离别,长大后我回头面对自己的故事,是因为我不明白为什么当时的我会对非亲人有这样的情感。”原来,爱是真的能升华的,这也是他开始《再见,在也不见》的原因。

当时的哲艺,不能理解这样深度的情感,他说:“我小时候 12 岁的告别,让我很难忘。这也是我写了《爸妈不在家》的原因,我第一次需要面对离别这件事,是我家菲佣要离开了,她在我家八年,我跟两个弟弟与她很亲密,她要回菲律宾时,我们哭得好惨。她要走时,我们一直抓着她的衣角,很痛的。”

说再见,是很痛的,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好好送走了生命中的一个好人。

破关是一次次挑战魔王,修行是一层层超越自己

我请柏霖谈谈角色的突破,他说自己没有突破什么,突破是一个很大的动作,这部电影的角色不是这样往外渲染的,而是往内心收敛的:“对我而言三段故事的角色都是他们过去有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藏有很多秘密的人,在表演上的突破反而不是有多夸张的表现,而是要把很大的秘密与背后情感压抑下来,并请让观众感受情绪。我自己在表演时思考到一件事,放很大的表演其实不难,如何压下很大的悲伤,反而是课题。”

表演对陈柏霖来说不是破关,而是修行。破关是一次次挑战魔王,修行是一层层超越自己。

电影里讨论生命里至关重要的三种情感——亲情、爱情、友情。柏霖在角色里重新思考了一遍,好像又学了一课:“现实中很容易忽略关注这些情感,觉得它们是理所当然的存在。这部电影给我的反思是,再见是什么。我们会得到更多问题,而非答案。我自己在消化完整个剧本与拍完后,我就问自己,如果真的经历这些事,我会面对还是逃避,三个故事都是选择与面对。你可以不去面对过去,你也能选择勇敢或好奇一点,去面对自己心里的问号。在这些角色上,看回自己的生命状态。”

同场加映:给人生一点喘息的空间:活回自己想要的样子

去面对心里的问号,像走进一个又一个黑洞,这也是角色摸索的状态,要不怕迷失、不担心肮脏、不害怕真实。

我爱你,所以愿意对你诚实

哲艺说这三种情,一直让他觉得很玄妙:“这三种情感对我来说很难划分出来,就好像我看电影里的三个故事,亲情里有爱情介入,友情有爱情的介入,亲情中有友情。而这些感情,最好最终,都会迈向亲情,其实我们在关系里,常常最伤人的话,都是对最亲的人说出来,它就是爱附加的东西。就是因为你爱他们,所以你敢对他们残忍与诚实。”

柏霖很懂哲艺的牡羊座性格,自己的上升也是牡羊:“其实我也是,可以跟我吵架的,都是可以在一起的,如果真的不在乎,还吵什么呢?不吵就表示我连说都懒得说。”

哲艺同意吵架是他们沟通很重要的方式:“就像有些朋友,吵完你还是知道,他会是朋友。撕破脸后,还不会离开你那个人,你才会跟他吵。”

柏霖认为这三种爱从来不能切割清楚:“我一直觉得友情爱情的最大化,都会变成亲情。每一种情感都是有爱的,我自己也不是小朋友了,身边很多朋友我都真的很爱他们,跟家人没什么两样,爱情对我来说,我也都会希望最后能是亲情,情感都是你投射的 level 有多少,每一种感情都夹杂另一种关系,所以它们对我来说是不能切割的。”

别害怕情绪与吵架,那些都是爱的附加,面对爱最真实的样子,比心动更值得珍惜。

怦然,就是因为少才珍贵

两位看起来,好像都不是太浪漫的人,果然牡羊式的爱务实,我问他们,如果爱最后都要变成亲情,那么还能不能记得相爱里的小事?

柏霖不害怕怦然消逝:“怦然不是24小时每分每秒都存在,它会在某一个瞬间出现。你不能去设定,也不能去期待,你只能等待。譬如跟女朋友,也不会随时怦然,它不会每分每秒出现,如果一直出现,也就不是怦然了。”

“怦然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它需要酝酿。不可能十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陈柏霖

陈哲艺对此颇有微词,他想了一下,摸摸下巴说:“可是,我每天在家起床,我都会看看身边的人,问自己要不要继续跟她活到死去?然后我都会肯定的说,是。”

空间内像是瞬间撒下小花。柏霖说是啊,你这是柴米油盐的幸福。

“当然不是每天都怦然,我们还是会吵架,但是你会觉得,这个人可以一起生活很久很久。”——陈哲艺

好好的,向生命中每个人说再见

如果人生总要再见,就要珍惜那些少少的怦然,就要把爱都精萃成日常。最后那些美好的回忆会收纳近一只记忆的抽屉,就算人生最终孤独也能行走下去。

如果,有一句话可以分享给女人迷的读者,祝福他们人生里的“再见”,陈柏霖左思右想很久说:“永远不要不欢而散。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再见,都会留在你心里很久很久,不是后悔遗憾,而是离开的时候,不要有恨。因为最后要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与自己的关系。”

同场加映:快乐是成长!心灵导师赖佩霞:“你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才可能找到力量”

哲艺回应:“我大概也是有这样的想法,我很容易走的很绝。走得太绝,是没留后路给自己。你要面对自己没有好好结束关系这件事,哪怕只是工作关系。”

“很多时候,要留给自己一些余地。”——陈哲艺

再见,最后课题都是回到自己身上。你的心是不是还牵挂,你能不能安心让他走,你有没有无愧的挥手。我们无权选择相遇如何开始,但是我们可以决定生命如何好好告别。

再见是不舍,如哲艺12岁望着亲密的人离去的泪水;再见是满怀珍重,如柏霖只想再与爷爷抽一根漫长的烟。再见是,尽管不想,尽管还痛,都要亲自送走深深爱过的人。

访问结束,说了再见后,写着这篇文章时,我还能想起12岁男孩闪着热腾腾泪光的眼眸,以及那个和爷爷坐在长椅上面朝夕阳余温的背影。

如果人有温度,哲艺热烈炙阳,他明朗,直接,对爱丝毫不退却。柏霖温得像不烫口的好茶,要慢慢感受,慢慢回甘。


5/28 大女子一日套票,让生命回到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