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社会观察家力求独立思考、尊重多元,只要你有一支笔杆、清明思考、就有能力说话。女人迷邀请你成为最细腻的社会观察家,为生活提词,为自由起舞,为时事发声。听听王苡祯谈巴黎恐怖攻击后的反思,比起批判,我们能做的还有太多。

文/王苡祯

对于层出不穷的全球恐攻,尚在安全区的我们能做些什么?

2015 年 11 月 13 日,对于巴黎人来说,是一个极度不平静的黑色星期五。七起爆炸事件不仅破坏了美好的周五夜晚,更摧毁市民平和安稳的日常生活。

Note:端传媒——巴黎恐袭相关报导

什么是“恐怖攻击”?

巴黎爆炸事件发生之后,几乎所有在台湾的报纸或网路媒体上,充满了对“恐怖攻击”各式各样的报导。在阅听这些资讯的过程,你可能会发现一些你错过的消息,譬如脸书上常常有人转发“某个地区也发生恐攻了你知道吗?”、“某个地区也有类似恐攻的行动,为什么没人跳出来为受害者说话?”等等主题的贴文。越是点开你就越是忍不住心虚,稍早你谴责某一特定团体的话语,简直是置身事外的家伙事不关己的风凉话。

一切都取决于观点。

为什么看到关于伊斯兰国行动的报导,我觉得这组织过于激进疯狂、为什么看到中国说维吾尔族发动恐攻,我会怀疑官方在说谎?同样是一个群体在为了自己的权益反对另一个群体,同样包含杀戮和血腥,为什么在远方的人们眼中,有些高尚、有些残虐不仁?答案很简单:立场不同。

Note:关键评论——“历史文盲”的攻击:说别人“恐怖主义”以前,请先翻阅自己伟大文明的血腥历史

“我们对一边身在安全地带一边反对战争的这种‘正义’,也感到厌恶和愧疚。”——川本三郎《我爱过的那个时代》

正是因为这份厌恶和愧疚,使人无法不去思考,身在非战区的人到底能做些什么?


(图片来源:来源

实际行动之前得要先有理念,但若连现况都搞不清楚,又何来的理念?幸运的是,我们身处在网路资讯发达的时代,搜集资料并非难事;不幸的是,所有由人所传达出来的讯息往往都包含着立场,立场则会将事实逐渐带离原始的事件,每一次传递,就离真实再远一步。

阅听完这些资讯,你必须仔细思考,你愿意相信什么?为什么?

试着把事件里的角色代换成你生活中的人们,很多看似荒谬的选择,马上就不那么令人意外了。这些数量庞大的冲突回到根本,都是抱持着歧见的双方间,压迫和反弹的过程。先别急着决定谁是正义谁是邪恶,这不是在看球赛,用不着选一方来加油喝采;即便看到最后,你都无法决定该支持谁也无所谓。重要的是你正在关心这些事情、正在试着了解,这份关注不仅能从根本解开歧见的结,也能为自身带来成长。

推荐阅读:巴黎与黎巴嫩恐怖攻击:我们的关心能比换头贴更多

每个人都有维持眼下生活该做的事,并不是非得要轰轰烈烈地“做一件大事”才算关心他人的苦难——这世界上的冲突已经够多了。


做为一个社会观察家,我可以投稿:

如果你有话想说,请投稿到 content@womany.net,并且在信件标题写下【投稿女人迷观察家,我是 ___ 】
作为一个公开公平平台,欢迎你发表言论。只要你具备以下女人迷观察家三特质,诚挚邀请你与我们联络。

1.尊重多元:我们可以辩论,但没有绝对对立。为了你相信的信念辩护,同时欢迎与你不同的声音。
2.有凭有据:批判性思考,不急着批判反对,而是在下定论前自我辩证。。勇于伸张你的论点,引用清楚标明出处。
3.以人为本:温度永远重要,我们需要深度议题而非报导。我们重视的不是一时的头条,而是更有建设性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