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之前,你有想过房子对你的意义是什么吗?购屋买房前先厘清三个问题及优缺点,你的人生可能不一定要买房?

文|Gina

对你来说,“房子”代表什么呢?

可能是财力的象征、对“家”的具体形象,或单纯的投资工具。

如果没有头绪,或许你可以读一读第 25 届台北文学奖的一篇优等散文〈Liver〉。作者在其中一个段落,以医生的视角,纪录肝水肿病人分享的“炒房成就”。

对这位病人来说,房子是财富象征,是辛勤工作大半辈子的成就证明,是他不惜用无法挽回的肝病,也要得到的东西。那对你来说呢?

同场加映:首购屋族怎么买房?囤房税有用吗?买房前搞懂这两点|女子买房

买房可以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但在买之前,你有想过自己为什么要买吗?不管是自住、投资使用,这都是牵扯到大量金钱与贷款的重要决定。如果你的内心有一丝犹豫,希望下面的几个问题能帮助你下定决心。


图片|Photo by Tierra Mallorca on Unsplash

为什么第一栋房子不要贷款?

“秘诀就是你的第一栋房子,不管怎么样吃苦耐劳、拚死拚活,一定要用自己的钱买下来——千万不要贷款。”

见我一脸狐疑,M 先生咧嘴笑着继续说道:“这样你的第一间房才会‘完完全全’属于你。接下来,你就可以用你的这第一间房子抵押给银行得到贷款,拿到一笔钱再买第二间房。”[1]

不贷款买房意味着“现金购屋”。你可能会想,现在房贷利率这么低,拿去投资都能轻松获利,为什么不贷款?

M 先生提出的想法看似荒谬,但在我看来,其实也是有他的一番道理。

房屋贷款的额度是如何决定的?

申请房屋贷款、决定可以借的金额时,一个重要的评估条件,就是“房屋的价值”。如果想用 M 先生“以房购房”的策略,那当然是第一栋房子能借越多越好。但“房屋的价值”除了考量房屋的条件、地段,还会扣掉“抵押该房屋所借的贷款额度”。

同场加映:钱钱与它的产地|真正合理房价的一手报导,购屋三守则,买房不着急

简单来说,假设我在买第一栋价值 800 万的房子时,是自备 500 万加上银行贷款 300 万买下。如果想用“以房购房”的策略,考量到本身已有抵押去借贷款,这栋房子的价值上限已经只剩 500 万而已。也就是说,这间房子最多只能再跟银行借 500 万。

但这种二次抵押房屋借来的贷款,也被叫做二胎房贷,因为抵押权在第二顺位、风险偏高,比较少有银行提供,利率跟可借额度都会比一般的房贷差。

加上政府从 2020 年 12 月开始,共施行了五波打炒房政策,限制民众在购屋贷款的可借额度。如果第一栋房子就使用购屋贷款,后面的房子能借到的额度会更低,就几乎很难再利用这栋房子贷款、买下一间房。


图片|Photo by Mathieu Stern on Unsplash

现金购屋容易吗?

根据行政院主计总处统计的台湾平均所得,111 年每人每月经常性的平均薪资为 46,838 元。如果想用现金买下一栋 800 万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 14.2 年才有办法。如果加上生活费呢?

参考财政部公布的基本生活所需之费用金额,薪资扣掉每年 19.6 万元的生活费用,则需要约 22 年才有办法现金买下 800 万的房子。买下一栋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点都不简单。

除了薪资要高于平均水平,还要辛勤节俭存下一半以上的薪水,并且维持至少 20 年。真的可以说是“吃苦耐劳、拚死拚活”才买下的房子。

房屋是好的投资工具吗? 一起从优缺点分析

乘着台湾房地产不停涨的趋势,M 先生的资金在连续购入和脱手之间,雪球般愈滚愈大、愈滚愈快。黄染的巩膜也掩不住他谈笑房地产时眼里闪烁的得意光彩,房产一栋接着一栋的购置,简单快速得简直就是细胞复制一分为二、二分为四。[1]

拥有一栋无贷款的房子,就能像 M 先生“以房购房”吗?放到现在来看,这个策略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了。

刚刚提到的打炒房政策中,有两点最需要注意:

  1. 政府严格要求银行执行“回查联征”,限制民众用原屋融资、增贷、转贷的钱,当作买另一间房子的头期款。

  2. 特定区域的第 2 户房贷,未来 3 年内增、转贷的可借额度受限,最多只能借到已偿还的本金。简单来说,如果我用贷款 6 成 600 万元,买一栋 1000 万元的房子,在 3 年内还了本金 100 万元,那我增、转贷的可借额度,最高就只有 100 万元。

投资房屋可能有哪些缺点?

除了需要注意房屋贷款的相关政策,在投资房屋前,你可能还要评估其他隐藏的劣势:

一、房地产流动性差

跟其他的投资标的比起来,房地产的流动性相对差,自由度不高。以投资股票来说,如果想兑现,可以只卖掉部份的股票,但仍然保有股本。

但如果想利用房屋立即兑现,就只能把房屋整个卖掉,或是透过出租来回收租金。

二、租金比缴房贷便宜

如果租金比缴房贷便宜很多,又能保有不错的生活环境,那会建议不一定要买房。利用多余的资金投资其他标的,说不定能获得比房地产更好的获利,又能有更高的自由度。

三、房价易受地方经济影响

房屋的价格很容易受到邻近区域的开发影响,像是嫌恶设施的进驻、捷运开发路线经过的区域,或是企业迁离导致工作机会减少等。

同场加映:钱钱与它的产地|女人买房该考虑什么?吴淡如:5 个问题,找到最适合你的家


图片|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除了“以房购房”策略,投资房屋有其他优点吗?

答案是有的,利用低利率的房贷跟房屋本身,还是有值得投资的优点:

一、房贷利息可以“扣税”

缴房贷的这笔支出,你可以在申报个人综合所得税时扣除,最多可以抵 30 万元。

二、利用负债创造价值

把房贷的还款期限拉长、降低每月的还款金额,就可以利用每月“余裕的资金”做其他投资规划。以目前最低房贷利率 2.06% 来看,只要选择报酬率高于房贷利率的投资工具,就可以利用利率差异创造价值

三、利用房屋抵抗通膨

巴菲特主张三十年房贷是对抗通货膨胀最好的工具,因房价会随通膨上涨,但放在银行的定存却会随通膨而减少价值。

四、用缴房贷来强迫储蓄

利用每月定期的还款压力,让自己有机会存下一笔钱,并强迫自己不把钱花光。

但也要提醒,如果想买房子当储蓄,要先评估自己的“所得”是否能够负担,以及房屋的“保值、增值性”。

五、活用房产增值空间

其实随着通膨、经济发展,房价势必会跟着成长。根据天下杂志的报导,2012 年到 2021 年的十年内,全台的房价涨幅就已经接近五成。

就算房屋本身的贷款还没还完,只要房屋价值跟原本比起来有提高,就能利用这个“增值”的空间再借一笔贷款。

再次抵押房屋借的二胎房贷,虽然利率比一般房贷高,但通常还是比信贷、信用卡的利率低。可以更好活用名下的房产价值,帮自己还掉较高利率的债务或做投资理财等规划。


图片|Photo by Paola Aguilar on Unsplash

买房前,需要厘清的三个问题

我像是个被“房子”驯化的牲畜,顺从的住在这个看似实体却虚无的价值与期待里,被房子驯化了野心,出卖肝脏、出卖同理心、出卖社会道德良知、出卖“孩提时便耳熟的小道理”。[1]

你所买下的,是属于自己的房屋,还是社会的期许?买房的价值与意义只有自己能给予,如果你还在犹豫,建议看看以下的三个问题来帮助你厘清想法。

一、房屋对你而言代表什么?

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财富象征、“家”的想像,或单纯的理财工具。反思房屋对自己的意义,可以帮助厘清买房的“意愿”,是出自于自己,还是顺应社会期许而产生。

以我自己为例,房屋代表了“安全感”,是避风港与归属。加上很难找到愿意让租客养宠物的房东,所以多方考量下决定购屋,避免被房东赶走、寄人篱下的生活。

二、为了买房,你需要、愿意牺牲哪些?

买房前很容易只看到拥有房屋的优点,却忽略背后的牺牲。

你可以从头期款的准备、房贷的还款金额,试算需要在金钱上花费多少努力、是否有节约消费的必要,并加上时间因素一起考量。以〈Liver〉文章中的 M 先生为例,一栋栋房产的代价是肝脏的健康。

除了评估自己“能不能做到”,也可以这些思考这些牺牲“值不值得”。

三、你希望透过买房达成什么目的?

简单来说,是希望“财富增加”,还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

如果是希望利用房屋投资增值,除了看报酬率,还要评估房屋所在地段的未来发展、增值空间。但如果是单纯的居住需求,除了考虑工作稳定性、附近地段的发展性,还要评估预计居住时间、人生未来规划等。


图片|Photo by Kostiantyn Li on Unsplash

人生不会因为缺少房子而不完整

华人社会里带有“有土斯有财”、“安居才能乐业”的观念,但其实现代人并不一定需要买房。

在以前找到一份工作就做到退休、结婚后力求儿孙满堂的时代,因为稳定性与家庭需求,房屋是成就与财富的象征。

但现代的工作变化性大,加上顶客族增多,也有人偏爱以租房换自由,不愿被房贷与房产约束。加上年年攀升的房价让房贷越来越沉重,以及政府力推的社会住宅政策、租屋补助降低房租负担,让买房不再成为“必需”。

买房是个重大的决定,不管是投资或自住,希望你都已经想清楚各自的优缺点,不做一个被房子与社会期许驯化的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