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还可以出国吗?从文具销售员到银行分析师,这一句话让我卸下傲慢⋯⋯

出国旅行可以让人增广见闻,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与文化;但当你真的必须要在异乡讨生活时,那些短期旅游才有的乐趣或惊喜,反而会瞬间变成了每天在你身边发生地再习惯不过的事情。

在纽约的生活,就是如此。很多从来没有来过或者是刚来到纽约的人,会被时代广场的灯光所震慑,会被百老汇的表演所吸引,会因为博物馆的收藏而感到兴奋,也会因为地铁里头的脏乱而感到害怕。

四年前刚来到纽约的我,就是如此。四年过后,我却对我的转变感到讶异。我不再需要地铁的路线图,也可以知道我要搭到哪一个方向;我不再害怕跟陌生人说话;我也可以平静地坐在 Homeless 的人旁边翻上几页的书;我甚至常常充当起导游为街上迷路的旅客指引方向。

我可以清楚地记得瑞典乌普萨拉的那座粉红色的城堡、印度加尔各答的那辆淡蓝色的三轮车、或纽西兰罗托鲁阿温泉旅馆内那已经吃掉一口的起司蛋糕,但我却记不太清楚这四年来发生过的事情或者看到过的景色。

我知道一座城市可以改变一个人,但纽约对我造成的影响,却超乎我的想像。

很多家长曾经问过我,到底他们该不该把小孩子送出国;就算要,该趁他们几岁的时候送他们出去?也有很多在社会上工作过几年的朋友们问过我,我觉得以他们近三十岁的年龄出国攻读学位,值得投资吗?

这个问题看似不好回答,但其实只要一个念头,你就可以知道答案——你要知道你出国的目标是什么?

同场加映:29 岁让人不安?29 岁出国念书:越是让你恐惧的,对你越是重要

图片|Photo by Randylle Deligero on Pexels

如果你只是要你的孩子出国体验生活,如果你只是要去拿个学位然后就返回家乡,那我说,你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你只需要足够的金钱,就可以完成这些目标。但如果,你今天要让你的孩子在异乡留下来生活,又或者,你想要在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那么你就要有心里准备-准备经历一段强迫成长的过程。  

四年前的夏天,我刚来到了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我的心态很不可一世,更精确地说,我给了自己太多选择的机会。我常常跟朋友说:“如果我在美国找不到工作,我大不了就回亚洲,反正现在亚洲机会这么的多!”

正是因为这份自信,我不屑参与学校职涯中心所举办的求职讲座,我喜欢跟其他的亚洲人混在一起,我平常没事就窝在家,不然就去参加学校的派对;只要零用金有剩,我就跟随着几个死党游遍美洲各地。我始终认为自己在网路上投递履历就已经足够,我也时常瞧不起那些整天巴着教授和演讲者的学生。

直到毕业的前夕,我好几个同学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工作,那些跟着我一起玩耍的朋友,也大多选择返回家乡;只剩下我一个人,看着被拒绝的面试结果,思考着自己的下一步。

就在我准备要放弃并且打道回府-返回台湾的一个月前,我在一顿教会的饭局上,认识了一个台湾的 ABC。他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强而有力的富爸爸,但他现在在全球最好的投资银行担任要职,也在纽约州各地置产,并且常常回到他的母校演讲。

跟他聊天的过程里,他不屑听我投过了多少的履历,他只关心我的父母这两年提供了我多少的学费,他只在乎我参加过哪些活动建立了多少的人脉,他只批评为什么我的英文还是这么地不流利。最后,他摇摇头,淡淡地跟我说了一句:

“你如果现在就回台湾,你就是一个 Loser。”

猜你想看:好想出走!什么年纪,最适合出国打工度假?

图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以前的我会很愤怒,因为我的自尊心不容许被人称作为一个 Loser。但仔细地想想,我也真的没有任何的资格,能够受到他的肯定。

那些我曾经讨厌的人,现在因为教授的介绍而进去了全美最大的银行担任分析师;那些我不屑参与的社交活动,不知道提供了多少的工作机会-我或许真的是一个 Nobody,一个 Loser。很多刚来到美国的留学生都是如此——他们没有坚决的目标和果断的决心,然后,我们又拥有那莫名其妙的自信,以为在自己国家很优秀的我们,用自己的方法也可以在异乡碰撞出一个璀璨的未来。

可是殊不知,这里是人家的地盘,他们有着他们的游戏规则;而我们这些外地来的求职者,不仅仅要下功夫研究他们的游戏规则,甚至还要比当地人表现地更好,我们才有出头的机会。

因为他的这一句话,我决定要留在美国证明-证明我可以在这里生存,证明我不是一个 Loser。

这三年来,为了那一个工作签证,为了那一句我不是个 Loser,我换了 5 份工作,搬了 4 次家。从贩卖文具开始做起,我用那双穿破的皮鞋证明了我可以在美国做生意;英文不完美,我每天把同一步影集观看三遍,第一遍关掉字幕,第二遍打开字幕并且上网查询自己不会的单字,第三遍再关掉字幕重新观看一遍;履历不够好看,我就每天花时间考取证照;人脉不够多,我就学习当一个“Yes Man”,强迫自己不拒绝参与任何活动,并且逼自己每一个活动至少要拿到 5 张名片。

三年过去,从文具销售员,到银行的分析师,再到私募基金的老板助理;为了考取会计师执照,我重新进入了学校;为了维持自己学习的进度,我开始每天只睡 3 个小时。三年过去,孤独填满了我,我与之前的朋友逐渐失联,我的身体也渐渐地虚弱,纽约的景色对我而言也早已经不再新奇。

三年后的今天,我达成了我的目标-我顺利考取了会计师并且进入了我梦想中的公司就业。

纽约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因为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拼命,这些拼命是你换取成功果实的必要代价,也让你走上了不归路-你不许质疑自己到底要在美国这个异乡待上多久的时间,因为一旦你作出了选择,你就没有反悔的机会,而这就是人生,人生不许你浪费太多的时间去犹豫、去待在自己的舒适圈。

这些就是你决定留在美国后或许会经历的一切,如果你够幸运,够聪明,你或许不需要像我一样花这么多的时间从失败中学习,但你却一定要学会与寂寞相处。

在家乡,你有数也数不尽的朋友,你有唾手可得的美食,你甚至有无时无刻在你身旁唠叨的父母;在这里,你拥有的,只有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尤其是那深怕被这个社会淘汰所引发的强迫症,你彷佛不是为了自己而活。工作的时候,你晚上不管多晚回家还是要逼自己上网观看最新通过的会计法案;没工作的时候,你每天要逼迫自己阅读一个小时的闲书,连运动、写作、社交的时间都要做出最完善的规划。

你的行程变得非常的满,你开始学会与时间赛跑,你甚至牺牲掉了谈恋爱的时间。

图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这就是纽约对我作出的改变,这座城市给了我很多的孤独,但正是因为这些孤独,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人唯有在孤独的时候,才可以与自己对话。她让你先体验孤独,然后了解孤独,之后享受孤独,最后懂得感激。

你也学会与人保持距离,在这注重隐私的文化里头,你会交了很多看似交情很好,但却完全不会聊到内心的“酒肉朋友”。每天我只能从台北带过来的茶叶当中,努力寻找家乡的味道与记忆。

你说美国好不好。这里的环境确实比较干净,教育依然还是全世界最顶尖的系统,而好一点的职业,美国的薪水当然会高出台湾许多——你如果能够在生活费上多省一点钱,你的确可以累积较多的财富。但你说关于人情味,这点绝对是家乡胜。

但你说到底美国值不值得我们留下,见仁见智。我的建议是,趁年轻的时候多挑战自己的极限,如果有能力来到国外,那就要有跌倒的心理准备;如果没有能力,你在自己的家乡也可以鞭策自己。

试着让自己甘于寂寞,偶尔把自己关在黑暗里头,但偶尔也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对所有的事情 Say Yes。如果你有一些特殊的兴趣,不管再忙,你也要抽出时间去做。我不是说你也要像我一样得到强迫症般地去妥善规划每个一步骤的时间,但你只要试着去这样做,你就比那些此时此刻正在鬼混或者开派对的人更接近成功一步,你也就比前一秒的自己更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对自己自私一点并不是个错误,因为你不是为了别人而活-这是纽约教给我的道理。它也让我知道,如果你想要成功,你就要先卸下自己所有的傲慢,然后再一一地花时间与精力去筑一道更扎实的地基。

不管你决定留在家乡,或者是来到美国,甚至是去到不一样的国度打拼,道理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