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艺术脱去高贵的糖衣,以普普艺术着称的安迪・沃荷不只改变了纽约,也影响了后世与当代的艺术及消费文化。

你不可能不认识他,被誉为 20 世纪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创造当代新的艺术创造形式,人们说他是一个大胆又不失序的前卫艺术家、引领了后现代主义的开端,他是我们熟知的普普艺术教父——安迪.沃荷(Andy Warhol)。

没人不知道他的成名作《沃荷式的梦露 》(Monroe in Warhol style)与为乐团《地下丝绒 & 尼科》制作的专辑封面——一根极具性暗示的黄色香蕉。虽然也有艺术家批判他的商业与功利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为艺术开创了全新的局面,直到现在我们仍然深受着安迪.沃荷的影响,从以下十点要和大家分享我们值得认识的安迪.沃荷。

推荐阅读:十五分钟的永恒,安迪沃荷回顾展在上海


图片来源|达志影像/ Reuters

在玛丽莲梦露逝世时,安迪.沃荷为她创作了一幅象征梦露由年轻至衰老的图像,他说:“一个人不化妆的时候,看起来最让人想亲吻;玛丽莲的双唇不属于令人想亲吻的唇,却非常适合拍照。”

你会喜欢:歌颂素颜,讨好别人不如喜欢自己

一、普普精神:“艺术只存在于小众?我就是要大量复制”

事实上,普普艺术起源于英国,但真正爆发出影响力却是在 1960 年代的纽约。普普艺术将当时的艺术的优越性带回物质的现实层面,而成为一种通俗文化。普普艺术的精神是十分美国化的,对影视名星的热衷,对名利的经营与追求。它确实改变了人们接受艺术的态度。而对现代艺术美学的破坏与改变,也将艺术普遍化,他们甚至影响到一般人在生活中对艺术的体认,这些都是具有其历史性意义的。

对于自己的作品,安迪.沃荷曾说:“如果你想了解我,不要往深处想,我就在最表面的地方,背后没有东西了。”安迪.沃荷不介意人家说他的作品肤浅,他也说普普艺术没有什么好分析的,因为它就是我们看到的那样:“很讨喜、有点小聪明、性感。”这是一种在精神上认可所有老百姓都可以参与艺术、共襄盛举的大众文化。也有人说它用最大胆的行动肯定“没有灵光”的艺术,亦直接由生活出发,把生活事物带进艺术。他曾经针对自己的创作理念表达:“我真希望自己能发明像牛仔裤这样的东西。某种令人牢记怀念的东西。某种大量生产的东西。”

推荐阅读:20世纪女性普普艺术先驱:Cindy sherman

二、“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 15 分钟”

安迪.沃荷出生于 1928 年的美国匹兹堡,父母都是捷克移民,父亲是矿工和建筑工人,母亲是帮佣。他并非纽约典型上流社会的子弟,但是在三十岁就成为纽约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他幼年身体孱弱,还罹患神经性舞蹈症,无法顺利控制自己的肢体,大多时间卧病在床看漫画、电影杂志和画画。这些经验,使他以广告设计师、插画家的身份起家,而后转向艺术创作。传递大众艺术价值的安迪.沃荷也预言了资讯泛滥的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洪流中探出头来。Google、Youtube、Facebook,我们如同他所说的生长在一个资讯爆炸的传媒环境,四处窜起的网路红人、宅男女神,这是一个没有主角,每个人都会出名的时代,安迪.沃荷比所有人早一步看见了大众媒体的趋势。

推荐阅读:人人是媒体的时代,你的媒体原则是什么?

三、离安迪.沃荷越近,成名也不远了

他的作品来自时代的名人在媒体下的形象,如玛丽莲梦露、毛泽东、猫王、马龙白兰度等等,使用名人肖像使他的作品更容易出名。这也是了他对于名声的平均化、传递性的具体实践。他认为名声的分配越平均,世界会越美好。

然而,他陆续涉入电影、音乐、舞蹈、流行文化等范畴,他所成立的“工厂”工作室(Factory)更成为当年纽约社交名流、摇滚巨星、文人墨客聚集地,甚至被视为纽约文化界中心。不少红男绿女身围绕在他的身旁渴望成名。

他频繁地出入社交场合,认识了许多位高权重的人物,当中包括甘乃迪总统和杜鲁门卡波特,当然也少不了娱乐时尚圈的明星、社会名流、艺术家们。这些人也都成为安迪沃荷创作的灵感来源,后期他也收到许多请他绘制明星肖像的要求,从他笔下也诞生出不少时代的偶像。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红粉知己 Edith,安迪.沃荷也促成了这位美国 60 年代当红的影星名媛。

四、“如果不是每个人都是美的,那就没有人是美的。”

在《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里他认为没有哪个人是不美的,他反倒觉得“每个人一生总有某个时刻是美的”。“美其实跟一个人完成美的方式有关”当你看见“美”,与之相关的还有场景,他们穿的衣物,他们站的位置,以及他们所使用的任何东西。 虽然他与上流阶层交往密切,同时却也与社会底层的人来往。他很重视人的平等,正如他推广的普普艺术,所有人都有享受艺术的权利。

同场加映:女人,妳其实比妳想像的美丽

他曾说:“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在于,在那里最有钱的人与最穷的人享受着基本相同的东西。你可以看电视喝可口可乐,你知道总统也喝可口可乐,丽斯.泰勒喝可乐,你想你也可以喝可乐。可乐就是可乐,没有更好更贵的可乐,你喝的与街角的叫花子喝的一样,所有的可口可乐都一样好。”这样平等的概念也显露在他的创作中。他喜欢用“丝网印刷技术”保证了艺术品的大量可重复性、以及价格的低廉性。他认为可复制的商品品是在工业时代对自由与平等的最好馈赠。 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无界化是沃荷艺术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部分。

五、“性,永远不做才是最刺激的”

安迪.沃荷一生没有过婚姻,对于他的伴侣、性向也一直是个谜。他对同性恋的态度坦诚而自由,在后期的艺术、电影创作中也放进不少同性题材,在《沃荷的哲学》中他曾说“对于那些花上一辈子时间试图成为女孩的男孩,我感到深深着迷,因为他们得付出那么多努力(双倍的时间),才能除去那些泄漏机密的男性特征,并吸取所有的女性特征。”在 1960 年安迪.沃荷就已经肯定了跨性别。

你会喜欢:跨性别模特儿,倾听身体的声音

另外,他对“性解放”也是有前瞻性的,虽然许多人说安迪是个无性者,但他曾发表自己对性爱的想法:“爱与性可以搭在一起,性与不爱可以搭在一起,而爱与不性也可以搭在一起。” 安迪.沃荷的性向就让它永远是个谜,留下他对“爱”的广阔,在我们这个时代继续蔓延。

一直到死后都仍然备受世人注目的安迪.沃荷被评为死去后最会赚钱的人,也有人说他是社交动物,是个爱戴假发的怪胎、神经质的同性恋,人们对他传奇的事迹提出种种评论,当然他面对这些评论也只是耸耸肩说:“我从来没有不在状态,因为我从来没有状态。”其实,他一点都不怕世人批评他,因为成为众人的焦点就是他的人生宗旨,所以那些事事非非都他来说都不算什么。

安迪.沃荷的普普风范的确耕植在我们的心里了,以前我们以为普普风格就是大众、就是拼凑的色彩和复制的印象,事实上普普艺术的确是艺术史上的另一个里程,因为有安迪.沃荷不畏批判的前卫作风,也为当时的纽约和当代的艺术带来了新秩序。如果有天你在他的家乡匹兹堡进入了安迪.沃荷美术馆,也许走了出来你仍对于馆内的艺术品无动于衷,因为普普精神是轻松的,它可不想让你花费太多脑力,但是纵观过安迪.沃荷的传奇一生,你必然会屏气凝神,因为他的人生是一件最精彩的艺术品。

【同场加映】四个你不知道的安迪.沃荷

  1. 他是个工作狂。一位和他一起共事的女演员因为受不了他的怪脾气而在他的工作室“工厂”枪杀了他,子弹落在他的胸膛,却奇迹似的捡回一命。
  2. 我们一定都以为他是个自大鬼,事实上,安迪.沃荷是个很没自信的人。包括他戴假发、后期坦言整形,他对自己的自卑除了外表也来自小时候家里环境贫困,使他一生的志业都是“向钱看齐”。
  3. 安迪.沃荷每天早上打电话给朋友兼合作伙伴 Pat Hackett,详细讲述前一天做过的大小事,他们称之为“写日记”,最久可以讲上两个钟头。日复一日的,Hackett 尽责的在电话另一头记下笔记并且打出来,这样的习惯从 1976 年开始直到 1987 年 Warhol 逝世。
  4. 我们知道安迪.沃荷酷爱出入社交名流场所,他的工作室“工厂”也聚集了一群形形色色的人,这样的他生活一定很复杂到不行吧?事实上,安迪.沃荷可是个不菸不毒的健康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