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际关系中的亏欠与懊悔,透过表达歉意、自我对话,你能拥有更平等独立的关系。

文|Mia

为何感到愧疚——那些挥散不去的懊悔乌云

熙来攘往的人世间,我们经常容易感到愧疚,也许来自于工作生活上的事务、或情感关系内的互动,好似天地再大却容不下一颗砂粒,一念之间便动辄得咎,彷佛无论如何弥补都是徒劳。

若每个人做错事可有被宽容原谅的机会,为何我们内心总是带着这样沈重的石头踽踽前行呢?


图片|Photo by Aziz Acharki on Unsplash

常见自我愧疚可能产生的原因,其一是互惠原理。若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会认为应当尽量回报,因此,若事与愿违便容易感到懊悔。

其二是共情效应,即是指能够体会到对方的心情和感受,当别人损失一些东西的时候,或遇到沾别人光的时候,会内心不舒服,会产生亏欠的感受。

其三是自我价值不足,觉得自己不够好,容易时时刻刻审查自己、批判自己,认为问题与冲突的根源就是自己,但或许也包含了一部分的认知偏差,常是自我道德标准过高,引发愧疚感之缘故。

亲情的愧疚——不再复得的家人相处时光

对我而言,对于亲情有着难以弥补的亏欠。自幼,我由奶奶及爷爷扶养长大,念书以后,妈妈爸爸则扮演指导照顾的角色。亲情是成长的摇篮,在家人的抚育之下,我们安康成长。

然而随着年纪渐长,社会框架在肩上渐渐地产生了重量,为追寻关于成功、独立和远走的既定期待,开始心无旁鹜仅关注个人成就的实践,丢失了是与家人紧密相处的时光。

原来当我们越来越大,却也一步步离家越来越远了。

同场加映:常否定自己,努力证明自己吗?实践认知行为治疗,重建自我信念!

这时,上天带来了令人措手不及人生的一课,生命的齿轮彷佛于此嘎然而止,寂静地彷如脚边一点声响都清晰透明。奶奶离开了,与我最亲、最照顾我的奶奶,不再受病痛之苦。然而当下的我,却有无止尽的悲伤和忏悔,垄罩所有意识和内心。

生命有限,应明白什么无法重来,如果多一点陪伴就好了。

友情的愧疚——因忧郁而丢失的知心情谊

此外,友谊的丢失,也往往让我内心久久不易平复。知音,在于两颗心真诚相待,聆听彼此内心的叩问和回响。

从小到大,我在人生各个阶段结交不同的知心朋友,一同走过生命的幽谷,或历经各种繁花灿烂的时刻。

只遗憾,好景不常,在后来深受忧郁晦暗萦绕的期间,我渐渐不喜与外界沟通,只愿停留于内心的小房间环境,对于人群和外界感到焦虑,开始足不出户。

延伸阅读:什么是“生之意义”?带着 4 件事寻找自我,就已是够好的人生!

当时,亲爱的朋友们总是尝试拉我出黑暗的谷底,试着给予许多光亮的指引,总是爱莫能助。

慢慢地,他们渐渐远走了,而我也表达无法和他们再如以往般相处。友谊的缘分,于此停驻画下了休止符,那些知心的回音和声响,不再于内心出现。原来,那时我丢失的不只是身心健康,也有多年建立的知心情谊。


图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 on Unsplash

重新理解愧疚——关系的平等和独立

也许,对于愧疚感本身,最好的疗愈就是爱。

所有的情感关系都应该建立在平等和独立的基础,不须以亏欠之名、或回报之名,持续将内心困于逃避怯懦的囹圄。学习向最爱的人好好告别,说出内心的感受,学习祝福他人、宽恕自己与自己和解,这些都是爱的表现,疗愈就会自动发生。

猜你想看:疗愈绘本推荐!“我想过得更幸福”把自己当植物灌溉,展开《自我植愈的每一天》

用爱轻轻地放下过去,不要谴责、批判自己,就能解开愧疚感的束缚,放下内心的大石头。

有时候,我们因负责任而产生愧疚感,这时最好解决方式是就事论事,可以找个机会向表达歉意,并找到解决方法,向对方说出感受,并告诉自己“我尽力了”。

延伸阅读:电影《芭比》心理师解析:从存在主义到女性主义,看见主体性与自我和解

另一种属于自溺型的愧疚感——常常让自己承担不需要的痛苦、对他人亦无帮助的愧疚感,也许可以在静心冥想时,于内心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告诉自己,以当时的认知,无法做到最好,但是已经尽力了。

自我宽恕——改善自我,成为更好的人

自我宽恕,在于如何慢慢放下过去的悔疚,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刻去改善自我,在未来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点点繁星,在漆黑的夜空中熠熠发光,那便是我们身上独一无二的自我价值,即便不够好,也别沮丧抛下让自己比过往至少再好一点点的可能。


图片|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当身处自我愧疚的处境,也许首先我们可以客观地指认自己的错误,厘清自己的责任。

此刻可能会感到无比的懊悔,但记得不要陷入普遍化、永久化和个人化的负面思考,比如说,“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以后再也无法挽回了”、“一定都是我的错”这类的沮丧心态。

猜你想看:为什么遇不到“对的人”?2 招提升自我价值感,抛开比较心态、用正向能量找到对的关系

慢慢地重新建立自我同理心,尝试重新关心和理解自己,相信这世上每个人都可能犯错,不再过度批判自己,时时照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进一步地,思考可能的弥补方式,给予自我承诺,重新找寻与自己和解共处的方式。

依然地,我尝试透过这样的方式不断于内心自我对话,并继续在自我宽恕的路途前行着。