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认为对方和自己差异太大、想法不一样,就拒绝沟通、疏远关系。林玎珉建议,认知到“这一点”能避免冲突发生、促进对话。

一天我在江南有个会议。由于抵达开会地点时,距离会议开始还有点时间,我便到附近的大型书店看书。

正当我在新书区看看有没有想买的书时,身旁的人说的话钻进我的耳里。他们两人看起来是朋友,对话内容却充斥着对彼此的不理解。

猜你想看:瑞典是内向者天堂?从 Awkward Silence 谈瑞典式热情与台湾热情的差异

A:我真的不懂为什么有人会想读成长类的书。
B:是因为读了之后会觉得有帮助,也会产生想认真做点什么的冲动吧。
A:很多书的书名都取得煞有介事,但实际读了之后才发现都是陈腔滥调,是能有什么帮助⋯⋯
B:⋯⋯你不是说想买股票?听说最近有不少散户进场,你小心别把钱都赔光了!
A:投资当然是有风险,但这个贷款低利率时代,我也得想办法做点什么啊。
B:上次才在说对不动产有兴趣⋯⋯要投资就选一种坚持做到底啦!

这段对话结束后,两人身边弥漫着一股低气压。他们的对话也并非严重争执,只是 A 有对成长类书籍的偏见,没有顾及朋友的喜好;而 B 则打击 A 想学理财的决心,批评 A 没有毅力无法坚持到底的态度。

两人只是想法跟喜好不同,却因为以自己的意见为意见,净说些不尊重对方的话,令对方感到伤心,进一步使关系逐渐疏远。

同场加映:说爱妳的人如果不尊重妳的选择,那就不是爱妳!一个母亲对婚前女儿的告白

我回到家后,便将在书店买的书放到书架上。

我家客厅以沙发为中心,左右两侧各有一个书柜。左边的书柜属于我,右边的属于我老公。书柜里的书类型天差地远,只要看一眼,就能够立刻发现我跟老公的喜好截然不同,毫无相似之处。


图片|Photo by Ioann-Mark Kuznietsov on Unsplash

我的书柜上大多是人文类古典文学和实用书,顶多放个小相框跟芳香剂,没有什么多余的装饰;老公的书柜则主要是历史书与科幻小说,还摆满了乐高、公仔,以及他喜欢的电影或连续剧的蓝光片。

我是文组毕业且个性外向,老公是理组毕业且个性内向。个性截然不同的我们,竟能生活在同个屋檐下,的确经常令人感到惊讶。

延伸阅读:《人+性大不同》台湾篇:看了同性伴侣的原生家庭,我体悟的事

个性差异极大的人之间,是否真如人们的刻板印象那样经常争吵?

我们透过实际的经验明白,虽然彼此确实会因为差异而争吵,但也会因为差异而能互补。

最大的问题并不在差异,反而是针对差异的沟通方式使我们经常摩擦、争吵。但人们总会以对方和自己差异太大、想法跟自己不一样为由,说难以跟差异大的人沟通。

延伸阅读:【冬天餐桌故事】家人不太亲密?在餐桌找回彼此舒适的距离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呢?我们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与文化都不同,即使有过同样的经验,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诠释,因此人人都是不同的个体。

就连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双胞胎,都是只有外表相似,个性差异极大的两个个体。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这整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和另一个人一模一样。捷克生理学家 J.E.普尔基涅(J. E. Purkyně)在一篇研究指头触觉的论文中提到,人的指纹终生不会改变,且不会与他人重复。


图片|Photo by Eye for Ebony on Unsplash

声纹也会受每个人的嘴巴、声带、喉咙等构造不同影响。若分析声音传达的能量或波长,并透过图形呈现出来,那声音就能发挥类似指纹的功能,用以区分不同的个体,也因此有人称声纹为“声音的指纹”。

声纹与指纹至今都是识别人类个体的方法,也是犯罪调查中的主要证据。从结果来看,这世上不存在任何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理所当然,内心想法不同更是再自然不过。承认并接受对方根本不可能和自己有相同的想法这点,会让自己更好过一些。

同场加映:与伴侣/同事/家人意见冲突即将吵架,该怎么沟通?从“情绪性语言”到“接受性语言”

在两人中间放了一个数字 6,在左边的人眼中这个数字是“6”,但在另一边的人眼中这个数字却是“9”。在这个状况中,我们无法说任何一个人错,只能说他们观看数字的角度不同。因此我们不能轻易认定“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我们必须留意的是,人的想法和意见并不像明确规范的数字。我们能说数学问题的答案是错的,但无法断定任何人的意见是错的。请各位务必记得,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我们必须尊重每个人的意见。

差异并不是问题,让我们试着改变说明彼此差异的沟通方式。不同个体间的差异会无可避免地造成争吵,但若能换个方式沟通,差异便能带领我们的工作与关系往更好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