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焦糖绿玫瑰曾写下〈〉一文,提问:非经婚嫁,我们有没有为自己选择家人的权利?她向来对家庭议题敏锐,这次,焦糖绿玫瑰将与我们分享她自幼生长在单亲家庭下,因此更坚定要给女儿一个“完整的家”,不一定需要父亲角色。

每当介绍女儿 DAHLIA(小DA)的时候,总是直接陈述我没有结婚、单亲扶养孩子的事实,多数人会惊讶于我的直白,接下来问“那娘家呢?”我也不会避讳,把自己原生家庭有家暴问题,所以无法倚靠娘家的尴尬说出来。

这大无畏的态度,仍会碰到一些耳语跟歧视,有些人“好言相劝”,要我别曝光这种“家丑”,甚至连 DA 爸的父母(就是从没来看过 DA 的爷爷奶奶),听闻我从小父母离婚、由父亲扶养长大,之后因为家暴离家后,竟对他儿子说风凉话:“我们家(族)没有人离婚的!”

我一直不懂,为什么不了解事发经过的人,要把这样的标签,随意贴在别人的身上。

对我而言,把心里最深、最痛的难堪挖出来,血淋淋地面对它带给我的伤害,是一种自我疗愈的方式。不管是写文章,或是跟朋友谈到这些,我从反刍的过程中,分析自己受伤的程度,因为,去理解“为了什么而受伤”是最重要的,唯有这样,才有办法去接受这些来龙去脉,并且获得释怀与原谅的能力。

我是如此勇敢、不畏惧。

DA 爸的原生家庭,在外界看来是“健全”的四口之家,认识他的时候,我还在念大学,单纯地认为 DA 爸有双亲、有妹妹,所以他们家一定和乐融融,是我所缺少的温暖!但深入交往后才发现,他们家4个人,平常在家不打招呼,到外地工作后,DA 爸从不主动打电话回家问候父母、家人,只有缺钱或是需要帮忙的时候才会想起他们。

他说他父母重视金钱,从小不过节、不过生日,能不花就不花,打电话回家要算电话费,讲太久他妈会生气,所以干脆不打。数年后,我体会到他的双亲是“直升机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以“冷漠、重视金钱、独善其身”为圭臬。

延伸阅读:学校与父母听好!不要再用暑假作业浪费孩子的人生

DA 出生就做了生父认领,一开始是跟着男方姓,在我独自带 DA 一年并搬回台北后,我提出让 DA 改姓。不是因为想传香火,我没有这样的困扰,而是认为 DA 爸跟他家,不但从无实质照顾,也没有基本关心。

没想到,DA 爸第一句先问“是不是以后就不用付钱?”接着竟然呛我:“我妈叫我再娶,多生几个姓陈的!”

这样的家庭观念是健全的吗?

虽然出于单亲家暴,但因为父亲是补教名师,小时候家境优渥,对我的栽培教育及物质提供不在话下,我自己也算争气,离家以后半工半读完成两个学位,大学还没毕业就在媒体上班,相对于 DA 爸当时28岁无业,每天在家打游戏,之后又靠爸才有工作,生活上由女友(我)打理内外,那时我每天煮饭做家事,是差在哪里?

推荐阅读:十张卡带你治愈台湾家暴伤痕

对于这样的歧视,我一直不能忘怀,何况延续到女儿的身上,但我不是单纯地谩骂,而是去剖析他们家到底什么情况,我又是为了什么而着魔多年,然后发现,我只是想有个家,所谓“健全”的家,所以判断失准了,而且也让我的女儿受伤。

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迎战它,承认自己对这些事情难过,承认自己的选择错误,“不承认就无法改变!”蒙着眼睛做事是没办法有条理的。

“没有爸爸,绝对比有个烂爸爸好!”

当时好多人劝我为了孩子忍耐,但依照原生家庭的经验,一个人若是出现了暴力行为,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反而还会装傻,让人误以为是被害方妄想,我虽然痛苦,但坚持“孩子没有爸爸,总比有个老扯后腿、或是会施暴的爸爸好。”最终,我离开 DA 爸,而现在仍庆幸做了这个决定。

受伤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只管表皮愈合、不曾清疮。掩埋是没有用的!不要害怕那些伤,只有面对它,妳才走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