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习惯在街头或百货公司里随手接下试用包吗?你习惯塑胶瓶的质感和上头满满的化学元素吗?台湾的在地品牌米肤突破了对保养品的想像,从内容物到包装瓶,坚持里外如一。使用来自台东的米糠,打造敏感肌也会爱上的无压保养品。

对于稻米,你脑海中的想像是什么?

是农人低低弯着腰,锄禾日当午的辛勤成果;是儿时放学后热腾腾的期待,缕缕白烟蒸腾着粒粒晶莹剔透。稻米,是默默给予营养并拉拔我们长大的母亲,更曾是成就台湾经济奇迹起飞的宝贵作物。然而现代饮食越趋多元,粮食自给率越来越低,米饭渐渐自台湾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退下。

习惯精致饮食的我们,已经多久没有仔细品尝白米最简单的滋味?又有多久,不曾在田野间,凝望那一片迎风摇曳的稻浪?

同场加映:下乡务农、美食手做,一场回归简单的食物革命

“我们期待打造一个回归自然的品牌!”三个七年级生,带着用心打造的在地米保养品牌“米肤”勇闯美容保养领域。没有庞大的资金支撑,只凭满腔想要把事情做好的热血与决心,他们希望唤起人们对大地的情感,除了用心感受每一粒米的珍贵及独一无二之外,也能回归更天然的生活型态。


图/米肤提供

七年级生打造台湾在地品牌,为万吨废弃米糠注入新生命

米肤的创办人之一黄麒芳,有一套自己的自然哲学。由于长期受敏感肌困扰,吃的用的都必须小心谨慎,看过很多文献和医生之后,她惊觉不管是饮食或是保养,其实都是过度文明和精致加工的物质,都不是身体所需要的。

“慢慢地回归到吃米食的生活,如同我们的品牌提倡回归自然一样。”

而一直以来都会自制保养品的麒芳,发现越来越多人因为外在毒素累积而体质改变,便决定开始打造品牌,推广这个理念。回顾产品研发过程,麒芳说自己从第一道选料开始就是亲力亲为,光是化妆水的打样阶段,来来回回测试好多次,相当慎重,“而且每次打样都让最敏感的皮肤试验过,就是我自己啦!”

与你分享:创业最重要的不是迎向成功,而是面对失败

身为超级敏感肌的她也提及,其实过敏原有很多种,无法保证每个人对过敏的反应一样,所以只能从原料基本做起,尽量挑选植物性的、一些在学术研究上没有引发过敏的原料来使用。

而米肤最引以为傲的明星素材,就是来自台东池上的有机“米糠”。 

延伸阅读:7 种台湾东部你没想过的美好,香港女孩看到了

米糠,是糙米褪下的糠层。外型虽不起眼,却是整颗稻米里营养成分最高的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古时候的女性就已经知道将米糠磨碎放入布袋擦拭肌肤,以米糠作为原料的保养品在日本更盛行已久。

“台湾是稻米王国,却还没有一个在地品牌愿意去凸显米糠的好。”台湾一年有 40 万吨的米糠在从糙米加工成为白米的过程中所抛弃掉;然而,废弃不代表不重要。米肤为米糠注入新生命,也为大地注入源源不绝的生命循环。

拒绝试用品等一次性耗材,努力追求回购率百分百的米糠保养品

世哲和麒芳第一个品牌“一片绿叶”创立初期,没有多余资金投入行销,只能勤跑市集打知名度,站在第一线介绍自己的产品。大品牌可以标榜一天卖几百万支商品,麒芳追求的则是回购率,“我们就透过细水长流啦!”把所有成本投入在保养品本身,并发挥最大效用是他们的坚持。麒芳说,每支产品自己都从零开始参与,一点一滴努力付出的心血,曾有客人问她最喜欢自己的哪个产品,她想了很久无法回答。

客人嘲笑她没有使用自家产品,麒芳说:“才不是呢!每支产品都是我亲手打造的,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我无法从孩子中比出优劣啊!”

后来那位客人买下所有的产品,并持续的爱用着一片绿叶。

“我们最开心的是产品的回购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跑市集的过程,得到广大回响,甚至有观光客到台湾买了产品后,回国仍想尽办法将产品运到国外。“每个对产品的赞美都是我们很大的鼓励。”如今第二个品牌“米肤”诞生,工作繁忙的程度提高没办法继续跑市集,负责行销的郭庭翰加入,想运用其他办法让大家认识米肤的理念。保养品需要亲自试用才能增加顾客的购买率,但米肤却坚持不发行试用品,庭翰说:“虽然知道这样很难推广,但这些试用品容器都是一次性的垃圾,我们不希望又再增加地球的负担。”只在固定店面设试用区,贯彻了他们想要保护大地的决心。

必有回响:迷人周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是环保小尖兵


米肤创办人郭廷翰〈左〉、林世哲道出品牌创立的艰辛。(图/古芹)

从里到外的安心,连瓶子都是米糠做的!

“有记忆以来,妈妈总是使用着天然的保养品,从小在耳濡目染之下也认为回归自然是件很重要的事。”谈到对于天然保养的看法,另一位创办人林世哲笑着说。设计背景出身的他更进一步地认为,台湾有很多好东西,但就少了些包装、设计,虽然品质好却较难推向国际舞台。

回顾刚出社会时帮别人做设计,容易被限制想法,“一直在想,如果今天我是老板,我会把品牌做成甚么样子,我想要做自己心里喜欢的模样。”

在好质感的宣传片和包装下,不少人都以为他们是有钱的大企业,世哲笑着说:“其实不是啦!我们只是有满腔抱负想把事情做好!”

创业,除了希望将米的根本带进保养品外,更立志将保养品与环保做结合。米肤除了保养品本身以米糠做为原料外,更特别的就是它的容器。

“为甚么叫做全米糠保养品,因为我们连瓶子都是米糠做的!”世哲说,过去米糠只用来喂鸭,其余的都直接被烧毁,十分浪费。除了利用营养成分之外,米糠制作容器,可以增加其使用机会,也能降低石油的使用量、碳排放量,让“米肤”成为一个里外如一的天然品牌。


图/米肤提供

利用米糠制成容器是米肤很大的挑战,世哲说,在创立第一个品牌一片绿叶时,就开始寻找农废料做环保瓶器的可能性,试过许多素材,最后才选定米糠。世哲拿出他们由米糠和淀粉纤维加工而成的“米糠粒”,小小粒子似乎透露着努力耕耘的粒粒皆辛苦。由于坚持在台湾生产,台湾塑胶瓶器工厂大多外移,生产米糠容器必须特别清洗机台、替换原料,还不会增加工厂收入。“对传统工厂来说,他们会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做塑胶料就好。”

但米糠瓶器也让塑胶工厂起了微妙的变化!以往塑胶工厂总充斥的化工塑胶的臭味,米糠容器生产的时候,整个工厂都是香的,好像变成了食物工厂一样。

延伸阅读:澳洲创业家刘道薇 Sarah :“美好的世界不会凭空出现,但我们能从改变自己开始”

“作业员很开心的说以前都没有这种香味,还看着米糠容器担心它会被老鼠吃掉。我们还就把瓶子放置在工厂的角落,想看看有没有老鼠会来。”世哲俏皮地说着,我好奇问最后老鼠吃瓶子了吗?他笑说:“当然没有啦!”

米糠做成的容器,也要丢进焚化炉吗

以米糠作为容器能在回收焚烧时减少碳排放量,但“焚烧”两字却令我十分好奇,做为资源回收物的容器,为甚么最后还是被烧掉呢?其实,台湾的塑胶回收率并不高,在这些回收物中,符合回收重塑标准的塑胶物质不多,塑料在经过筛选后,九成以上最终仍和一般垃圾一起进到焚化炉。回收塑料只能拿来作轮胎、招牌或电线外层等较粗糙的塑胶,也不能再制成任何食用、保养品的容器。世哲说:“而且在重制过程中,这些塑胶制品依然会在高温下产生有毒物质,很多人是不知道的。”

之前米肤也尝试用回收再生的塑胶粒做容器,然而回收制成的塑胶粒除了颜色无法调整外,也难以追溯其来源,可能有医疗器材,也可能是饮料罐、洗发瓶等等。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选用米糠的原因,米糠作的容器,淡淡米色加上一些米糠纤维,好似手上拿的和内容物是一体的,烧掉后也较不需担心产生的有毒物质,比起制造塑胶物质再回收,米肤想找寻一个尽量减低制造上浪费的方法,才是从根本开始的环保。

来自台东的有机米糠,自己的环境自己保护

“我深怕有一天,我们都会忘记米真正的滋味。”米肤走访台东池上拍摄宣传片的过程中,老农夫林大哥在宣传片中道出自己的忧虑。随着饮食的多样化,米,我们曾经最重要的主食,也渐渐退下这个地位,不再那么为人熟悉。麒芳说,现在很多人推崇“吃食物本身”,也就是回到食物最根本的样貌,而这也是米肤的初衷,“让皮肤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才能好好吸收营养。”

同场加映:从穿着开始回归自然,无毒服饰三件事


图/米肤

这次宣传片大受好评,世哲却说:“可以更漂亮啦!但很多田都秃了。”虽然可惜,11月中的拍摄期,稻米却应该已收割完毕。农民说,去年冬天来得特别晚,到 11 月都还很热,也影响了收割的时间和稻米品质。“但人们可能没意识到,这都是气候暖化造成的结果。”世哲说,这些问题现在不努力解决还是会一直存在,对于农民、对于下一代,需要更多重视环保的人与企业投入发想,希望能为更多一次性商品找到可替代的再生资源。

访谈最后我试用了米肤的化妆水,在挤下这滴保养品的瞬间,麒芳兴奋的介绍着:“妳看这个水珠稠稠的,不会马上流出指缝,就可以少用一张化妆棉了!”这不仅仅只是个护肤产品,米肤背后所蕴含的真谛,更是伸手拥抱,与我们所热爱的台湾这片土地,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