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孕时期的忐忑不安到初为人母的紧张,都是女性可能遇到的问题。但其实只要是为爱而生,什么也不必害怕。

35岁才决定生小孩,但还不想结婚。当我忐忑的告诉母亲,她的“评语”是:“这么老了,快点生一生也好啦!”出乎我的意料。

作为一个女性自觉很高的创作者,要让“生育”这件事进入我的生命,不无挣扎。我渴望奇妙的“生”之经验,也恐惧要割舍一些独立自由的“育”之责任。

生理上,人类十来岁便性成熟,但在心理上,要成熟到有“教育”下一带的能力,发展却因人而异。“我能在这个年纪生出健康的宝宝吗?”、“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作一个好的养育者?”、“勇闯天涯的抱负会因之受阻吗?”孩子的来临,伴随着一连串的疑问,我的高自觉这时显得麻烦而干扰。

“想太多”的状况,似乎也干扰了某种本该顺应自然的韵律。让我在生产到哺乳的过程遇到一些困难。

推荐阅读:请感谢,愿意在台湾生小孩的妈妈们

看着一本又一本的书籍,像重新当了学生,认识妊娠的种种知识,一点微小的身体变化都会让人大大惊讶,觉得自己好奇妙,和另一个生命共用身体。 有时候烫到、绊倒、受到惊吓,第一个念头就是摸摸肚子,说“小宝宝,没事没事…….”。这种“身体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经验,让你好像不能再只考虑自己的好恶,家人、朋友甚至毫不相干的路人,都能对你从身体姿势到饮食到心理状态做“指导”,而且考虑的重点多是肚子里的宝宝。

原本敏捷的我,第一次感觉到“负重”、“行动不便”、“渴望休息”,几次搭乘大众运输不愉快的经验,例如未落座车子便猛起步、司机对行动稍慢的孕妇流露不耐、坐在博爱座的无感低头族、还有破碎曲折的人行道……出门很不轻松愉快。

孩子的爸爸帮我们找到一个很不错的妇产科医师,他致力推广温柔生产,听了他的演讲,我第一次知道生产是可以写“计画书”的。

孕妇不应被视为“病人”,应当有权力主张自己希望怎么被照顾、瞭解生产中各种医疗行为的必要性。于是我拟了一份生产计画书,其中特别提到希望孩子的爸爸可以全程拍摄生产(因为我们是纪录片工作者,从怀孕开始就很认真的纪录着)。

胎儿周数渐大,头应该往下转了,却迟迟没有动静。每天早晚我趴在床上做帮助胎位转正的运动,感觉肚子咕噜咕噜翻搅,“应该转了吧?”连续三个月的产检,宝宝仍固执的待在她喜欢的位置,医生说了我最不想听到的状况:“再不转正,恐怕要剖腹产了。”

延伸阅读:第一次怀孕,我选择面对自己的挣扎

疼痛,让许多人对生产怯步,也促成了各种免除疼痛的措施,但我想,造物者设计了哺乳动物生育后代的方式,一定有其用意,生产是一件艰难又充满感受的事,疼痛只是其中的一种感受。我非常期待有自然产的经验,像我的母亲和姐姐们一样。

10月中一个周末傍晚,上完“轻松生产”的课程(练习呼吸和使用产球),我们“一家三口”在湖边欣赏落日,忽然,肚皮一紧,汨汨的羊水涌出,离预产期还有一个月呢!赶忙回家准备、把未收尾的工作交待一下、冲个澡就出门。平常走的很熟的路,因为急着抄捷径竟然迷路!

胎位不正又提早破水,医生评估状况,必须立刻进手术房剖腹,这一连串的意外,让我的生产计画书完全派不上用场:没有我熟悉的医生接生、没办法自然产、也没办法拍摄生产过程!

意识清楚的躺在手术台,听到铿铿锵枪的金属碰撞声、交谈、指令、广播,隐约感觉身体有种压力,眼前绿色的遮布让我好似和这一切没有关系,直到宝宝送到我胸口,才有了“活着”的感受!

母婴同室对剖腹产的妈妈而言蛮辛苦的,伤口不适加上哺乳不顺利,待在医院的一周,感觉阴阴暗暗、不太开心。我本不爱吃肉和油腻食物,为了“追奶”和补身,也得硬吞。深觉孕妇、产妇心理照护的需求不下于生理,孕程诸多传统禁忌和坐月子的种种规矩,除了模糊的知道是为了保护孩子和母亲。但是,女人是否可以少些担心害怕、多些理解支持?

延伸阅读:理想的产房

现在我即将有第二个宝宝,同样期待自然生产、顺利哺乳,我的“生产计画书”得以落实。生育孩子带给我的成长和体验,大概仅次于恋爱。探索生命的奥祕、思索人与世界的关系,因爱而生,因生而更懂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