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编按:
没有人不记得念书时苦哈哈的日子。原因不用说,就是因为课本里的内容枯燥无趣,远不如享受课外读物来得津津有味。这一次陈安仪要告诉作为父母的大伙,别再区分课内与课外读物了!我们更应该积极的从他们的眼光去看世界,就会发现原来阅读,才可以发现真实的世界,远比我们想像中的,要美丽的多了。

推荐阅读:哈佛这样挑学生!没以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


有读者问:

面对国中生的课业压力,还要引导她阅读,时间有点难排。国二生喜欢阅读,但她只喜欢阅读课外书,不喜欢课内书。我们成天叫她把书收起来去“读书了”。她阅读的书刊总是像“骸骨之城”、“饥饿游戏”,我们也不知道适不适合她,更别说引导她说出重点了。请问老师身为家长的我们,可以为她们选择那些类型的书籍呢?

 

对我来说,我是“认真的”把“阅读”放在“成绩”之前。

我知道很多人不认同。但是我家女儿月考前画画、看书,我是不禁止的。道理很简单。我认为:只要是在“读书”,“课内书”跟“课外书”,为什么有对、错之分呢?更何况,那些考到可以背起来的课内书,滚瓜烂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对孩子的未来有帮助吗?我一点也不认同。

所以,我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上课专心听懂,回家功课做完。参考书,自己选择要不要做。剩下的时间,我就由她自由运用,我从不逼她“背书”。女儿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借两本书。最近她借的书,主题都跟“生死”有关。像是“安宁病房”、“死亡料理”等等,“饥饿游戏”她也刚刚看完。她常会跟我聊到书的内容。她说,她最近很喜欢看谈“心理”的小说,包括一些变态杀手.....等等。

推荐阅读:不一样的妈妈

对我来说,这些都是“学习”。孩子每个阶段都会对不同主题感到兴趣。而这些,往往也都是人生中的重要课题。但是,学校不一定会教。像是“饥饿游戏”,本小说主题环绕在“生存斗争”、“友情、爱情与现实”,如果你真的想与孩子谈论内容,何不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呢?(它还有电影呢!)

这个期间的孩子就像一块海绵,吸收力快,并且开始发展自己独立的想法。他们急切的想要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世界,了解爱情、友情、亲情,了解自私、公益、道德与现实。可惜,这些东西课本里不见得都有。课本有的东西,是知识的一部分,但是,广阔的世界,也需要去探索。所以,要求孩子埋首在功课中,是不够,也不对的!要了解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从他的眼光去看世界。

我们曾经写过:妈妈的读心术:孩子比我们想得懂更多!

 

 

女儿每隔一阵子,会问我家里还有什么好看的书?我会找出我以前喜欢看的书给她。像是历史、文学,赛珍珠的大地、黄春明的“莎哟那拉,再见”。她喜欢鬼,我就给她“聊斋”。她想要生物,我就给她“人类的一天”。她说她的地理不好,我就给她看“地理丛书”。

台湾“课内”考试太多、无意义的背诵太多。课外阅读太少,思考的时间更少。这样的教育,即便考上台、清、交,也只是会考试的机器,缺乏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难怪出社会会找不到工作、要跳楼。这样的教育模式,如果持续下去,下一代绝对没有足够的竞争力!

同场加映:痞客邦妈咪陈安仪:教孩子走最适合而不是最好的路

家长如果无法打破迷思,我们的教育是无法改变的。

所以,要改变教育,要增加下一代的竞争力,先从改变“去读书!”这三个字的看法开始吧!

 

还可以读丁宁对于教养的看法:
〉〉孩子教我的十二堂课:第七堂 互相尊重
〉〉孩子教我的十二堂课:第三堂 不比较
〉〉孩子教我的十二堂课:第四堂 接受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