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份恋爱、下一个情人,一定要更好吗?我们对伴侣的想像,是紧紧相依、是白头偕老,可是多数关系,难以走到那样神仙眷侣的地步。或许,爱情真的没那么伟大爱情里,未必要存在对的人

如果我们在 Google 搜寻上输入“对的人”,我们会得到许多有趣的讨论主题,包括“错的时间与对的人”、“爱上对的人有多难?”、“如何知道你是对的人?”、“如何知道他是对的人?”、“当你自己“对”了,才会有“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等。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对的人事时地物的排列组合,而这些排列组合都显示出一件事情,那就是恋爱就是在寻找那个对的人事时地物。要描写这样的“对”,最好的仍然莫过于张爱玲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

不过既然有“对”,那就代表有“错”,既然在寻觅对的人、对的时间,那就代表有错的人、错的时间,如果说对的关系指的是接下来对于关系的想望,那错的关系是什么呢?或许就是那些我们亟待遗忘的前男友们、前女友们,那些让现任伴侣崩溃的人们,那些让我们试误决定再也不要跟XX样子的人交往的人们,甚至,那些让我们“更好”的人们。

爱情,超级不划算的投资

在时间又再度经历了三二三后,我的脸书上浮现出许多关于 318 学运时,323、324 行政院事件当天的各类文章,或许是经历的两年的沈淀,英雄与凡人、有上过新闻没上过新闻的,都纷纷开始写出一篇又一篇充满感激、感动与感情的文章,当然以我充满同温层的脸书,当天也面临了这类情感洗版,感谢师长的、父母的、夥伴的、前辈的、伴侣等文章纷纷出炉,而我则看着一则贴文发呆,因为发文者确实在当天受到极大的委屈,而我们当时也真的很替当事人抱不平而生气了好久,可我发现他没有感谢也没有提到他当时的伴侣。

这则动态让我被激起兴趣后跑去看大家的回顾文,会提到伴侣的多半是现在还是当时那个人的,在这两年间有更替的,多半也就不提起了。这不是言论检查,我能够理解这些人不感激当时伴侣的原因,可能害怕影响现在的关系,可能在这两年间两人的相处并不是太好,可能经历了一次史上最糟糕的分手,这些原因可能都跟学运当下无关,但这些原因最后会让一个人回忆起一次政治行动时,选择性的忽略另一个人的支持。

我在写完论文的时候,跟身边的长辈以及一些朋友开启了“到底谢辞要不要感谢男朋友”辩论,谢辞不要写现任男女朋友也算是批踢踢研究生版、硕士版中前辈常给的建议,其理由不外乎是如果分手的以后看会很尴尬、万一未来的伴侣看到了会不爽之类的,我最后还是写了,因为确实我写论文时给我当时的伴侣给了我很大的支持,我认为这是事实,并不会因为日后的发展而有所改变。

同场加映:在一起十八年后的分手:承诺不是婚姻给的!谢谢你,不娶我

可是我觉得这个论点非常有趣,就是论文谢辞最常谢的对象包括有教授、父母、同研究室的夥伴等,我们从来都不担心这些关系会改变,或是这些关系改变了未来我们看到这份谢辞会觉得尴尬,但其实我们跟教授、父母亲人、同研究室或同 Meeting group 的夥伴,关系也可能随时改变。

例如你现在感谢你的指导教授、口委甚至还加上几句崇拜的话,结果这位教授最后从自由主义者变成打学生的被告,你在这二十年间可能跟父母、兄弟姊妹形同陌路、原本在学术路上相伴的夥伴可能走向跟你完全相反的路或是加入奇妙的宗教直销组织,这些事情发生的机率跟分手其实差不多,可我们不会看到有人建议你谢辞不要写这些人,也没有人会觉得当你跟这些人的关系改变时,你再看到那段话会觉得尴尬或心痛,也没有人会觉得当你的新朋友、夥伴或师长看到你以前的关系时会吃醋、不爽会影响这段新的关系。

没有一种关系跟恋爱一样,在关系结束的瞬间,就可以理所当然的把彼此的付出归零。而在下一段关系开端时,这样的清空还可以成为“成熟”或“重新开始”的象征。

即使是被家暴的小孩,也不乏有人要他感谢父母生养他的恩情。为什么我们总对于清空上一段亲密关系这件事情,这么习以为常或认为是“应该”?

伴侣之间的爱如此特殊,这个社会总是把爱情看的无比“重大”,我们假想年轻人在求学阶段如果谈恋爱就会因此而造成学业上的退步(这背后的想像不就是把谈恋爱视为是一个比“求学”或任何享受还要来的令人沈醉的一种赞叹吗?至少我们不会认为在求学时热爱美食会造成学业上的退步。)

无论是在流行音乐、小说文学、戏剧...爱情总是最大宗也最主流的主题,名人的恋爱与婚姻总能成为新闻关注的头条。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不仅常被预期是人生的必然,更常会被视为是成长的里程碑。

所谓的伴侣伴侣,这个社会也预期人到了一定年纪过后,身边的伴侣应该是最大的情感依靠跟支持,可是这么深刻而强烈的付出却又在关系断裂的瞬间消失。这么看来谈恋爱真的是非常不划算的投资,这也就不难怪恋爱中的人总是在斤斤计较结局、计较双方的付出,因为这个付出实在太容易化整为零,太容易消散,却又这么的重大,这么“必须”。

为什么?或许就来自于我们对于真爱必然只有一个的想像,当你进入下一段关系时,上一段关系必然要成为“错的人”或“假的爱”。只有伴侣间的爱,我们会有这么严峻的要求,例如我们不会认为一个母亲有三个小孩,她的“爱”就会削弱(社会大众反而会指责若因此而削弱母爱的母亲);同样的,我们也不会认为当你交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你与旧朋友的关系就是假的友谊或不是“真的”或不是“对的”,对于爱情我们总有一种假想的线性史观,总有一天会离真爱无限逼近,相信那个最适合你的人还在来的路上,相信当前爱情的总总困难,是为了“对的人”出现。


图说:而“对的人”一说也确实常常是坊间两性作家的主流之一。

为什么下一个一定要更好?

我并不完全否定对于真爱的追求,或对于一双人一生一世的渴望。

写到这个,我自然也不是想用一个什么感谢你的前任们这种疗愈系的结尾。而是我相信,这样对于爱的想像,造成了许多恋爱的困难,也造成了许多人在亲密关系上的困境。无论你到底心里是不是感激你的前任们或你恨他入骨都不重要,而是爱情不应该这么困难(同时当不是这么困难的时候,或许也就不再变得这么重要),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爱情:

从重新思考自己的恋爱史开始,不是线性的,不会越来越好,接下来遇到的人大概也不会越来越适合自己,这看起来是悲观的,但你会发现,其实这样的想像是一种解脱。因为你也不再需要逼着自己“成长”,逼着自己“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周董与昆凌的童话想像:我们何必向往梦幻婚礼?

我的硕论是在做台湾异性恋年轻男女的恋爱经验,而我在访谈的时候,常常遇到受访者问我:“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平等的恋爱?”当然,他们所要的平等未必是性别平等,多数时候只是两个人之间,地位的平等,付出的对等,可是,由此便可以看出有不少人都希望自己谈的是一场平等的恋爱,只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谈?

我们从批踢踢、D-Card 盛行的“母猪教”到之前人人追打的“萧博骏”,我们其实看到的不只是这群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对于女性的区分与厌恶,更重要的是,看到他们如何计较于关系中的“付出”,而因为这个计较而衍生出对于部分女性、对于“性别平等”这个概念的敌意。

推荐阅读:“工具人”超商广告为何让你生气?每个人心里,都可能住着一个萧博骏

在重大政治事件中没有感激前任伴侣、在论文中不好意思感谢现在的伴侣其实都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也没有什么需要批判的地方,只是这让我们看到了恋爱如何的重要又如何的不重要,而在这些重要与不重要之中,总有一些人不停地在受伤,与伤口同时恶化的是这群人与异性的关系,这群人与性别平等的关系。

也因此,在往后的女人迷专栏中,我希望能够在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好”与如何寻找到“对的人”之外,寻找另外一条恋爱的出路,这条出路并不是让你找到伴侣的攻略、不是享受完美关系的教战手册、更不是某种了不起的恋爱指南,而是想跟读者谈谈到底恋爱是什么,影响我们谈恋爱的那些东西又是什么?

转过头来,让我们一起跟这个社会,要回我们“自由的”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