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诗歌节《诗的公转运动》活动展开,写诗与读诗正走在一条小众的路上。读读诗人尼可拉玛兹洛夫的说说,关于,关于流浪

尼可拉马兹洛夫〈家〉

我住在城市的边缘,
像一盏街灯,

从来没有人换灯泡。

蜘蛛网将墙壁支撑在一起,
汗水将紧握的双手连在一起。
我把我的玩具熊
藏在粗陋石墙的洞穴,
使它免于梦想。

日日夜夜我使洞口醒来,
蜜蜂一样返回,
总是回到从前那朵花。
我离家之际,是一个平静的时刻:

咬过的苹果没有留下伤痕,
信上的邮票是一个被遗弃的老房子。

从出生起我就迁移到安静的地方,
空旷却从下面紧紧抓住我,
就像雪,不知道属于大地
还是天空。 

尼可拉马兹洛夫(1973-)生于马其顿,他身分多元,从事写作、翻译、编辑,和朋友一起主持诗歌网站“Lyrikline”,更是一位年纪轻轻就蜚声国际的东欧诗人。曾赢得许多国际诗歌奖项,包括:美国、德国、奥地利及自己的国家马其顿等。除此之外,诗作被翻译成40种语言,甚至有2首诗被克罗地亚制片人拍成短片,4首诗被爵士乐手奥利佛.雷克谱成歌曲(雷克曾和冰岛天后碧玉、美国摇滚教父路瑞德等人合作过)。已经这么有才华了,还颜值破表,浓眉大眼又俊帅,这么过份真的是可以的吗!

尼可拉马兹洛夫的祖父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巴尔干战争的难民,流亡经验深植于家族心灵。在成长过程中,也遭逢国家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政权的剧变。长大后,他四处游历,在超过30个国家朗诵自己的作品。有评论家认为这位诗人的诗风像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默;也有评论家认为,诗人的作品主题往往是遁逃,且这种逃难的急迫感在其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你也想逃离鬼岛?旅行不在于走多远,而是在哪都能感受美好

他诗作里的主人翁,不是在转运站,就是正搭飞机,而且往往赶不上交通工具,国与家与个人都不断在移动的感受笼罩了尼可拉的文字世界。他的诗作是否真如诗评家所说的那样充满逃亡感呢?一起来看看这次收录的作品〈家〉吧。

习惯流浪的旅人:回家,并不容易

主角自认为像是城市边境的街灯,位处边缘,无人理会(“从来没有人换灯泡”),蜘蛛网、汗水、粗陋洞穴三个意象,迅速呈现“家”的贫穷与蹇困。虽然困穷,却有玩具熊──玩具熊的出现十分特别:主角不让别人碰玩具熊,甚至幻想它、为它编织美丽故事也不行;他将它封存在洞穴,不让人发现。那是专属于他的。每天早上晚上主角彷佛使用魔法般“使洞口醒来”,看看它瞧瞧他。

尼可拉以“粗陋洞穴里的玩具熊”来隐喻自己的家园,虽然破旧无人闻问,但却是他生命的挚爱。诗的后半段有两次迁移:一次是出生时的搬迁(“从出生起我就迁移到安静的地方”),另一次是他长大离家(“我离家之际,是一个平静的时刻”)。主角刻意平静恍若无事,但透过移动主角却折射出自己对“家”与“自我”的感受:“空旷却从下面紧紧抓住我”,我“不知道属于大地/还是天空”。

写给三毛的一封信:每个女人都有流浪的基因


(一起来写诗:读诗・读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