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乐书店选书,第一本由幸田文《厨房记》开启序幕,把视角带进世世代代女儿的场域,从厨房女性宿命与情感觉醒。厨房是幸田文除了文笔之外,另一个织就爱恨情仇之处,《厨房记》里,篇篇是对着锅鼎的喃喃自语。

文/阅乐书店 林哲安

“味道是一辈子的事”

这是本书作者幸田文,为书中某篇访谈记录所下的标题。简单的文字,却真切的道出这本杂记最重要之事。

本书为作者幸田文倾注大半辈子青春的厨房人生,以《厨房人生》、《厨房的四季》、《厨房之声》三个章节,共收录了共四十一篇短文。自《厨房人生》开始细数、回忆自己与“厨房”产生连结的时刻,引介出“厨房帖”一词来自于作者小学时,收到父亲赠与的习字帖之故。与“厨房”开始画上等号的人生,看似非出于己志,然而却又在日渐适应于一个屈身供膳的女仆身分的同时,寻得自我认同。

在〈厨房的声音〉一文中,作者写到某晚漫步于东京街道上,听见了“某种声音”,却“不知道与父亲描述的是否相同”,而那似是某户人家的厨房声,却有着如同“时代形成”的快速节奏。厨房之“声”又何尝不是女人之声,亦或自省之声?

《厨房的四季》则将书写视角带入了“厨房”这个场域。作者以素朴的笔触刻画着器皿、食材、菜肴,近乎另类食谱式的书写,也是女人/女儿在厨房里才有的喃喃自语、梦呓沉吟。

也推荐你:你读的字,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20,30,40 的人生书单

为了成就父亲的严厉教养,作者似乎是有意无意间将对父亲的爱,投射于供膳之间。在〈松茸〉篇中,作者为了满足父亲对于松茸的挑剔,料理的每一步都不敢大意──从烧水、温酒、挤柚子汁乃至烧烤,从作者的亦步亦趋和举手投足间,我们感受到父亲守候在一旁的注视。无声的关爱无力透过言语传递,却自然而然的投射于烹调的节奏之间。“回想起来就没完没了,但回想之后却弥漫一种缥缈的幸福感。这不是时代或家教、季节与料理等复杂命题。”


(图片来源:来源

第三章《厨房之声》则为小说,作者以战后初期为时空背景,藉由一名男子与多名女子相遇的故事,将自身的炊事经验、感触与想法,直观的投射于文字间。故事中,这些女性都曾现身于厨房中,但却拥有属于自己的厨房声音。这些声音,是她们与生俱来的特色,却也注定了她们的命运。

作者以极为生活化的文字,记录了自身的厨房经验,也透露了其与父亲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在书末,以一篇份量适切的文稿,刻划出厨房里的百款女性。这是其文字功力与个人经验杂揉后的完美体现。

《厨房记》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开创日本文学史上一种新型态的写作模式──女儿文学,使文学写作摆脱传统的大分类架构,进而出现更为多元的写作风格。

但我想回归本书的文脉,来讨论此书给我的一点启发,也就是前文所提及的“场域”概念。对幸田文而言,厨房是她与父亲产生交流、回忆的场域,而我们呢?是否,也有这样一个与家人心灵交伴的处所?一个比家更小、却使彼此更加紧密的空间呢?我想,必定是有的。

延伸阅读:享受阅读,给自己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

阖上此书,我脑海中不断重复着书中这段话:“拘泥于形式上的供膳或许愚昧,但形式上的膳食若与内心深处的创伤有关,怠于形式而刻意避免创伤,则是相当卑怯。不过话说回来,父亲与我最深的连系,绝非文章或学问。只不过是琐碎的厨房,是膳食。”幸田文将其与父亲的互动,以文字慢炖、仔细摆盘后,亲手奉上。初尝或许有些苦涩,但随着舌尖与上腭间的摩擦,那股淡淡的甜甘味道,才正要迸发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