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而言,理论与实务经验哪个比较重要?技巧与知识孰轻孰重?只愿意知道“最佳解法”的我们,其实是种懒惰与傲慢。

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常常会听到“我们的课程着重于理论与实务连结”、“不只理论,我们更重视实务上的实践”等等的话,甚至有些课程干脆就直接挂上“管理实践”、“实用行销”、“XX实务探讨”之类的词汇。好像理论是一件多么八股、多么食古不化、多么脱离现实世界的东西。

到我大学的最后两年,我也渐渐开始着重在于怎么去应用、怎么去实践这些东西的“技巧”上面。甚至有机会代表系上出去分享心得的时候,也脱离不了“我如何将学术应用在实务上”的相关主题,似乎这句话是一个简单的模板,我只要照着这个方向说就没错了。而说久了好像也会自我催眠,觉得自己学得很好,只要我能好好地掌握这些“技巧”,我不用再多去读那些无聊的“理论”和“知识”。

推荐阅读:你不是书读得少,而是经典读得不够

这也是为什么我那时候即便申请上了,最后也没有选择在台湾上研究所的原因。因为我认为我都懂了,我不觉得我在研究所能够学到许多新的知识,我认为或许我直接去工作能够学得比较多,那些“职场上学到的东西”,远远比我在研究所“关起门来苦读”所学到的东西来得更有价值。

但其实我根本不懂“理论”,我也认为我不需要懂,如果我知道怎么样把一件事情做好,为什么我还需要去多花那么多时间念一些无聊的东西呢?

仔细想想其实那算是一种偷懒,回顾过往,我们都不断地找寻一条好的“公式”,比如说大学以前的人生公式是“好高中-->好大学-->好研究所-->好工作”,念了商学院这道公式稍稍转变成“大学-->实习-->工作一两年-->MBA-->更好的工作”,大学所学的也只是如何“好好应用这些公式”或“如何更快、更好、更有效率的使用这些公式”,行销是如此,策略是如此,管理也是如此。

同场加映:赛局理论不会教你的事

而我们却都不曾好好的去思考到底我们是怎么样得到这些公式的,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工作?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我们现在的这个样子?世界为什么会是现在长成的这个样子?我们不知道。

我们也太习惯于接受周遭生活当中的“理所当然”。做事、做人,都是由一个个“理所当然”所堆叠起来的结果。但这个“理所当然”的理是什么?我从来没有思考过。

一直到来英国念书以前,我也是认为我不会学到什么太多的东西。我是那样的盲目和自大,以为天也就这么高,地也不过就这么广。然而英国是一件很古怪的地方,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是相当专注于研究与理论的。而这是我人生目前为止读过最多学术文章的时候,我也重新认识了我在台湾花了四年多所念的“管理学”是什么东西。

这些日子以来我都隐隐约约有所体悟,但却依然还是蒙蒙懂懂说不出个所以然,一直到最近有一位很好的朋友问我关于英国学校的事情,我才隐约瞭解了一些东西。

她说,她对于英国好学校的课程都觉得很无聊,都是各种的理论和研究,她未来又没有要当学者,觉得不太有必要去懂哪些研究方法、管理理论之类的东西,反倒是有些不是非常有名的学校课程内容看起来都比较有趣、更加实务导向,她觉得这样对于她未来比较有帮助。然后她问我看法。

然后我重新面对这个问题,为什么英国的学校会这样的重视理论,甚至有些人会认为“太过重视”理论呢?我思考了一下,整理了我这半年以来的体会,跟她说了一下我么看法。

从我学校的校训开始:“通晓万物的道理”,然后我们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念了跟山一样高的文章,念过了一个又一个理论,有些相辅相成,有些互相矛盾。一下子A反驳B,B又反驳A,然后C出来说其实A和B都不对,我们需要找到D,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你常常会怀疑自己到底看了什么鬼东西,为什么不直接跟你讲结论就好。

“拜托,直接跟我讲正确答案吧。”

但所谓的社会科学所研究的,是你所看到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背后原因”,很多时候,其实没有正确答案,因为从某个角度来解释这个现象以及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解释这个现象,都能解释得通,差别是有些理论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更好地去“预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而某些时候能够运用的理论却在另外的情况下完全不能使用。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跟电影《爱的万物论》“Theory of Everything”一样,找到一个任何时候都通用的理论呢?的确是有可能,但如同史蒂芬霍金这样的天才在物理学上至今都没有找到一个万物理论,更遑论是社会科学。

我们不是神,我们不是全能全知,不能通晓所有事情的道理,我们只有极尽所能的,尽量去接近真相。而在这样的过程,我们需要理论的帮忙。

在念这些文章的时候,常常你会看到许多文章是1970、1980或1990之类的文章,这些文章在这么多年前,就能够大致的去描述我们现代社会所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与种种现象。常常在这种时候我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这些理论和知识,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形塑了我们所熟知的世界,建立了我们所熟知的“理所当然”,甚至影响了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行为。而很多我们所认为的“理所当然”,不过仅仅发源于近50年之间。我们所熟知的公式,我们想要找到的正确答案。其实都不是这个世界的正确答案。

因此不管眼前的东西看起来多么理所当然、多么坚固、多么不可抵抗,一切都可以改变,也都会改变。而在改变的时候,我们所熟知的公式,将不再是最好的答案。

于是我才稍稍明白我们的校训,我们学这么多的理论,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去明白现象的前因后果,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我们会变成现在的这个样子。我们学研究方法,不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后都成为学者,而是这样严谨的态度和方式,能够让我们在未来都依循逻辑去检视所有的事情。我们被教育要尊重学者、重视文献参考,是为了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尊重知识、去尊重万物、去学会谦卑,不要如此傲慢的认为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

推荐给你:瑞典震撼教育:六星期的课程,胜过四年的台湾大学教育

而理论,是最实用的东西,让你知道你有所限制,让你知道要去怀疑,让你知道要去思考,不要这么简单就接受一件事情,不要期待所有事情都有正确答案,去勇敢地正视问题,去勇敢地挑战一切,去勇敢地问为什么。

学了这些东西,我可能也很难跟你说实际上我到底学到了一些什么,我可能也无法马上就展现出过人的工作能力,但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有用上的时候,在我所不能确定的时候,用我不能猜到的方式去帮助我,或许求学的过程也是求道的过程,道可道,非常道。

走到学校外头,几栋零星的建筑外面,就是川流不息的人潮,回过头看,白茫茫的迷雾笼罩的那些建筑,难道是遗世独立的象牙塔吗?我不知道,世界还是一样,而我能够做的,依旧渺小的可怜。

但我知道,走过这一遭,至少我眼中的世界,已经跟从前不太一样了,而我也有了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万折不悔的勇气。

同场加映:“这个时代,答案在年轻人身上”专访创意工作人刘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