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批判的是香港父母拼命给小孩“名牌教育”!看似丰富的孩子学习过程,其实都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抹杀。

我最怕跟一大群人同吃午饭,那些已为人父母的围起来都是谈孩子孩子孩子,几乎把我闷死。然而跟大夥儿太疏离,却又好像显得我 Daisy 曲高和寡。反正大妈最八卦,还得从她们那里收收风,所以我偶尔还是会跟大夥儿一起用餐。

推荐阅读:茶余饭后被嚼烂的八卦:我们凭什么在背后评断别人?

那天午饭,Catherine 才刚坐下便滔滔不绝地诉说儿子的入学记。“我不过报了六间幼稚园罢了,在我认识的朋友中已是最少,但这顽皮仔居然闹脾气不肯去学校面试!”

我低头默默喝茶,心寒起来。做人真有必要这么辛苦吗?怪不得早前新闻说香港一个孩子五岁便患上抑郁症。Jesus,什么时候才捱到四十岁?三岁就要去六间幼稚园面试,唉……不,痛苦的人生其实未满一岁已经开始。香港的孩子十个月大就报读 playgroup,“play”什么?斗快爬起,以刺激婴儿的竞争心。

Vivian 说:“我的女儿正在上 playgroup,导师说我女儿是资优儿童!”

“十个月就知道是资优?导师怎样发现的?”我很好奇。

“导师说,我们发现你的女儿在斗快爬行的时候,对爬得慢的婴儿阴笑,那显示她看不起那些比她能力低的孩子,而这是远远超越她年龄的心态。”

十个月大已经成熟到懂得阴笑,而这被表扬为“资优”,这个世界疯了!

“那一定要入读 playgroup 吗?”我天真地问。

“一定要!”在场四个阿妈同时抢答。Vivian解释:“不读 playgroup 就考不进名牌幼稚园,考不进名牌幼稚园就考不进名牌小学,读不到名牌小学就考不进名牌中学,接着是名牌大学……”

之后呢?不用问都知道毕业后当 investment banker,赚大钱,三十岁退休。那三十岁后做什么?等死。死之前从来没有一天感到快乐。

一起看看:荷兰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快乐?

我向来受不了香港人跟年幼的子女说英语。听着他们那些港式发音,他们自己不觉得难受,我也替孩子们难堪。子女从小听父母的港式英语,以后再也无法把发音纠正过来。好心啦,何必剥夺子女学习纯正英语的权利?

Pauline 的女儿三岁,学习普通话、英语和法语。“趁女儿还小,有时间就尽量多学几种语言,她升了小学后功课繁重,就再没那种闲暇了。”

我又再低头喝茶,同时想起早前新闻报道有父母让孩子从两岁开始学习日语、英语和普通话,结果他五岁仍说不出一句完整句子,最终需要接受语言治疗,因为这孩子基本上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到底两岁为什么要懂日语?

“其实我本来也不是太紧张,我也希望让孩子自由发展,但当我看见身边所有朋友全都为子女铺路,我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多学一些会好蚀底!”Pauline 说。

又是害怕蚀底的典型香港人心理。结果孩子像倒模生产出来一样,没个性、没主见,拚命死记背诵,脑部在幼年已开始退化,也不敢创新突破。他们能说英语和普通话,却十几岁洗衣服不知道要放洗衣剂,因为都由家中女佣代劳。是的,也许这些孩子长大后能赚钱,但他们却是那么平庸,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点弱能,人生没有什么真正痛快精采的经历。

你也会喜欢:亲密是教养的起点:理性教育

这些父母自以为很聪明,其实愚不可及,他们亲手夺走了孩子与生俱来最宝贵的东西――想像力和创造力。

为了让孩子愉快学习,台湾提倡立例规定未满六岁的幼儿,只能上有助于幼儿身体律动、艺术才能学习的课程,禁止英语、作文、珠心算、围棋、大脑开发等强调记忆背诵或严谨思考的课程。德国也有类似的做法,孩子在六岁前不能学习任何学术性的知识,因为那会局限他们的心智发展,变成只懂因循模仿,失去创造力。香港走的不正正是相反的死路一条么?

值得思考:芬兰教育这样改:考试愈少、学得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