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绑定”,一种在情感或身体虐待中形成的强烈情感依附,尽管过程艰难、痛苦,但每份痛苦背后都有成长的机会,有天我们都有能力从伤痛中恢复,找到新的爱与信任,重拾自我价值⋯⋯

海苔熊你好,

我在 podcast 听这个节目有一阵子了,非常喜欢你不论是分享童话故事还是大家的故事时,温柔的话语都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安慰。 我今年刚离开一段关系,是一个我待了 5 年、有共同兴趣的社交圈。我曾经非常崇拜、尊重那里的老师,直到老师深深的伤害我之前。

当时我和他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那阵子因为他精神状况不太好,所以常常找共同圈子的朋友们一起去吃饭喝酒,而我也常常会陪他喝酒待到很晚。

后来,他开始会在喝醉的时候对我搂搂抱抱,或者在回程的计程车上有一些亲密的举动。

那时候我并没有拒绝或推开他,我以为那是他表现亲密感的方式,直到后来我问他,你知道你喝醉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吗?而他却只是说,他不记得他喝醉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如果让我感到不舒服,他很抱歉。

那时候我发现,眼前的人其实并不在乎我的感受,他只是想藉着酒劲做他想做的事情,但那天他承诺我不会再喝到烂醉、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但结果在那之后,他还是用着同样的方式漫不在乎的侵略我的身体界线,上一秒他会哭着告诉我他很抱歉他伤害了我,下一秒却又喝得烂醉对我摸来摸去。

我困扰了很久是不是该告诉同一个交友圈的朋友们这件事,一方面因为老师的表面形象维持的很好很体面,一方面也因为就算告诉朋友,他们也无法为我做什么。

我怕其他人不相信我说的话,因为老师表面上对我非常好、非常照顾,也怕交友圈的和谐因此被毁掉。

同场加映:《人选之人-造浪者》影射?金句看权势性侵,抵抗“以大局为重”的职场霸凌

图片|Photo by NEOSiAM 2024+ on Pexels

重新听到这首歌,我想我真的曾经非常崇拜并爱慕过这个人,甚至也许,有一部分是我享受那种被握有权力者特殊待遇的感觉,但与此同时我感觉自己好廉价。

彷佛他曾经道过歉就是他的免责声明:如果我明知道他是会在喝醉时对女生动手动脚的人,而我还选择继续跟他来往,那就是我的责任一样。 后来我选择离开这个交友圈,有些朋友不能理解发生什么事,为何我做的这么绝,但我只是好想安静的一个人待着。

我发现自那之后我不太交新朋友,我不能信任别人没理由的好意,我尽可能不太和别人产生太深的交集,我只想去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简单的生活。

可能最让我难过的地方是,我有一种被曾经很信任的人欺骗的感觉,与此同时,我曾经很喜欢的兴趣跟这个交友圈,我都不能再继续了。

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我的第一个感受都是:我不知道。我希望他真心的道歉并改过吗?我不知道。透过讲出这件事,我想要什么呢?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自己希望那个人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也不知道自己经过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什么人生中的一课。 只是有时候,我会好想变回以前的那个自己。

谢谢海苔熊的 podcast,声音跟话语都很温暖,让我得到很多安慰。我想这个 podcast 成为很多人心灵的出口,看了这么多人悲伤难过的经历,要保持温柔跟继续下去的动力,应该很不容易吧⋯⋯

真的是非常谢谢你,也想跟你说声辛苦了,谢谢你接住大家的情绪,也希望你的情绪能好好的被身边的人接住。

 

by Seeya(点播时间:2023/6/11 下午 10:32:34)

亲爱的 Seeya:

Seeya,我想你可能正经历着一种痛苦的转变,从尊敬、崇拜,到失望、心碎,最后演变成了这种困惑和无奈。我可以理解你现在的困扰和痛苦,因为你所遭遇的是一种十分深重的背叛和创伤,这种感觉非常痛苦,内心也百般挣扎。

我要告诉你的是,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侵犯你的身体和情感。无论他是谁,无论他在你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他都无权侵犯你。当你感到不舒服,他就应该停止。你有权利为自己把握界线,你有权利拒绝任何让你不舒服的行为。你的身体和你的情感,都只属于你自己。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将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欲望、自己的责任强加在别人身上。他们或许觉得他们有权利这么做,或者他们根本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但这不代表他们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或者他们就应该被接受。

当你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你有权利说出来,你有权利去保护自己。

在你的故事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十分勇敢和坚强的你。你选择走出这个关系,选择保护自己,选择为自己的心灵守候,这是多么难得的勇气和力量啊。

我希望你知道,你是强大的,你是值得尊重的,你是有价值的。

你值得被爱,你值得被尊重,你值得被珍惜。

在给你鼓励之后,我也想再进一步的和你介绍一个重要的概念,让我们大家一起看看在一段受伤的关系当中,我们有可能“不知不觉地”成为了怎么样的自己。 

猜你想看:林奕含逝世六周年|“权势性侵”没有减少,我们能为幸存者做些什么?

图片|Photo by Austin Guevara on Pexels

心理学 OK 绷

“创伤绑定”(Trauma Bonding)是指“一种强烈的情感依附,通常在一个人受到另一个人的情感或身体伤害时形成。这是反复出现的、周期性的虐待模式,通过间歇性强化而持续存在。”。这个名词一秒解释了两个我近期的困惑:

有些人主张,被(权势)性骚扰的受害者,其实在过程当中也享有父权红利;当事人不能够得了便宜还卖乖 ——我之前的想法是:的确,当事人可能当下有觉察或者是没有觉察到这份红利,但是这不能够作为交换的理由。

或者,正因为当事人也有可能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会陷入一种“我真的要讲出来吗?其实他也对我很好,是不是我想太多”的困惑,这就是创伤绑定的其中一个症状:“为对方辩护”。

图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关于“后来越想越不对劲”。尽管性骚扰不分性别,这一连串 #metoo 事件被提报的加害者大多都是生理男性,身为生理男性的我有些时候会有一种恐惧是:“我会不会不小心也性骚扰了别人,但当时的‘我们’都不知道。

隔了几年之后,对方越想越不对劲?” 看完创伤绑定之后,才意识到,并不是对方隔了好多年之后才来“找碴”,而是,这有可能是创伤绑定的其中一个症状。受害者往往要离开权力中枢(社交圈或团体)一段时间,脱离被对方的掌控和反覆操弄,才会“走出迷雾”、知道自己当年发生了什么。 基于这一点,其实只要不要有意的去操弄他人,就会降低“多年后对方越想越不对劲”的状况。

根据乔治·达顿和苏珊·佩因特的观点,创伤绑定“用于描述与个人(有时是与一个群体)的情感绑定,源于反复出现的、周期性的虐待模式,透过间歇性强化而持续存在。”[1] [2]。

“间歇性强化”是指一种行为模式,当一个行为只有偶尔得到奖励时,人们会更容易持续这个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次奖励何时会到来,所以会一直尝试。

而创伤绑定则是一种类似于间歇性强化的模式,当一个人反覆受到另一个人的伤害时,他们可能会开始将这个伤害当成一种情感依赖,并开始将这个人视为重要的存在,即使这个人对他们造成伤害。

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能会开始认为自己配不上更好的对象,甚至开始相信自己值得被伤害。施虐者通常会寻找坚强、有动力、受过教育、独立思考的人,这样当他们最终“操控”受虐者时,他们就能让自己感到优越[3]。

例如,你曾尊重和崇拜这位老师,他在你的社交圈子中有相当的权威和地位。他对您的身体界线的侵犯,使您的尊重和爱慕与所经历的创伤深度绑定。这可能造成了所谓的创伤绑定,一种与伤害者形成深层情感连结的现象[4]。

创伤绑定通常发生在一段权力不对等的关系当中,例如老师与学生、老板和下属、丈夫和太太。握有权力的一方,透过“爱与伤害”的反覆操弄,有时候处罚,有时候给糖,让权力比较低的一方陷入一种困惑当中:他到底是爱我,还是只是想要利用我?

随着时间,权力低的一方可能会用自己“在关系当中所获得的好处”替对方辩驳,作为一种自我说服,但又因为那些伤害是如此的明显,经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痛苦。有些时候甚至要等到有其他的受害者出现,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只是一颗被用完即丢的棋子。

图片|Photo by Rafael Barros on Pexels

那要如何辨识自己是不是中记了呢?

根据 Crystal Raypole 与 Tom Rush(2023)的整理,创伤绑定常见的症状如下[5]: 

  • 否认对方的过错(denial of the other person’s fault)

  • 为对方的行为辩护(justification of their actions)

  • 逐渐与支持系统隔离(increasing isolation from support structures)

  • 增加对对方的依赖(increasing dependence on the partner)

看到了这四个项目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前一阵子发生的一系列 #metoo 事件,或许并不是每一个案例都经历了创伤绑定,但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切入或许可以解释两个现象:

  1. 很多人要等到脱离了对方的魔爪之后几年、甚至几10年,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发生了什么。“越想越不对劲”有可能是“脑雾”之后的新苏醒:原来自己当初被洗脑了。在当时的环境和时空背景之下,可能只有透过不断替对方辩护, 才能够活下来——不论是在生理上或心理上。这也意味着,走出对方的势力范围,走回支持系统这件事是多么的重要。 

  2. 那些持续帮“可能的加害者”说话的夥伴,有可能是他们曾经看到了加害者其他的面貌,也可能过往自己受惠于加害者,毕竟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良和邪恶的人。不过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仍活在这个创伤绑定当中,如果不否认对方的过错、如果不对他的行为做辩护,还有可能会经历认知失调,这个代价太大太痛苦了。所以在这之前,先选择帮加害者说话,用以维持他在自己心目中某一个“位置”。 

换句话说,创伤绑定很可能比我们想像当中还要更细微,有一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味道,又有一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味道,但不论如何,其中一个人是受害者而且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另外一个人是加害者并且透过权力来压榨对方,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因为这样前面的四点的区分已经不太足够了,可能要把加害者的套路切得更细一点,才能协助我们不要变成加害者的嘴上肉!

图片|Photo by Hadi Slash on Pexels

因此,Minnesota临床社工师Erica Laub[3]曾提出创伤绑定的七个阶段:

  1. 爱情轰炸(Love Bombing):伤害者通常会对被害者表现出强烈的爱与关注,使被害者感到被珍爱与理解。

  2. 获得信任并增加依赖(Gaining Trust and Increasing Dependence):伤害者会稳定被害者的信任并逐渐增加其对伤害者的依赖。

  3. 批评和贬低(Criticism and Degradation):伤害者开始侵犯被害者的身心的阶段,例如透过批评、羞辱或贬低被害者。

  4. 煤气灯操纵(Gaslighting):伤害者会否认或扭曲事实,使被害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感觉或理智。

  5. 放弃与投降(Submission and Resignation):在长期的心理伤害下,被害者可能会放弃抵抗,并接受自己的处境。

  6. 失去自我和价值(Loss of Self and Worth):被害者可能会因为持续的心理压力与伤害,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并失去自我认同。

  7. 情感依赖(Emotional Dependence):最后,被害者可能对伤害者形成了深层的情感依赖,即使伤害者对其的行为已经导致了明显的伤害。

表面上看起来是七个阶段,但说穿了就是我们中文很习惯讲的三个字“养、套、杀”,透过跟你建立关系把你养肥养大,再将你套牢在这段关系当中让你难以离开,最后再你无力离开的时候再一口气把你吃掉不论是在金钱性爱或者是其他生活转转面向上牺牲、罔顾你的利益。

伤痛可以被疗愈,我们都有能力去爱,去信任,再次找到自我。每一次的挫折都带着其必要的意义,每一个故事都有其价值和力量。”

图片|Photo by Demeter Attila on Pexels

透过理解创伤绑定,我们得以更深入地同情和支持那些曾在不对等权力关系中受苦的人。尽管创伤绑定的循环艰难且痛苦,但它也提醒我们,克服这些挑战的过程中蕴藏着转化的力量。

生命的旅程中,我们或许会遇到让我们失去自我、甚至伤痛难耐的关系。然而,正如我们深入理解创伤绑定所教导的,每一份痛苦背后,都有着成长和自我发现的机会。

每一个经历,无论其本身多么艰难,都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疗愈之路不易,但并非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从伤痛中恢复过来的能力,从而找到新的爱、新的信任,并重拾自我价值。如果你是那个曾经被绑定的人,那么请你要好好的安抚自己 、告诉自己,你值得被好好对待,不值得这样子被伤害。

如果你是那个曾经伤害别人绑定他人的人 ,请试着想一想,在你内心深处是不是有什么匮乏的地方,让你试着用操控他人来填补内心的空缺?愿我们都能够终于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在想要很不想要的时候,都能够表里如一的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