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经典日剧是哪部呢?日剧的真挚台词与情感总能反映人生况味,这次推荐 8 部必看经典日剧,一起来回味吧!

看见经典日剧《魔女的条件》歌曲即将改编成影集《First Love 初恋》并跃上 Netflix 萤幕,不由得回想起九零年代疯狂追日剧的时光,也涌起自己曾是看着日剧长大的回忆;

不知从何时开始,每逢与新结识的朋友聊天,总是习惯性将知名电影、最近热映的韩剧作为问候词,但内心还是隐隐期盼着也能找到与自己相同,一样喜欢日剧的人。

说也奇怪,日剧那过于矫情、说教的台词让人别扭,但不知为何配上精致的画面与配乐,那些台词似乎就成了我们说不出口的心声;这次我想从这些收藏在内心的日剧中,捞出一些诉说心声的几部片,回顾最浪漫的时代。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关系的选择:2008《Last Friends》(ラスト・フレンズ)

似乎总有人这样界定着,感情世界只有“爱人与被爱”的选择,爱人可能痛苦,但被爱不一定幸福,或许世上其实没有绝对理想的爱情,只有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亲密关系,在《Last Friends》中的爱情充满缺憾、保有着各自的灵魂与形状,没那么童话、可能有些不堪却也更加真实。

《Last Friends》讲述着五名男女在共享套房中复杂的人际关系,透过与他人相处经历的各种变化;重新回顾后,发现其实剧中有许多在当时不太能被接受、却真实存活于阴影角落下的观念。

每个人都是抱持着怀疑与不安走进感情世界

爱是什么呢?会是像《控制》那样,将爱人打造成自己所喜欢的样貌,既陌生却又让人无法拒绝、还是像《余命 10 年》与《一公升的眼泪》那样,带着无法复原的伤口,即便怯懦与犹疑间仍伸手拥抱;

二十多岁对感情不算懵懂、也不算知晓一切的年纪里,对于感情的认知更多是在于渗透这段关系间的相处模式,爱着一个人,仅仅只是爱着就足够,像《Last Friends》片头画面中,红色丝带联系着每个人各自的羁绊,朋友间的关系可能升华成恋人般的纠缠。

或许这就是感情最微妙的地方,真实地诠释着感情之于他人的不可控,在爱与不爱间,自己所设想的关系与对方期望的相处模式都会有所落差,但否定这段情感的来源,可能更多是对于自我的认同;

回顾这部日剧开启了更多对于“关系”的想像,带着伤痕的自己,可能曾经辜负他人、或是被他人辜负,渐渐地在里头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形状,成为拯救他人的一方。

好剧画重点:“要说孤单的话,大家其实都一样。人的内心到底有多孤独,光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推荐阅读:日剧《恶女》剧评:今田美樱挑战“好女人”定义,父权体制下,有谁是幸存者?


图片|《Last Friends》剧照

感情远比我们想像得更加执拗:1999《魔女的条件》(魔女の条件)

不懂得说日语,却也还是会忍不住想跟着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中哼上几句;不知道有谁跟我一样,“猎巫”这词的含意不是在历史或文学课中学到,而是在日剧《魔女的条件》中了解,所谓的“猎巫”,其实更多是社会为了排除异己而创造的藉口。

《魔女的条件》在当时的日剧圈卷起不小的名气,剧情以相差八岁的师生恋,历经社会挞伐、遭受残忍与异样的眼光看待,诠释在权力与道德间牺牲的感情故事。

在无法预知未来的选择中,你只能先相信

做出决定中,都需要花费长时间的累积才能看见成效,而世俗的枷锁也就像是经过时间层层累积叠加而成,用来捆绑自己的限制器。

“有违常理”、“与他人不一样”,只要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事情,你就拥有《魔女的条件》成为即将被猎巫的一员。

但就如同老话重提,感情世界并没有固定的形式来阐释,不论遭遇百般的阻挠,更多时候我们还是选择执拗地听从内心的声音,就为了等待某个与自己相同的答覆。

好剧画重点:“我不相信这世界有奇迹,如果真的有,那也是爱情、意志、勇气聚积而成的奇迹。 ”


图片|《魔女的条件》剧照

越是追求幸福,就越是碰壁的人生:2016《东京女子图鉴》(东京女子図鉴)

近日呼声响起的《台北女子图鉴》在串流平台上热映,让我不禁想起来多年前看完仍停驻在心中的《东京女子图鉴》,无法将两者相提并论,毕竟可能是后者带来的冲击过于深刻,也让我始终难忘。

《东京女子图鉴》是追求幸福的一帖处方笺,侧写着拥有梦想、渴望获得幸福的女性,从 20 岁、30 岁再到 40 岁的际遇,写下她们最耀眼的一幕、也写下她们梦碎的一刻,最终都直指,内心渴望的幸福人生。

其实绝对的幸福并不存在,我们总是想要比现在更幸福。

20 岁时你会希望自己成为特别的人,想要所有人的焦点都在你身上;30 岁时会介意旁人的言论,开始往众人所设定的幸福阶梯迈进,跟着剧中绫的脚步,一步步看见每段“幸福生活”的真实样貌,其实成功里头更多是失落感,终究有不满足的一刻。

但如果知道最后还是会失望,重来一次的人生会再做出相同决定吗?会的。我们仍义无反顾地选择相同的答案,毕竟谁的生活不是这样?

苟活在残酷的现实、却又幻想着浮生的景象,背着生命的包袱,收拾自己遗留下的烂摊子,总想着进到更难进入的场所,获得不普遍的幸福;就像《斗阵俱乐部》中,在高消费的时代里,享受着被过度包装的“幸福”。

好剧画重点:“小小的幸福,那时觉得这样的幸福太渺小而感到悲哀,于是放手了,现在已经懂得这样的小幸福多么得来不易,至今为止所发生的每一件事,大概都是为了重新认知这个道理而绕的远路吧。 ”


图片|《东京女子图鉴》剧照

遗憾与错过,谱出一段未完成的青春:2004《在世界的中心呼喊爱情》(世界の中心で、爱を叫ぶ)

回想起 2000 年时,日剧似乎开始进入“绝症系”的影剧,从注定无法相爱的《在世界中心呼喊爱情》、随着病痛折磨与成长的《一公升的眼泪》,光看剧名就知道会难过,但还是忍不住想看,或许这就是当时日剧的魅力所在吧。

改编自片山恭一的同名小说《在世界的中心呼喊爱情》,运用过去与现实交错的手法,从懵懵懂懂的学生时代,唤起随着年纪增长、逐渐被遗忘的青春记事,更多是夹杂在回忆中酸涩与苦楚的遗憾。

没有结局的爱情,才能换来永远的思念

幸福总是变换着无限姿态,时而闪耀、时而沉在灰色调,始终不会维持相同的姿态。

人一生谈的感情不会只有那么一次,17 岁的我们会紧握爱人的双手,不负责任地把对方划进自己的未来中,直到意外发生,一切就这么临时地画下了休止符,才发现理想的未来其实并不存在,感受自己的无能为力,更加懊恼不已。

带有遗憾与惋惜的恋情,或许更加容易住进自己的心里,当深深地爱过一个人,就彷佛像是站在世界中心那样,感受着曾经拥有却又失去的痛苦,直到最后看清,能够留下的、能够带走的又有什么。

好剧画重点:“人所以得病,是为了战胜它变得坚强。 ”

猜你想看:日剧《我是千寻》心理学解析|有村架纯的疗愈之旅,看见性工作者的关系需求


图片|《在世界的中心呼喊爱情》剧照

时间无法淡忘一切,只是让故事停留在原地:2011《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それでも、生きてゆく)

光看剧名,不难想像所触及的主题有多么沉重;当命案发生后,被害者家属与加害者家属又该如何继续生活?

提到这,或许有些人会先想到前几年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虽然也是类似的情节,但《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更多是描述自身存在的价值与否定自我的过程。憎恨与愧疚,双方只能怀揣着这样的心情一辈子活下去吗?

“时间能冲淡一切”,我们经常会用这句话来疗伤,但时间并不能将痛苦掩盖,只是让它变得模糊,可能不一定会出现在日常中,但那刻的记忆是停在心中,总在夜深人静、毫无防备之时将你唤醒。

你可以沉浸悲伤、与它道别后,再继续面对生活

“遇到的都是悲剧,很想逃开,可是逃开也会留下悲伤。”我们无法拒绝悲伤的到来,试图脱离悲伤、却越是悲伤,不如好好地沉浸在悲伤瓶子中,感受“悲伤的痛苦”。

毕竟对于此刻的自己来说,“想开点”、“一切会好的”的安慰词,都没有任何作用不是吗?

就如同作家帕克所言:“The human soul doesn’t want to be advised or fixed or saved. It simply wants to be witnessed, exactly as it is.(人类灵魂不想被建议、修补或是拯救,他们只希望能以现在的模样被见证。)”

或许我们只是更想听到“感到痛苦也没关系”,所谓的悲伤、呐喊与绝望,最后都会升华成另一种省思,只是需要先去承受与面对。

好剧画重点:“真正没关系的时候,是不会说没关系的,正因为有事,所以才会说没关系。”


图片|《尽管如此也要活下去》剧照

活着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觉悟:2014《我存在的时间》(仆のいた时间)

或许会再次重温这部的主因是三浦春马的关系,想起初次看见广告标语“活下去,需要觉悟(生きるって、覚悟だと思う)。”

现在回顾,不禁有些心酸;生老病死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课题,只是更多时候会先选择冀望着明天,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直到问题发生,才急得发慌,想着为什么一切来得那么忽然。

罹患渐冻人症状的拓人,也是这样想的,好不容易人生步入了正轨,却意外得知自己时间所剩不多,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如果是自己发生这样的问题,又该如何面对呢?

不是想死,而是害怕需要依附他人而活着

在剧中最痛苦的是你已经知道在未来的某天,自己得依靠呼吸器、依附他人存活,甚至无法将情绪、心意传达给对方,宛如一具毫无灵魂的躯壳,但这样还能算是活着吗?

我们都是言不由衷又故作坚强的人,宁愿自己一个人承担,背负着过往的温柔回忆,独自面对残忍现实的冲击,也更容易像剧中某集的拓人一样,宁可选择自己离开,也不想让他人背负自己的余生。

好剧画重点:“就好像寻找目标,就是我的目标。 ”


图片|《我存在的时间》剧照

你以为的你,不一定是真实的自己:2015《家的记忆》(アイ'ムホーム)

以失忆为主线,透过十把钥匙找回失忆前的自己,在寻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人的性格不是因为个性使然,而是受到经历与遭遇所影响。

家路久这个角色,更多是反应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了成就与目标而放弃事物,多数都会从与亲人相处开始,直到失去后才发现自己早已什么都没有。

我们都在寻找一个能承接自己的人

没有人能够独自生存,总会不自觉寻找自己的归属,《家的记忆》中每把钥匙都可能代表着自己曾经的归属,在每次的回忆过程中,重新审视过去所忽略的自己,那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却深刻影响内心。

同场加映:2023 必看日剧《重启人生》!从安藤樱的命运循环,带领观众活出不留遗憾的人生


图片|《家的记忆》剧照

多数派才是正义,意见相反就会被排挤:2012《王牌大律师》(リーガル・ハイ)

世界没有绝对完美的正义,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自以为的想法。怀抱着善良的心、秉持着正义的行为,但谁也不是神,只能用着第一人称的视角看待事情,想像着这就是事件的真相,但却也没看清一切,在不知不觉的时刻做了坏事、失去理智的下判断。

胜利者不一定就是正义,而失败者有时也不代表邪恶,正如同没人能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只是人很难跨过自己的价值观。

“真正的恶魔,正是无限膨胀的民意。是坚信自己是善人,对落入阴沟里的肮脏野狗进行群殴的善良的市民。”或许我们所期待的,并不是公平的判决,而是自己渴望看见的结果。

资讯快速发达的世代里,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资讯,却不见得拥有识别与查证的能力,就好比 2018 年强尼戴普的家暴事件,又有多少人频藉着单方面的指控证据而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并造成当事人的伤害呢?


图片|《王牌大律师》剧照

八部日剧讲述的是八种人生的模样,曾经的日剧陪我们走过漫长的时光,那些戳进心声的经典台词,角色们不经意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在日剧中充斥着人生况味,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