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14 張圖帶你認識情緒勒索:因為害怕而讓步,並不是愛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海苔熊 2017/02/26 下午12:00:00

如果遇上職場性騷擾,該如何界定與蒐證?

我們不得不面對,看似性別進步的當代,仍有職場性騷擾問題,甚至相較過去,存在更多值得討論的模糊地帶。僱傭關係,有權力關係不對等的前提,當我們遭受不舒服對待,我們能怎麼反擊?先從職場性騷擾如何界定談起。

Womany Audrey Ko 2018/03/05 下午 2:30:00

《關鍵少數》的時代啟示:身為少數,更要投身改變歧視

凱薩琳強生 : 「女性能在太空總署做事,不是因為我們穿裙子,而是我們戴眼鏡。」 “ They let women do some things in NASA, and it’s not because we wear skirts. It’s because we wear glasses.”

海鷗小姐 2017/03/13 下午 3:00:00

「為了讓他快樂,我放棄自己的需求」家中常見的四種情緒勒索

有些人,我們總不敢在他們面前堅定自己的立場;有些人,為了他的快樂,我們會寧可放棄自己的需求,只求對方高興;著名心理學家Susan Forward指,這可能是我們受到「情緒勒索」.

POPA Channel 2020/06/16 下午 5:30:00

一句話說性別歧視:小白臉、台女不意外、被摸一下會怎樣

前陣子我們向讀者募集「一句話說性別歧視」,超過千則讀者留言響應,我們發現,不只是女生,其實男生也深受歧視所困擾,不論男女、體型、經驗,每個人都有可能被歧視所傷害,我們整理了三大常見歧視種類,裡面有你也聽過的歧視嗎?一起來分享你的感受吧。

女人迷編輯 Yuting 2019/04/26 下午11:00:00

結婚好嗎?你的人生,或許需要一個旅伴

通常經得起考驗的好朋友,並不只是個性合得來、談得來、志同道合而已;而是必須經過衝突或挑戰之後,彼此有了互信、相互體諒而且願意繼續交往。

普羅米修士 2019/12/09 下午 8:00:00

啤酒賣得好,跟尿布有關係?歡迎來到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 Big Data 是最近的熱門科技話題,事實上大數據沒有你想像的這麼遙遠,我們都是大數據的創造者。

朱楚文 2015/10/30 上午 9:24:00

性別平等劇本課:角色叫「招弟」、主管找男性,有什麼問題?

從葉永鋕事件後,追求性別氣質的差異認同,花了十九年的時間,依舊無法止息這類的霸凌事件在校園發生;台灣同志運動之父祁家威,更是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去推動同志婚姻的平等權益,直到今日的立院表決案通過,才終於露出曙光。

謝淑靖 2019/05/30 上午11:00:00

從海巡署貼文看隱形的性別歧視:對於性別,讓我們都敏感一點

2020 年 6 月 27 日,海巡署為宣導水上安全與防溺知識,貼出一則「母親疏於照顧釀禍」的圖文,引起性別歧視爭議。有人替海巡署長室緩頰,甚或反過來攻擊女性主義者或婦女團體。或許粉專並非「故意歧視」,但你知道為什麼,我們更該關注這種「雖無惡意的隱性歧視」嗎?

Womany Irene Lei 2020/07/01 下午10:00:00

看一幅畫就能了解一個人?《寄生上流》裡錯誤的「藝術治療」

而這種歸納個案身心症狀,並找到創作特質的共同點,在藝術治療中被稱為「藝術心理治療」(Art Psychotherapy),是藝術治療的兩大學派之一。另一個學派是「藝術即為治療」(Art as Therapy),這個取向的藝術治療師相信:人在創作時,療癒就已經開始了,認為創作這個行動本身就有其療效,也是阿捨母校比較偏向的學派,但因為這次的主題是「藝術心理治療」,先不對「藝術即為治療」多做描述。

讀者創作 2020/03/02 下午 7:00:00

從「玫瑰少年」葉永鋕、長髮男警葉繼元看台灣的性別平權之路:你們的傷不會被遺忘!

台灣教育部將 4 月 20 日設為性別平等教育日,協助教職人員引領學生認識並接納多元族群。筆者從「葉永鋕」與「葉繼元」的事件,談台灣如何從教育與法律的層面促進多元共融的社會。

讀者創作 2023/05/03 下午 7:30:00

性別平等力量大集結!嘉義市舉辦共識營,逾十多公部門創意發想性別平等政策

嘉義市政府推動性別平等政策,不只是問卷調查,原來還能藉由「繪本故事」與「拍賣會競標」來發想嗎?

Charming Brand Talks 2022/09/28 下午 1:31:00

職場上對下性騷擾比例高達 51%!給老闆與主管:共創性別友善的 4 個步驟

台灣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已屆滿 20 年,職場上仍充斥著有性騷擾成分的對話,申訴人數以女性居多。

現代婦女基金會 2022/03/23 下午 7:30:00

【性別觀察】「來啊!正面上我啊」臺北某公司的職場性騷擾事件:指控男主管後,我就被開除了

一則由倖存者親寫、揭示職場性騷擾的貼文,在社群間流傳開來。短短幾日,近萬次分享轉發。

S 2021/08/05 上午12:30:00

我征服不平等的故事|努力從不平等中創造平等,度過黑夜,天總會亮的

女人迷【敬未來・近未來】特別企劃,邀請曾經歷性別不平等的讀者,寫下自己的生命故事。讓文字化為力量,陪伴有過相同經驗的每個你。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2021/07/22 下午 7:30:00

「月經是女性最難以啟齒的痛」聯合國論壇:月經貧窮,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

根據國際培幼會與國際婦產醫學聯盟的統計,全球有 8 億人正在經歷嚴重的月經貧窮,在 COVID-19 的衝擊下,全球更因失業率提高、收入減少、出門採購不易、物資補助減少、生理用品更難取得等狀況,使月經貧窮現況變得更加令人憂心。

小紅帽 With Red 2021/04/06 下午 7:30:00

電影《女性日常》:6 則女性遭性騷擾的故事,你也是沉默的旁觀者嗎?

芬蘭電影《女性日常》訴說著 6 則女性遭受性騷擾的事件,除了事件本身讓人感到窒息外,旁人的反應往往也是造成傷害的原因。

讀者創作 2021/03/17 下午11:30:00

從鄭爽事件看代孕爭議:台灣可「有條件」選擇代理孕母?

鄭爽代孕事件一出,各界一片譁然,「代孕」的議題再次浮上檯面。本篇提供三點支持和反對的論點供大家思考。

讀者創作 2021/01/27 下午 9:30:00

是誰放走了大野狼?性騷擾案件的迷霧與調查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張晉芬提到,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性騷擾事件的被害人可能因為權力不平等、怕二度受傷等因素,常常選擇隱忍以求息事寧人。張晉芬以此為基礎,藉由調查醫院性騷擾事件發生始末,尤其是後續處置方式,揭發加害者為何常能繼續逍遙職場的可能原因。

研之有物 2020/01/14 下午 6:30:00

老師說「擁抱是為了安慰學生」,為什麼我們不該接受?

本文是人本教育基金會主辦的〈打破沉默,揭發隱匿 ─ 面對校園性犯罪台日交流研討會〉的現場發言摘要

人本教育札記 2019/07/23 下午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