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恋的想像,若依循着异性恋的两性角色,是否会造成更多性别压迫?期待有天,没有帅 T ,女同的爱情叙事也能获得掌声。

继大陆同志网路剧《上瘾》后《错了性别,不错爱》里的“暖男帅 T”引起关注。许多网友直呼“看完之后瞬间被掰弯、好想被米乐避咚”。同性议题以更亲民友善的包装亲近人群。

故事里同志间的恋爱关系依循着“窥视”、“欲拒还休”、“接受”、“抵抗舆论”的姿态,里头每一个性别角色被刻画成最为传统的角色:想要霸王硬上弓的直男、外表俊俏内心细腻的 T、没谈过恋爱羞涩被动的 P。

“被掰弯”的观影心情下,似乎总有什么诡异的地方。偶像剧式叙事脉络潜藏的性别刻板,我不会说是导演编剧对同性恋的想像依然着力在异性恋关系之上,而是这样的叙事演绎了多数人对“T 与 P”性别期待。接着,让我们用性别角度微剧透,进一步期待超乎俊 T 美女的剧本出现。

1.T 与 P 的刻板印象:让性别自由

这个剧本是一个翻转性别版本的“英雄救美”。剧中米乐被塑造为充满阳刚气息的“假小子”(剧中同学以假小子戏称阳刚特质的女同志),留短发穿塑胸、爱打篮球、骑重机、保护女生等特质比拟社会对男性的性别期待。剧名《错了性别,不错爱》指涉米乐站在“生理性别”的对立面,整出戏对 T 的刻画像是以“更懂女人心思的异男”为范本。

所以我们看见米乐不断现身解救女主角筱柔,同时筱柔落入“女性需要被保护”的异性恋关系想像里。以及米乐在戏中非常确定自己的性别认同、筱柔相较之下花了更多时间摸索与模糊,也是一般我们对“同性恋中性别角色”的既定认知。

推荐阅读:做自己的双重困难!《因为爱你》我遇见你,必须爱你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想像同志关系?要在现有能被理解的名词解释下说明,可以引用张娟芬《爱的自由式》里一段话:“婆与 T 是互相启蒙的,在遇见婆的那一刻,T 就明白了自己是 T。”

我们相爱,是因为被对方内心的特质给召唤,无关性别行为表现,各自散发的讯号用来辨认与试探,行就“关系行为模式”,所以同性伴侣并非依异性恋亲密关系而活,每个人的性别气质都可能囊括阴/阳特质。

跳脱二元对立想像,看见性别光谱中有:生理性别(sex)、性别认同(gender)、性别气质(gender qualities)、性倾向(sexual orientation)多种流动。否则好不容易走出深柜的同志族群,一不小心,就要跌进模拟二元恋爱的模式。

2.直男是“性别平权”的敌人?

片中饰演喜欢筱柔的男角问着:“你没试怎么知道?好好的正道你不走,偏要走邪门歪道。”这可能是许多曾对性别认同模糊的人都经历过的一句话。

直男在戏里面是非常典型的“父权角色”,丝毫不愿理解女主角筱柔内心真正的意思、总觉得她爱上同性是“正常生物”无法理解的行径。直男不可理喻的诋毁同性恋、不敢相信女人会爱女人,这个无论性别认同、气质被归类在“不逾矩”的形象角色,他的穷追不舍与造谣是非,却成为戏里的罪恶根源。

中国流行过“直男癌”一词,特别指涉异性恋男生,带有歧视意味的判定这群人具男性沙文主义、自大独裁、男尊女卑、恐同⋯⋯等。虽然这让非“直男”群体感到一时爽快、划分自己为性别意识较优越的群体?这样的“异化”为什么危险?想想“排除异己”的举动,实在很像几千年来父权对待性别的手法。

这部剧本正是这样描写着直男角色,轻易的树立了“女性主义”或“性别模糊”群体的敌人。不过我相信,不是只有同性恋、跨性别、或是心思较细腻的女性可以互相理解。理解是无论谁都有能力做到的,直男不该成为性别平权的攻击对象,直男也不会永远停在“为人挞阀的沙猪”形象。无论直男直女、同男同女、跨性别双性恋,我们都该一起前进那个不以差异攻击彼此的世界。

推荐你看:变性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女人”?Caitlyn Jenner 失言:“一个男人穿女装,会让社会很不舒服”

3.爱情的战利品:被竞争的女人

异性恋与同性恋的竞争摆在球场上,通过打架、斗牛,展现个人的“权力”争取保护女性的资格。最后米乐霸气一句“她是我的人”,屏幕前拍手叫好,戏演完后我们直观着“隶属于伴侣”的意识形态,表明女人这个“客体”依附爱情生长。

筱柔彷佛一定要是属于谁的,异性恋与同性恋的场域恶狠狠地对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我活了,就能赎回爱人”的剧情搬弄着被视为物品的女人来来去去。

父权社会中女性的相依权利反映在:对女性的特别保护、推崇女性做母亲或太太角色、将女性理想化为浪漫对象,也因为男人被视为权力支配者、资源提供者,所以在雄性的世界里习惯以竞争获取“理想妻子”。这样一套规则,有悖自称多元性别的开放社会。我相信所有性别都是经过社会化的,不只西蒙波娃所说:“女人是后天形成的。”男人亦如此。

所以当米乐通过“社会化性别”选择自己要靠拢男人的社会形象,他必须学习男人成功、表现自我的途径,必须通过“男人的手段”来竞争爱情。这是我觉得这出戏最为可惜的地方。因为女主角筱柔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似乎不重要了。只要米乐够帅气、够温柔,观众就能合情合理地乐见他们在一起。

延伸阅读:《说好一起老》为什么再相爱,我们都只是法律前的陌生人

相对来说,如果生活中那无数个米乐、筱柔,都不是那么美丽俊俏呢?多数的我们,都不是如此。我们凭着什么,能得到世界这样的掌声与祝福?同志的亲密关系没有脚本,别再塑造二元对立的恋爱养成游戏。

我们不需要比男人更男人,才能“成为”女同志;我们无须待在“正确”的性别秩序(gender order)里,才配拥有爱情。

有这样“接近大众”的同志影片起首是好事,就像《丹麦女孩》用更易理解的方式让他人靠近跨性别的生命叙事。只是别忘了,这依然是揣摩着异性恋关系模拟出来的故事,请记得我们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同志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