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为你准备的新年片单!我们喜欢看电影,原来都是喜欢在里头找着自己的影子,这一年,我们依然不放弃更瞭解自己的可能。

十一、现实治疗

“我们真正害怕的不是选择,而是为选择负责。”

理论简介

创立现实治疗的 William Glasser 认为[33],所有你遇到的困窘都是由三个原因造成:

  1. 你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
  2. 你知道,但你的需求没被满足
  3. 一直以来你都用错误的方式在满足需求

例如,你之所以会觉得回家过年很辛苦,或许并不是回家本身,而是回家让你得面对自己仍然单身的状态,或是在被询问什么时候结婚的时候,你终于得看见你长久以来不敢碰触的“承诺”议题。

所以,你该思考第一件事应该不是“回家要如何因应”,而是“你真正要的是什么”?你想要的是一段稳定的关系?还是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或者,你根本不想让家人知道你的伴,怕他们知道之后会反对?当你看清楚你的担心之后,也可以尝试把这些担心化为你的需求或目标[34]。

现实治疗强调四个核心步骤(实际操作请见 四个心理学问答让每天都是好日子今天要比昨天灿烂!):

(1)需求,你想要什么(Want)?
(2)你现在/过去做的是什么(Doing)?
(3)评估,你做的这些有用吗(Evaluating)?
(4)重新计画(Planning),如果重新选择,你的计画是什么?

发现了吗?你之所以一直选择那些无效的方法,是因为它通常也是种“饮鸩止渴”的方法,那些你所关心和渴望的需求,其实从来就没有被满足。

影片推荐 11《命运好好玩》:给有“选择恐惧症”,每次到超商冰箱选饮料都花半小时的你!

“每一个选择,也意味着一些失去!”

如果有一个遥控器可以快转生命当中所有不愉快的片段,你会想要买吗?故事的主角Michael Newman因为抱怨工作和家庭没有办法平衡,所以总是想要快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没想到他这样的选择,让他的生命进入了混乱、婚姻步入危机。
“如果你不能和自己想做的事齐头并进,就会在许多事情上浪费无谓的精力。等到你有机会可以做想做的事时,你或许已经没有力量或时间来完成了。”——约翰.史崔勒基,《生命咖啡馆》

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只是满足短时间内的需求,可是长期看来,它跟我们生命的目的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你浪费很多时间在回电子邮件、做那些你根本不想要做只是因为老板交代你做的工作、为了配合别人而委屈自己、甚至在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人身上浪费时间。我们之所以会做这些选择,因为它们看起来可以缓解我们一部分的焦虑,但我们却忘记了,每一个选择也意味着一些失去。

推荐阅读:珍惜每一次的选择

问问自己:如果可以慎重选择,那些是你可以承担的失去?

十二、认知治疗

“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源自于错误的思考模式。”

理论简介

不论是贝克(Aaron T. Beck)的认知扭曲(Cognitive distortions),或者是艾里斯(Albert Ellis)的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其实都是在讲同一件事情:真正困扰你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3536]。

例如,你的成长经验可能告诉你,“只要成绩不好,就是差的、没有价值的”、“我必须得到所有的人喜欢”、“如果爱我的人离开我,那就是世界末日了。”,这些灾难化、夸张化、或标签化的句子,已经住在你的心里很长一阵子<9>,当你遇到类似的刺激或情境的时候(例如工作或课业表现不好、深爱的人丢下自己等等),就会想起他们,好让你在事实的伤害之外,再补自己一刀

认知治疗的目的,就是和你一起去挑战、驳斥这些想法:我真的是很糟糕的人吗?世界上真的没有真爱存在吗?只要我不被人喜欢,就真的代表我没有价值吗?但这些“挑战与驳斥”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要连根拔除往往比想像中还来得辛苦。

影片推荐 12《派特的幸福剧本》:推荐给不相信爱情,其实又渴望被爱的你!

“有时候,需要一颗固执的心,才能敲开另外一颗”(Sometimes it takes one stubborn heart to crack another)──Tiffany

我自己的感觉是,我们是一个讲究“感情”的民族,要直接跳到“讲理”,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在给建议之前,两人的“连结”仍然是重要的。

其实,一段治疗性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就像《派特的幸福剧本》里面的派特·索利塔诺(Pat Solitano,由 Bradly Cooper 饰演)与蒂凡妮(Tiffany)的关系,一个是曾经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疾患男子,还没有走出失婚的阴影,另外一个是个性古怪的年轻寡妇,两个人因为“都服用过抗精神药物”而搭上线,蒂凡妮利用“陪我练习跳舞,我就帮你挽回前妻的心”找机会和派特相处,却也因为这样使派特和他父亲的关系越来越差。

推荐阅读:奥斯卡金奖电影 Dear Pat & Tiffany〈派特的幸福剧本〉

整部影片最精彩的一段,是蒂凡妮挑战派特父亲的非理性信念(至于内容是什么我卖个关子,留给大家自己去看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大快人心,而蒂凡妮与派特之间的关系,让两个人的病情有要好转的迹象。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些奇怪的癖好、执拗的想法,就连艾里斯都为了治疗自己的社交恐惧症,强迫自己到公园搭讪一百个女生,有没有很疯狂?但也正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些限制,我们才能相遇、相知、相惜、并且为彼此的生命,做一点事情。

十三、后现代治疗

“所有的黑暗,都伴随着疗愈的力量,所有你‘以为’的问题,同时也携带着解决问题的勇气。”

理论简介

如果你很努力地从第一个学派看到这里(给你拍拍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派都怀抱着一种问题取向信念:人是有问题的、会遭遇到困窘的、会感觉到焦虑的,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挖掘那些悲伤的剧本、困住你的童年经验,才能痊愈,从这些困窘当中解套。

可是后现代取向的治疗师认为,和电器是不一样的。

如果电风扇坏了你还可以才开来看看里面发生什么问题,少了或烧掉了什么零件,修好之后又是“一条好电风扇”,这就是我们习惯的“问题─解决”(Problem─Solution)模式:找出原因,就可以修好它!

可是当你回去探索人的困境的时候,会发现案情并不单纯──我们所有困扰都是错综复杂的,你在感情上面的退缩,很可能跟儿时经验有关,你在工作上面的没自信,很可能跟家庭环境有关,而你之所以会对未来失去希望,或许是因为前任情人留给你的伤害太大,然后这些问题全部都会纠葛在一起,就像是被猫咪玩过的棉线,剪不断,理还乱(喵星人:关朕屁事!)。

可是我们都忘记了,困扰你的事情“并不会”持续一直的发生,有些时候它没有影响你那么多、也有一些时候你的确想过一些“还算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它(例如离开现场、跑步运动、找朋友聊聊、甚至睡觉也算),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与其回去花大把时间从纠结的症状当中找到问题的症结点,不如去想想“什么时候问题比较不严重?”、“有没有哪一次我曾经战胜这个问题?那时候发生了什么?我又做了什么?”,这就是“解决─建构”(Solution─Building)的新思考模式,不问原因,直接找方法[37]!

所以叙事治疗透过说故事[38-40]、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透过各种问句[3741-43],尝试从过去的经验当中找到例外(比方说:如果你心中有一把尺,状况比较不糟糕的时候大约是几分?想像你一觉醒来,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看见你原本就有的、可以因应这个世界的能力。

有时候我们只是要“转换”对这个世界的观点和看法,重新用不同的角度去叙说自己的故事。例如不少人参加了女人迷的失恋星球或是NA经营的失恋三百天痊愈日记,这些都是透过一次又一次的书写自我疗愈,渐渐可以靠近那些自己不愿意碰触的伤心。

影片推荐 13《偶然与巧合》:推荐给喜欢艺术片、喜欢把同一件事情用不同角度想很多遍、小剧场很多的你!

“越大的不幸,越值得去经历。”(the greater unfortunate the more worthwhile to experience .)──皮耶

这部法国片《偶然与巧合》,实也是在描述类似的过程。女主角在几段感情之后几乎迷失了自己,甚至在一次意外当中失去了她的爱人和儿子,于是她透过拍摄录影带的方式帮儿子完成他的生日愿望,也踏上了一条找回自己的旅程。过程曲折离奇,好不容易拍好的带子还弄不见,导演运用非常多的夹叙、倒叙、插叙这方式,带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见和诠释这个故事,女主角也从这个过程里面,逐渐去放下、接受挚爱已经离开的事实。

不知道你有没有一个经验是,当对方跟你分享他的生命故事的时候,你不知不觉地也会透漏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而且在这种以故事引故事、以真引真的过程当中,即使只是简单地专心聆听,也可以达到疗愈的效果<10 >。

这就是说故事的疗愈力量[38]!

十四、东方及宗教心理治疗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宫二

理论简介

“其实我们就算读了这么多的心理学,和年纪八、九十岁的奶奶知道的相比,还是差不了多少。”我记得要从台大心理所毕业的前几天,一位学姐侧着头这样跟我说,夏天的风拂过她的空气浏海,静静地停在我们之间。那时候自视甚高的我总是觉得,怎么可能差不多,我们一定了解更多人的心理历程啊!

但到彰化念书的这些日子才逐渐发现,其实很多疗愈的方法根本不心理也不科学,都像“好折凳”一样藏于民家之中。举凡阴阳五行、太极两仪、顺天道而生、中庸易经[4445]、果报轮回等等,都是我们的古老智慧。例如,小时候每次要考试之前,不是都会把准考证拿去放在文昌帝君前面的桌子上吗?如果去到一些不干净的地方“卡到阴”,临床上面我们可能会说是“疯狂”(Mania)症状,可是有一些父母也会去庙里面请师父“祭改”一下不是吗?

即使撇开这些看似不科学的民宿疗法,当我们在职场上面遇到人在你背后捅刀的时候,除了会戴尾戒之外,你可能还会默默地说:“没关系,人在做天在看,总会有报应的!”;当我们遇到婚姻上面的困难,也会安慰自己说“夫妻床头吵,床尾合”、“可能是自己上辈子欠他的”等等。这些来世、因果的概念,又何尝不是一种认知上面的转念?

印象很深刻的是在这最后一次的课堂当中,大家都分享自己过去由于一些宗教仪式或者是老祖宗的价值观,让自己的情绪或状态比较好转的经验。一个同学说他考前用念阿弥陀佛来放松,常常念到后来变成阿密特(阿妹我在这!),另一个同学说她妈妈在观落阴之后,发现婆婆的前世,竟然是自己的媳妇,因为这样的“理解”,一秒化解了纠缠 10 多年的婆媳问题。

我听了心里 OS:这问题如果拿到精神分析来解,到婆婆死前可能还不一定解得开啊!

甚至在婚丧仪式上面的禁忌习俗,拜堂、奉茶、大小定聘[46]、诵经、掷筊、合掌、祷告、摺纸莲花、烧金纸等等[4748],其实这些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种种仪式,说穿了效果都是一样的:换得我们的内心的安宁,找回心里的平静——老祖宗们不是跟心理治疗在做类似的事吗?

影片推荐 14一代宗师》:意境深远,画面磅礡,居家旅行,与长辈过年之必备良片!

谈到本土的治疗与处世观,《一代宗师》大概是这十四部影片当中,唯一一部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任何一句废话的电影,由此可见老祖宗的智慧真是尽在不言中啊(感恩祖宗!赞叹祖宗!),所以我也不废话了(明明就是没力气打了),直接节录8句经典台词给大家(想看更多经典台词与影评,请参阅一代宗师经典对白):

  • 我在最好的时候碰见你,是我的运气,可惜我没时间了。我选择留在我自己的岁月里。
  • 我七岁学拳,四十之前,未见过高山,到第一次碰到,发现原来最难越过的,是生活。
  • 叶先生,今日我把名声送给你,往后的路,你是一步一擂台。希望你像我一样,拼一口气,点一盏灯。要知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灯就有人。
  • 人活这一世,能耐还是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 武学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现在的我,只能进,不能停。
  • 你知道为什么刀得有鞘?因为刀的真义,不在杀,在藏。你这把刀太锐,先藏藏,十年后再成名吧!
  • 其实人生如戏。这几年,宫先生文戏武唱,可是唱得有板有眼,功架十足。可惜,就差个转身。

十五、结语

横跨 11 个学派、14 部影片,整个学期下来我学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所有的疾病与症状都是有功能的。你之所以会一直遇到烂人、自讨苦吃、坏习惯改不掉、甚至是持续忧郁,都是因为你从这些“看似让你痛苦”的事情当中,获得某些好处。下面这张好棒棒统整表比较各学派对于“自讨苦吃”的看法(或许你又会倒吸好几口气,所以我们得知看这篇文章可能要自备氧气筒)。

学派

为什么我们总是抗拒改变,自讨苦吃?

精神分析、客体关系

沟通分析[49, 50]

疾病的功能性与强迫性重复。你之所以会重复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是因为在潜意识里面,它带给你某种快感。可能为了怀念你和照顾者的关系,或是重现你早期依恋关系中的某些经验。你透过重演过去的悲伤剧本、收集痛苦的点数,去满足你内心的欲望,换取一个“你看吧!果然是这样!”的结局。

荣格心理分析

阴影。那些让你痛苦抗拒又逃不掉的事情,就是你的阴影。每个阴影都有它的功能,也因为这样,不论你多抗拒,它都会继续跟随着你。

阿德勒学派、存在主义治疗、现实治疗

虚构的目的论。你之所以会痛苦,是因为你“选择”痛苦。选择之所以带来焦虑,是因为每个选择都有其后果,那些看似让你痛苦的选择,其实也某种程度上带给你满足,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透过表现忧郁痛苦,来换取其他人的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完形治疗

未竟之事。那些你一直重复的痛苦行为,其实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地去体验与经历它,你一直逃跑(碇真嗣:不能逃!不能逃!),但它的能量从未消退,所以每当你遇到类似的情境,还是会“陷下去”,直到你真的睁开眼,出乃面对!

认知治疗

固着的基模(Schema)。那些重复让你痛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有关它的思考。相信这些信念让你觉得痛苦但是同时又“安心”。你可以念一下这些句子:“反正我就是会被遗忘的”、“我本来就不重要”、“算了啦,反正我这么糟糕”、“世界上根本没有真爱……”。怎么样,念完是不是有某种“悲观的爽感”你之所以抗拒改变你的信念,是因为改变是未知的,但痛苦是习惯的。

家族系统理论

代间传递(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或是家族规则(Family Rule)。如果你重复做一些伤害自己或身边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回去看看你的爸妈或祖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你不过是在重演他们的模式而已(不相信吗?《你在那好吗?》这部18分钟让人泪奔的影片道尽了一切)。

后现代取向

例外。前面许多学派都在唱衰你,搞得好像每个人的人生大戏都有一个充满伤痛的故事一样。可是,凡事都有例外,根本没有什么“永远都在自讨苦吃”的人!一定有某些时刻,那些困扰你的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不然你是怎么“活”到今天的?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背后同时也蕴含着痊愈的韧性与力量。

“电影,是穷人的心理治疗。”一个心理师说,里面大量的隐喻与投射,让人默默地去看见自己不愿意去面对的部份,思考那些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触碰某些感动、靠近某些柔软、甚至,让你想起一些人、一段关系、一片被你遗忘的回忆。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电影治疗在医院与学校被实践[51],电影提供不同的视听刺激与角色取替,如果从叙事“以故事引故事的观点”,有时候藉由角色的故事,可能也可以勾起自己的故事。

你呢?有没有哪部电影一直住在你心里?它疗愈了你心中哪一块原本要崩坏的地方?或者,你曾经在哪部片里,遇见你自己?

十六、所有片单统整评析

理论派别

代表学者

推荐影片

精采度

治疗相关度

欢乐度

总评

1.1古典精神分析

Sigmund Freud

玛丽公主

♥♥♥♡♡

♥♥♥♥♥

♡♡♡♡♡

8

1.2自我心理学

人际精神分析

当代克莱恩学派

Anna Freud

 

钢琴教师

La Painiste

♥♥♥♥♥

♥♥♡♡♡

♡♡♡♡♡

7

1.3英国客体关系学派

身分心理学

自体心理学

Melanie kleinian

Heinz Kohut

W. R. D. Fairbairn

双面诱惑

Die Unsichtbare

♥♥♥♥♥

♥♥♥♡♡

♡♡♡♡♡

6

1.4新精神分析理论与技巧

Otto Kernberg

Roy Schafer

Jacques Lacan

女生向前走

♥♥♥♥♥

♥♥♥♥♥

♡♡♡♡♡

10

2荣格心理分析治疗

Carl Young

黑魔女:沉睡魔咒

♥♥♥♥♡

♥♥♡♡♡

♥♥♥♥♥

11

3.阿德勒心理治疗

Alfred Adler 

心中的小星星

[Youtube全片]

♥♥♡♡♡

♥♥♥♡♡

♥♥♥♥♡

9

4.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Viktor E. Frankl

一路玩到挂

♥♥♥♥♥

♥♡♡♡♡

♥♥♥♡♡

9

5.个人中心治疗

 Carl Rogers

从心开始

♥♥♥♥♡

♥♥♥♥♡

♥♥♡♡♡

10

6.完形心理治疗

Fritz Perls

送行者

♥♥♥♥♡

♥♥♡♡♡

♥♥♥♡♡

9

7.家族治疗学派

Nanthan Ackerman

Carl Whitaker / Virginia Satir

Murry Bowen

Jay Haley / Cloe Madanes

八月心风暴

♥♥♥♥♥

♡♡♡♡♡

♥♡♡♡♡

6

8.现实治疗学派

William Glasser

命运好好玩

♥♥♥♥♡

♥♡♡♡♡

♥♥♥♥♥

10

9.理情行为治疗

认知治疗学派

Albert Ellis

Aaron T. Beck

派特的幸福剧本

♥♥♡♡♡

♥♥♥♡♡

♥♡♡♡♡

6

10.后现代心理治疗

焦点解决

叙事治疗

Steve de Shazer

Insoo Kim Berg

Michael white

《偶然与巧合》

♡♡♡♡♡

♥♥♥♥♡

♡♡♡♡♡

4

11.东方及宗教心理治疗

儒、释、道

民间信仰

一代宗师

同场加映:《百日告别

 

♥♥♥♥♡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