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教育观念中,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活出自我价值。亲爱的,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台湾的教育更好~

2013年一月九日到八月二十九日瑞典林雪平市交换学生的快八个月中,从零下20度冷冽的冬季一月到温暖花开舒服春夏季节,我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语言、面孔、文化、气候,生活周边变成斜式的屋顶、高大的针叶林,与广阔多层次云的与天空,即使一年多后的现在,仍记忆犹新。

某些夜晚我会听着瑞典女歌手 Sophie Zelmani 1995-2005年的精选歌曲,很喜欢她很轻很淡刷着吉他的旋律与很柔的歌声,催化自己掉入去年瑞典生活回忆的漩涡,像是赖着床不想起来,也总是能从这段经历中拾起动力。

一起看看:跟北欧人学秋冬穿搭!直击瑞典街头时尚

瑞典是一个国土面积约台湾13倍,由九百五十万人口组成的福利国家。这里有一半以上的国土被森林覆盖,八成的人口住在占国土约百分之一的城市里,也因地广人稀,林地广大,污染很低。在台湾长年的鼻塞与过敏,在我来到这里的第二天就消失无踪。水源干净更可直接直接饮用厕所水龙头的水,可以这样直接喝水的方式也对来自台湾的我花了一点时间来适应。


[The Tree Path of Ryd , Sweden  2013 Jan ]
每天早上都会经过这条结霜的树道,树霜经阳光的透射银白闪的发亮。夏季时又是个完全不同的景色,草地取代了白雪的覆盖,青草从褐土中窜出。瑞典林雪平市是瑞典第五大的城市,没有多少高楼大厦,是一个生活简单的大学小城。在这个林雪平大学的 Ryd 宿舍区,聚集了一千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交换学生,是一个精彩有活力的地球村。

 


[ Icing, Sweden, 2013 Jan]
雪花如的糖霜般轻轻地飘撒附着在地上,轻轻一碰就会留下印子。

 


[World of Snow 1/3, Sweden, 2013 ]


[World of Snow 2/3, Sweden, 2013 ]


[World of Snow 3/3, Sweden, 2013 ]
太阳正刚刚升起,我坐在前往滑雪场的双层巴士上层的最前头,一片一片被冻白的树林不断模糊的闪过车窗被抛在后面,穿过停摆的农场与结冰的湖水,迎面而来的又是绵延不绝的雪白世界。有时我会无法相信此时我就在瑞典,面对的是一个陌生但又迷人的景色。(和你分享:学会丹麦的六个幸福基因,台湾会更好
 


[Masterpiece of Snow, Sweden, 2013 Feb ]
路上随处的一个小角落,白雪、结冰与阳光的组合。远看是一片全白,而走进树林近看,总是被这微小的细节所迷住。
 


[Black Line, Sweden, 2013 Jan]
下大雪的大清早,大型的道路清雪车在一切开始活动之前把到主要干道扫过一遍,清除前夜的积雪,在一片白中划出一道一道黑色的线。
 


[Morning Children, Sweden, 2013 Jan ]
林雪平市区一群快步过马路的小孩。某天风雪的早晨,此时约摄氏零下-15度,我在市区游荡,遇见一群小学生正在过马路,小孩低着头快速大步走,想赶快回到有暖气的室内,十分逗趣。(延伸阅读:请感谢,愿意在台湾生小孩的妈妈
 


[Bus in Linköping , Sweden, 2013 Jan]
一辆巴士停在总站,等着发车时间的到来。
瑞典文化中,守时准时非常重要。公车站牌上的倒数时间精准无比,在瑞典的八个月中,只遇到两次公车误点。这里公车每一段票价为12克朗,约50多元台币。虽然瑞典是非英语系国家英文程度最好的国家,但大部分公车司机还是习惯于说母语瑞典语。
 


[ Cloud and Sky, Sweden, 2013 Aug]
瑞典的天空感觉很低又很有层次,一层一层的推向无限远的地平线。

 


[ Night of  Göteborg , Sweden, 2013 Aug ] 
瑞典西南岸的哥德堡每年八月都会的巨型大型音乐节,此时街上总是充满一同欢庆的人、可以尝到不同国家食物风味的International Market,带动了整个城市的活力。这晚我与接待我的沙发主人骑着城市脚踏车闲晃着,经过这座桥时所拍下的照片。

 

有时我刻意走得很慢,留下相机,试图用眼睛记下我每天走过的路在脑海里,即使现在我闭上眼睛,都能清楚的看见我时常慢跑的森林软木屑步道、每天煮饭的厨房、Ryd 宿舍区的每一条小角落,与每天通往学校的15分钟的路。
瑞典林雪平市的简单生活,让我很难得可以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不需急躁,暂时不用去想未来升学、未来工作,难得的只要“活在当下”就好。此时此地,我拥有一完整不受干扰的干净时空,我能仔细去体验简单的生活与最重要的: 自己的感觉。

推荐阅读:迷路就是旅行的开始,用漫游体会城市的浪漫

因为步调慢与轻松,所以有更多平静时间去挖掘以往没有仔细想过,然后又总是被忽略的问题。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个性、优点、缺点?重视什么?是否有非做不可的事?
开始与自己认真地坐下来对谈。

 


[Glass Ball Dollhouse, Sweden, 2013 Feb]
林雪平市老城的公车站。雪季的林雪平像是装饰玻璃球里的雪屋。当你不动它时,它就会静静地待在那里,让雪花渐渐沈下,最后像是一幅静止的画,凝结的不只空间,还有时间。
很久没有在这么稳静的地方坐着,不需要思考什么事情。
 


[Linköping Central Station, Sweden , 2013 Feb]
林雪平火车站月台,早上八点十五分,月台上有正等着列车的进站的人。
火车站总是唤起我离家的感觉,想要很酷地去旅行,到了车站却又开始感到恐惧与踌躇不前,最后得硬逼着自己再多走一步,旅途还是要出发。

 


[Summer, Sweden, 2013 Aug]
三个姐妹坐在哥德堡码头边踢着腿聊着天。
当春夏一到,从日照极短、厚雪的冬天解放时,湖边、草原到自家后院都能见到一群又一群出来享受阳光的人们,好好把握这难得的长日照与温暖怡人的天气。 我常常拖出一张长摺椅,在户外草地上躺着放空,纯粹感受阳光日照的感觉与青草的气味。

 


[Stockholm, Sweden, 2013 Jan]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一个海港城市,也是瑞典政治、文化、经济与交通中心,铁路的集会地。
我正结束了两天一夜的首都之旅,坐在回林雪平的巴士上,望着窗外景色不断穿梭替换。我很享受火车与公车通勤时的时刻,窗外快速变换或是不断重复的景象,如一首无法猜测下一拍节奏的歌律,不知道下一秒出现在窗外的会是什么,配着心里可能是杂乱的思绪,或是专心的沈思,有时会突然好像想通了些时么,有时却也享受把自己浸在情绪之中。

 

教育制度圈定了学生的思考范围

瑞典的教育与文化给予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去发挥。
例如他们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在高中大学迎新活动与课堂上设计了很多出外郊游,扎营登山的活动,让教室回到最原始的大自然。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自行去推论答案或可能的结果。(芬兰教育这样改:愈多元、愈平等

瑞典教育环境也提供了成长中的孩子很多思想碰撞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去不断的重组自己,促成自己的观点,以及能够更多角度的去评断一件事情。同时父母会与还在小学的孩子讨论电视上的新闻时事,聊两性、婚姻、政治,促使瑞典的小孩十分早熟、成熟。

“学生”这个类别在瑞典社会上貌似是不存在的。
学生在台湾似乎是一个可以犯错、可以有学生价、可以暂时不用面对现实的身份。在瑞典,学生只是表示你在学校里修课,他们的眼界与思考范围没有因此而受到限制,他们也并不因为年纪小就画地自限。(同场加映:脱裤、变装,和性别学校教育
我能强烈的感受到瑞典的学生他们对每一种知识的尊重,也因此愿意去学习每种不同的知识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能有机会打开他们的眼界,懂得的用心去感受。
没有所谓能舍弃的知识,也没有所谓高等与低等的学科。


[ Ellinor, Sweden, 2013 May ]
Ellinor,一位工业工程系的瑞典学生,现代舞是她的休闲喜好之一。除此之外,她自学绘画,画她的从小一起长大的狗,与生活让她受感动的微小细节。她会在走路时停下来跟你介绍这路边植物的名称,她写短篇小说,很多是她从小阅读小说的灵感抒发。她喜爱音乐,留着小时后的电子琴弹简单的旋律。她从9岁就与母亲讨论电视上的政治新闻,12岁时就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大人了。当我遇见她时她是19岁,有着超乎台湾同年纪的成熟。(不同观点:北欧其实没有那么好!为什么我不喜欢芬兰教育
“I  belong to myself. You  belong to yourself.” 是我印象最深刻她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想这也是瑞典文化的体现:我忠于自己,且互相尊重。
 


[The Same Toilet , Sweden, 2013 Feb]
瑞典对于每一种知识与想法的尊重也体现在男女平等上,除了在瑞典林雪平大学里的厕所全都是不分男女共用外,从小的教育老师也极少将课程与活动以男女做划分。

 


[Bike Repairing Basement, Sweden, 2013 Jan]
学校宿舍区的脚踏车维修站,是一群热爱单车的学生所组成。
这里提供工具,与部分收费的消耗品,所有的一切维修都要独立自己动手,从换胎、补胎、换齿轮等等。这群学生会给你指导,让你自己动手实作,并适时的给予协助。

 


[Corridor in Breaktime, Sweden, 2013 Jan]
走廊上的桌椅出奇的多,也总是被占满。
读书学习在瑞典不是应该,而是需要跟想要,基于人生目标与规划而投入校园增加自我涵养。也因此常看到中途休学的学生,他们想再更确认自己的志向时,再回到校园继续充实自己。而他们更懂得在课外时间中找到平衡,因为社交与享受生活已是这文化的基调。
 


[Independence, Sweden, 2013 May]  
一位擦身而过的瑞典少女,自信的大步的走在北雪平的街上。
自我独立性高是瑞典教育下的学生最贴切的描述。学生的视野与思想不受年级与年纪约束,我常在聊天讨论中惊讶不已,回头觉得自己要再加油。环境影响一个人的个性与思维,我们可以经选择或创造环境去促使自己进步与改变。

 

 

我是一位传统台湾教育体制里的学生,就读升学国中与高中,因此能从自身经验贴切的比较瑞典教育与台湾教育。

芬兰教育这样改:考试越少、学得越多

台湾的教育很贴心,在12年国民义务教育中,我们将每一个科目细细切分,并完全独立,因为这样明确,这样好读,而且容易量化评分。当我们在上国文课时,教科书内的内容是我们唯一的所需要知道的知识,中国文学变成只是背注释跟解析文章结构。当我们上数学课时,我们一题接着一题算,我们不谈数学的历史贡献或是未来的角色应用、不重视数学的逻辑训练,数学完全只是数字与运算,忘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数学没有情感与历史感。当我们走出美术教室时,一切都与美术无关,我们只要在限时内缴交一样作品,对于美的感受并不重要,创作的哲学思辨也不是重点,我们背离的艺术创作的始点。
最后我们不同知识、学科之间无法交流,考试导向让所有的科目其实只分成两种:会考与不会考。如此长年的学习让我们以为世界就是这么运作的。(哈佛启示录:现在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我们开始将知识做简单的高低判断,我们开始看不起某些学科,因为这些不会考所以不重要,因为这些课被拿来自习所以不重要。


[必胜到底是要胜了什么?]
大部份学生时期的目标就是考到好分数,然后上好学校。但每年成绩放榜后,出现了多少不知所措的学生,在玲琅满目的大学科系选择中迷失。这是一件吊诡且本末倒置的事情,教育不就是提身自身知识品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吗?何时变成“先考到好成绩再说”。
 

台湾的家长最怕的就是孩子输在起跑点,分数高低是台湾大部份家长最关心的事情。比孩子是否找到自我价值更重要,比孩子是否有了解自己更重要,比孩子是否有独立思考能力更重要。恶性循环的是繁重的课业与压力让一般学生无法喘息思考整理,压缩的向外接触碰思考碰撞的机会。

推荐阅读:你可以抄作业!但拷贝解决不了问题

 

我永远记得高中毕业典礼的那天,我看着镜子里的我,穿着制服,左胸口上别着红色的“毕业生”胸花。我没有毕业的快乐,没有完成人生一个阶段的喜悦,只是感到忧郁与难过。失落不是只是因为要与这班朋友离别,而是我回想国中、高中这几年几乎空白的回忆,只追求分数与书本,拿到一个好成绩,却错失了这个年纪应有的年少轻狂与学校外的人生经验。

人生是永远的测试版,我们都从错误中学习,从失去中懂得珍惜。当我们逐渐成熟,能够独立思考(就算晚了一点)并见过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后比较,再回头去看那个我们曾经当局者迷的国民教育与台湾环境时,这里有很多值得保留但也有很多可以更好的地方。 同时台湾社会公民意识的崛起正在加速,我们已经渐渐跳脱出读死书乖听话的阶段,如同瑞典一路走来一样,台湾新一代青年也正在营造一个独立自主思辨的环境。

一起看看:打破年龄限制,科技将带来学校改革

从瑞典回国后,我的生活方式并没有立即的改变,反倒像是种下一株待长的幼芽,默默影响着我的选择,而这累积起来的选择,推动我离开原本不适合自己的圈子环境,逐步接近自我但又不确定的未来。其实这也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如果愿意尝试向前、改变方向,你不知道你会去哪,但每一步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