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台湾人初识以往不见的城市飘雪,我们兴奋地追着雪、打卡上传、纪念这样历史的一刻。可是这个历史是惨痛的,台湾人看到雪,是气候变迁的警讯。参选 2016 第九届区域立委的曾柏瑜在脸书发布【追完雪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一文,引起热烈关注。一起让我们来听听他的观点。

文/曾柏瑜

现在是 2016 年的 1 月,我们遇到了 10 年来最强劲的大陆冷气团,50 年来罕见的低温,让台湾许多地区的民众不需要到合欢山,也有机会一睹下雪(霰)的景象。   根据许多气候相关学者指出,今年寒流之所以如此强劲,与“北极震荡”与“圣婴现象”这两个天然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北极震荡(简称 AO)的成因,与在中高纬地区的“喷射气流”有很大关系。作为极地与热带地区的交接处,中高纬地区的高空,是水平气温变化最大的区域,这样的环境促成了时速高达 200 公里的高速喷流,由西向东,将整团北极极地寒风锁在其内,而随着海陆分布、季节等因素,喷射气流也会南北摆荡,成为极地寒风南移的关键因素。

而这一次,许多学者都提出如此强劲的冷气团其实是北极震荡的自然周期,让喷射气流减弱、摆荡幅度加大,而使极地寒风南移,因此不只中高纬国家,连亚热带国家的台湾,也开始下起冰霰。再加上今年的圣婴现象,强劲的暖气团在赤道一带形成“封锁线”,将这次的冷气团卡在北半球内,使今年不只冷得更强劲,也冷得更持续。

今年下起冰霰,确实有今年的气候特殊性存在,也十分的自然,但在这背后的问题,其实不是“今年冷气团很强”,而是“这几年来全球的寒流越来越强”,寒害也越来越严重。撇除这次的“特殊状况”,与“北极震荡”相关的极端气候现象,其实已经在世界各处慢慢浮现。

全球暖化不只让地球更热,更会让许多地方“极冻”,温室效应造成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减少,一来反射太阳辐射热的能力减弱,二来海水面积增加,吸收了太阳照射的热能,让极区也跟着暖化。

极区暖化的结果,让中高纬高空的气温变化差距减缓,进一步让喷射气流减弱,使北极震荡的南北摆荡幅度加大,极度寒风更容易南下。这让中高纬地区的寒害越来越严重,也加强了西伯利亚冷气团的强度,只要方向再往南,台湾的我们就必须与越发强大的冷气团搏斗。   不只是越来越强的寒流,极端气候的现象更明显地反映在全球温度的升高。  

根据 NOAA(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总署)的统计资讯,从 2015 年 5 月开始到 2015 年 12 月,全球月均温连续 8 个月打破自 1880 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纪录。2015年12月,台湾出现史上最第3高温的冬至,打破了 67 年来的新高。NOAA 更证实了,2015 年超越 2014 年,成为史上最高温的一年。自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 16 年里,就有 15 年是在 2001年之后,而我们每一年,都在创下最热年的新纪录。  

追完雪之后,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不是追雪对不对、应不应该,更不只是如何适应“level up”的炎夏与寒冬。而是要开始关心、重视,并讨论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的议题,并着手、或持续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推荐阅读:环保袋的卫生安全

而我们对政府的期待,其实也该放得更高,从寒害带来的农渔业损失、提前拟定应变措施,到我们的能源政策,都是政府必须现在就开始提高重视程度的议题。

同场加映:包装越美越浪费!看看德国的爱地球绿色设计

根据 NASA,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减反增,每个月都在创下新高。全球替代能源的发展与运用,在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上,尚没有普遍性的成效。虽然世界各国在替代能源的发展上,已经有许多显着、卓越的成果,但仍有许多国家,或许因为产业型态,或许因为缺乏资源,而无法有效投入相关的研究。   台湾目前也有学者致力于“地热”能源的研究,但替代能源的发展其实也会遇到许多限制,比如需耗费许多时间与心力,也可能会在开发与生态之间产生矛盾与拉扯,而最关键的,其实是替代能源的发展始终没有获得高度的重视,以及产业的型态无法有效转型。

火力发电至今仍是我国产业电力供给的大宗,若我们不现在开始发展安全、绿色的替代能源,十年、二十年后,我们仍然还是只会有火力发电。我们需要的,是政府能拿出魄力与决心,带领产业逐步往绿化的方向前进。   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气候变迁只会越来越极端,要找到与大自然共存的方式,要保护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现在就要开始。

你会喜欢:【设计DIY】垃圾不要急着丢!赋予二次生命的自制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